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 | 雀舌:武夷名丛里又懒又任性的大小姐,你会中意她吗?
在Y老师的概念里,茶和人一般都有它的脾性,尤其是品种,从生长规律就能看出性子的好坏。
早生种就是勤劳致富的典范。起得早,香气显著,色彩也斑斓,特别像是培训机构里的成功学导师,他们用以身示范的方式告诉你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用比别人早起的方式找自己,比别人鲜艳的方式看到生命的色彩,用积极涌动的状态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
以至于围绕这些早生种的制茶师傅们也变得格外炙热,用早生种练手,看看今年的茶能搞出什么新名堂,王威王就算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典范。
中生种就是大部分安全稳妥的中产,数量大,面积广,是武夷岩茶繁荣昌盛的中坚力量。
剩下的晚生种,可能就是你羡慕嫉妒恨,但大多时候你都懒得搭理它的“大小姐”,毕竟人家“公主病”很严重。
每年茶季醒得特别晚,别人开始喊山的时候它还没发芽,别人开始采摘制作的时候它芽头稀缺得让人啜之以鼻,可当所有人都收山休息,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候却开始肆意生长,她就是用那“慢半拍”的野蛮方式让人不得安宁,考验所有制茶师傅们的耐心极限。
请问,就是如此这般任性的“大小姐”,你能打破自己的底限,去接纳她吗?
这期“正在消失的武夷岩茶”特别专题,就是Y老师为了“更懒”的晚生种,妥协自己“懒”的皇冠,为大家搬运来晚生种里的“人间富贵花”,雀舌。
#01
雀舌到底是什么茶?
前阵子网上有个地理题挺有意思的,问的是中国的城市里,哪一个城市从古到今,名字和行政区的范围都基本没变过,答案是邯郸。在中国茶里,也有一个沿用至今的,那就是雀舌。
▲雀舌
雀舌是一个特别容易顾名思义的名字,就是长得像鸟的舌头,也是一个听起来就和好吃的东西能挂上钩的名字。但是雀舌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茶类中,又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在唐代,雀舌其实是一种采摘的标准。
那时候的采摘大概按照莲心、旗枪、雀舌、鹰爪四个等级,大概对应的就是今天白茶的采摘标准,银针、牡丹、贡眉。如果按岩茶的标准来看,大概就是小开面的采摘标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写过“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的诗句。
▲不管哪个年代的名字,雀舌这个词都是个象形词。现在的武夷名丛雀舌,叶型相对细小、向上伸张,尖端锐,叶缘有波
可是在大部分时候,雀舌还是和绿茶的关联度更精密些。现在全国绿茶产区中用雀舌命名的不在少数,似乎只要长得像小鸟舌头的外形,都能叫这个名字。
#02
雀舌和武夷岩茶有什么关系?
雀舌这个词和闽北乌龙发生关联的时间也很早。
其中最早记录武夷岩茶的是清朝的一位僧人释超全,他曾经有一首著名的记叙文体诗叫武夷茶歌,整首诗有三百多个字,我就不照搬全文占用篇幅了,毕竟网上都有。其中就有一句记录出现了“雀舌”,“岩阿宋树无多丛,雀舌吐红霜叶醉”。
从这个记录来看,雀舌又像是一个紫芽的菜茶品系。现代岩茶中的雀舌则特指一种名丛。
据罗盛财所著《武夷名丛录》记载,“20世纪80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中选育而成”。所以如今的雀舌在武夷岩茶的谱系里妥妥是名门之后。
但是叫雀舌也确实就是因为它的叶子又尖又小,妥妥的就是COSPLAY成了窗外的麻雀。
#03
雀舌是我们常说的“不知春”吗?
雀舌这个茶虽然是系出名门的品种,但是在武夷山却是个“得人恼”的品种。
雀舌是个晚生种,特别晚,可能是因为名门之后的小姐一般,爱睡懒觉。可实在晚的不能再晚,通常的采摘时间在五月的下旬,以至于有一些武夷山的茶人甚至把它叫做另一个不明觉厉的名丛,“不知春”。
这个问题,我们特意请教过罗盛财老师,这两个名丛是没有亲戚关系的两家人。
就茶树外形而言,不知春和雀舌有明显的区别。不知春的叶面像下弯曲,非要说像什么舌头的话,可能更像猪舌,是安吉丽娜嘴唇般的性感。他们最显著的共性,大概就是“爱迟到”,每年来得都特别的晚。
▲《武夷名丛录》里不知春叶形的拍摄记录
在武夷岩茶的共识体系里,只要是晚过肉桂水仙的岩茶品种,待遇都是要矮半截的,毕竟厂里的大师傅们在连续熬过了几个大采大做的通宵之后,如果要是再休息上那么两天,确实提不起精神来做这些晚生种。
就好像当年6月高考完后的你,正准备去度假,学校突然来通知,考卷丢了,起来重考。这种晴天霹雳简直可以打击到让人间歇性失忆,我是谁?我从哪来?这些树叶都是什么东西?……
大型噩梦真人秀现场。
当然,除了晚之外,雀舌长的还很随意。
别的茶顶端优势明显,修剪过以后就老老实实的在最好采的面上发芽,而雀舌偏不,它特别像是大小姐的腿毛,完全不受控制的生长,从上到下都是毛毛,今年我们在雀舌采摘现场亲眼目睹了阿姨们对于这些“腿毛”般叶子的嫌弃。
Y老师也亲自感受了一把,在一丛雀舌面前采了一个小时,也就秃了我眼前的那一面,剩下的就是大面积无穷无尽的绝望。
▲雀舌的树状
就是这种又懒又任性的蛮横性格,让雀舌着实不招人待见,以至于在正岩的核心区里成片种植的雀舌已经成为和熊猫一样的珍惜且濒临灭绝的物种了。
#04
雀舌这么“得人恼”,凭什么还要“中意她”?
因为她香啊!
大部分时候我们听得比较多的是早生种香,但这是一个乌合之众的逻辑。早生种是香,但了解、经历过早生种香气的人一定比熬得住煎熬,等待到晚生种魅力的人多一百倍吧,不能说哪一种更香,但是来得晚的却依然能保留至今延续下来的名丛,她一定很特别。
武夷名丛录里记载的雀舌,“香气馥郁芬芳幽长,有百合花或桅子花香”。
▲ 慧苑百合,雀舌的香就有百合的感觉
对于香,武夷岩茶说的最多的一个传说大概就是香不过肉桂了,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说法,成功的规避了广告法。但是如果你试过工艺完美的雀舌,你大概率会脱口说出一个违法的禁词,真TM香。
香是雀舌的优点,但有时候也成了她的缺点。
雀舌的香对工艺要求极高,做的好香气高雅,做的不好索然无味,而出了挑工艺之外,雀舌的香对山场的要求也很高,这其实是大部分高香品种的共性,越好的山场高香品种的香气越优雅。
▲枫树窠雀舌:什么山场种什么茶其实也是一门讲究的学问
曾经有个“地主朋友”和我说了个比方就像雀舌这种又懒又任性又香的茶,只有出身在大户人家那才是优势,如果出身在穷苦人家,那就是作死。虽然听上去有点政治不正确,但是就是莫名其妙的觉得很有道理。
这期晚生种特别专辑为了完善大家对雀舌的认知,明晚的内容里我们将分享给大家我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的最好山场的雀舌,来自山场主人陈守彪家的枫树窠雀舌。
当然,如果你觉得你们家的雀舌更有代表性的话,欢迎随时来岩茶教室亮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