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互联网项目都只是在讲两个故事:生存故事和资本故事

这些年,我看过听过太多项目,甚至是因为项目人经朋友介绍一起吃饭喝茶,顺带着给对方的项目以建议。我总是能感受到对方的勃勃雄心和创业激情,我甚是佩服这些创业的同学,但我还得保持理性,从我自己的角度给出我个人的建议。经朋友介绍来听我建议的,后来做得怎么样我也不去过问,毕竟无甚交际,只是人家来听我扯了一顿蛋。而那些我曾经看过甚至是操作过的项目,都或多或少留下遗憾,不是因为要多完美,恰恰是在某个环节上考虑不周全为项目的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随着项目越做越多,经历和经验积累越多,就越有一种感觉。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项目和中大型的传统企业一样,到最后都是在讲一个关于资本的故事。

互联网项目本身就烧钱。它不是因为你现在一年都能赚几百万或者几千万,因为你的一个想法,你就可以着手去做,因为你从来没有考虑过后果,你觉得马云们能成功,你也一样能成功,但是作为一个项目的人,你忽视了趋势与风口。每一次新浪潮,在后来总结的时候,总会有寻找到一些共性的规律(虽然这些规律是后来总结时才发现的),这些规律中一定隐含着某种大的趋势。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踏准了这个趋势的节奏。而且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由于环境趋势不同和社会以及商业本身的沉淀,创业的门槛一直不断的在提高。马云当年的创业资本,放置到今天,也就够开一家天猫店,更不要说平台。

对于稍有雄心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我能告诉你的经验就是,初始创业,自有资金可以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一旦项目上线6个月仍然没有快速爆发的迹象(至少在资金上,数据上,跑出了正向数据),这个项目不会太成立。即便成立,一旦涉及平台,其资金的消耗量远比你想象中要大,你可以众筹,扩大合伙人,但这些钱对项目来讲都是杯水车薪。互联网项目本身,想要发展的更好就需要更多的资金,这也就意味着,你要做的是,是去讲好一个资本故事。

我不想在此讨论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优秀且成功公司的创业史,毕竟世易时移,它与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公司运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今天的发展,就比如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阿里巴巴今天最赚钱的业务是什么?相信稍有认知的都会告诉我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蚂蚁金服)。你说的还真没错,的确,就连这些高大上的企业今天都在依靠资本赚钱。何况还是一个要依靠资本输入才能快速起来的项目。

在疫情之下,我看到的案例往往是,很多公司因为原先业务受疫情影响没办法开展,就想着转型,比如说专门做旅游的公司还比如培训公司。他们转型的方向都是瞄准了社群电商方向,然后就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小程序或者APP,梦想着通过卖产品来弥补因为专业受限所带来的损失,但我必须指出,转型没有错,但如果想要靠着卖产品来进行自救,基本会失望,你会发现,卖东西一来你不专业(团队之前没有类似的经验,经验往往很重要,很多人承认,但在实践的时候,又忽视了经验这个选项),二来你的资金消耗速度要远比你想象中。一件件卖,是最笨的一种办法,也是忽视了行业操作规律的。在社交电商领域,通行的做法是以招商为切入口的,换言之,它一定是招商靠前,然后才是线上居后的。招商起得来,线上就起得来。做任何事情,对于规律,你一定得重视,这可以节省你大量的时间与金钱。zhen

关于互联网项目的资本故事,我想以瑞幸为例,大家或许看得更加明白,瑞幸模式是这样的:

创始人创建瑞幸,个人资金投1,000万,企业估值1,000万,持股100%。
1、投资人A进,投1,000万,投后估值1亿,持股10%
2、投资人B进,投1亿,投后估值10亿,持股10%
3、投资人C进,投5亿,投后50亿,持股10%
4、投资人D进,投10亿,100亿,持股10%
5、创始人与投资人在相继投入16.2亿后,瑞幸实现IPO,估值300亿。
6、IPO后,创始人与投资人A、B、C、D都中途陆续多次以不同价格出售股票,累计套现100亿,不同阶段进入的创始人与投资人分别实现数百倍,数十倍或数倍的收益。
7、瑞幸上市后找不到盈利模式,业务无以为继,泡沫破灭,估值从300亿跌回10亿,上市前进入的机构投资人都已经退出完成变现,流通股票由中小投资者逐渐完成接盘。
8、最后,投资人一共投了16.2亿,但瑞幸上市获得了300亿估值,最后做了一个赔掉上市前融的与IPO融的数十亿,泡沫破灭估值跌到不到10亿的公司,但投资人自己却套现了100亿,净赚84亿。这种收益,是正儿八经做咖啡生意远不能实现的。
9、更坏的一种结果,瑞幸还有可能像ofo一样,拖欠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房东房租与员工工资,中小投资者赔掉半生积蓄,除了这场资本游戏的主导者获利,大多数人都受损。另外,就是有一些用户多喝了几杯便宜咖啡,一些帮助瑞幸鼓吹的券商与媒体收了一些酬劳。——正确认识“瑞幸模式”的本质,有助于未来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
大家看完以上这个简单的资本模式,或许觉得瑞幸不地道,但这的确是资本的套路。能创造价值的,能实现业务变现的那肯定最好,但如果无法实现业务变现,资本的套路就是继续吹泡泡,而且这个泡泡越大越好,资本需要给自己找个接盘侠,那么这个接盘侠一定是看不懂业务模式但又听了一堆专家媒体们的分析,感觉这事靠谱的人。甚少有人去因为业务本身而质疑自身投资股票的真正价值。毕竟,信息对等很重要。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继续思考,为什么很多互联网项目一定要去讲一个关于资本的故事,因为钱这东西,放在互联网项目中,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数字而已。至于项目好与不好,如何判断,有没有价值,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有机会我们再谈。不管什么样的互联网项目,在笔者看来,它永远只讲两个故事,一个是生存的故事(前期的钱进入以后,要想办法活下来。而前期的钱大部分都是自有资金),一个就是关于资本的故事。再以后,它就是一个如何站队的故事,在中国互联网界,现时情况下往往也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站阿里要么站腾讯,甚少有第三条路,如果一定要有,可能会与字节跳动这家公司有关,拭目以待即可。
1、目前作者尝试着开通了抖音,会发送一些关于运营管理方面的小视频,也会在适当的机会尝试直播,欢迎各位添加关注和捧场,抖音搜索作者姓名:“郜永华” 即可。以下内容,也是在抖音短视频录制之后,整理的文字稿。对于有阅读困难症的小伙伴,可以去抖音里面看视频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