所有的互联网项目都只是在讲两个故事:生存故事和资本故事
这些年,我看过听过太多项目,甚至是因为项目人经朋友介绍一起吃饭喝茶,顺带着给对方的项目以建议。我总是能感受到对方的勃勃雄心和创业激情,我甚是佩服这些创业的同学,但我还得保持理性,从我自己的角度给出我个人的建议。经朋友介绍来听我建议的,后来做得怎么样我也不去过问,毕竟无甚交际,只是人家来听我扯了一顿蛋。而那些我曾经看过甚至是操作过的项目,都或多或少留下遗憾,不是因为要多完美,恰恰是在某个环节上考虑不周全为项目的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随着项目越做越多,经历和经验积累越多,就越有一种感觉。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项目和中大型的传统企业一样,到最后都是在讲一个关于资本的故事。
互联网项目本身就烧钱。它不是因为你现在一年都能赚几百万或者几千万,因为你的一个想法,你就可以着手去做,因为你从来没有考虑过后果,你觉得马云们能成功,你也一样能成功,但是作为一个项目的人,你忽视了趋势与风口。每一次新浪潮,在后来总结的时候,总会有寻找到一些共性的规律(虽然这些规律是后来总结时才发现的),这些规律中一定隐含着某种大的趋势。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踏准了这个趋势的节奏。而且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由于环境趋势不同和社会以及商业本身的沉淀,创业的门槛一直不断的在提高。马云当年的创业资本,放置到今天,也就够开一家天猫店,更不要说平台。
对于稍有雄心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我能告诉你的经验就是,初始创业,自有资金可以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一旦项目上线6个月仍然没有快速爆发的迹象(至少在资金上,数据上,跑出了正向数据),这个项目不会太成立。即便成立,一旦涉及平台,其资金的消耗量远比你想象中要大,你可以众筹,扩大合伙人,但这些钱对项目来讲都是杯水车薪。互联网项目本身,想要发展的更好就需要更多的资金,这也就意味着,你要做的是,是去讲好一个资本故事。
我不想在此讨论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优秀且成功公司的创业史,毕竟世易时移,它与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公司运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今天的发展,就比如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阿里巴巴今天最赚钱的业务是什么?相信稍有认知的都会告诉我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蚂蚁金服)。你说的还真没错,的确,就连这些高大上的企业今天都在依靠资本赚钱。何况还是一个要依靠资本输入才能快速起来的项目。
在疫情之下,我看到的案例往往是,很多公司因为原先业务受疫情影响没办法开展,就想着转型,比如说专门做旅游的公司还比如培训公司。他们转型的方向都是瞄准了社群电商方向,然后就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小程序或者APP,梦想着通过卖产品来弥补因为专业受限所带来的损失,但我必须指出,转型没有错,但如果想要靠着卖产品来进行自救,基本会失望,你会发现,卖东西一来你不专业(团队之前没有类似的经验,经验往往很重要,很多人承认,但在实践的时候,又忽视了经验这个选项),二来你的资金消耗速度要远比你想象中。一件件卖,是最笨的一种办法,也是忽视了行业操作规律的。在社交电商领域,通行的做法是以招商为切入口的,换言之,它一定是招商靠前,然后才是线上居后的。招商起得来,线上就起得来。做任何事情,对于规律,你一定得重视,这可以节省你大量的时间与金钱。zhen
关于互联网项目的资本故事,我想以瑞幸为例,大家或许看得更加明白,瑞幸模式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