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手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使用膝盖前侧的髌骨肌腱(或有人称为髌骨韧带patellar tendon/ligament)或是膝盖后内侧的腘绳肌 (半腱肌semitendinosus+股薄肌gracilis)当作自体移植的替换来源。但相对的,因为拿走了其他肌肉的一部分,术后势必会丧失一定程度的能力,而受损的不只是那条肌肉的肌力,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和运动表现。不过到底不同的手术方式会造成什么不同的后果,我们就用这篇文章回答。这是一篇随机临床试验研究,除了50位健康人以外,总共100位要做重建手术的病人会被随机安排用髌骨肌腱或腿后肌腱(腘绳肌)置换他的前十字韧带,并皆接受以下常规的复健治疗:第1~14天:能忍受的疼痛范围内给予支撑、可自由活动、不必使用绷带第3~12周:每周一次在物理治疗师监控下的运动治疗、骑固定式脚踏车、完全承受身体重量以等速肌力仪测量双脚弯曲、伸直的等张(isometric)和等速(isokinetic)最大肌力-进一步比较双脚肌力比例(术脚肌力/健康脚肌力)、术脚的膝盖弯曲与伸直的力量比例、发力率(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产生力量的快慢)
单脚跳距离:单脚站之后尽可能跳得远,再用同一只脚着地,站稳两秒才算成功,双手必须一直保持在身体后面IKDC量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主观膝部评估表,内容包括疼痛、肿胀、日常生活功能、运动能力等等主要分析发现结果非常的直观,一年后使用髌骨肌腱置换的人,他们膝盖伸直力量比腿后肌腱(腘绳肌)组小了4~11%、以及膝盖伸直的发力率也降低4%;而腿后肌腱置换的组别则是比另一组减少了13~17%的膝关节弯曲力量、且发力率降低20%。双脚肌力比例也得到类似的结果,髌骨肌腱置换组的受伤膝盖伸直力量比较跟不上健康脚;反之腿后肌腱组的弯曲力量明显的比髌骨肌腱组更低于健康脚。另一项结果就比较有趣了,如果是跟控制组(健康人)比较起来,一年后腿后肌腱组的膝盖弯曲或伸直力量都降低了大约10~22%;但髌骨肌腱组却只有膝盖伸直的力量比健康人下降16~25%,膝盖弯曲的力量倒是没有差异。也代表如果我们要针对不同移植手术方式的病人设计康复计划,使用髌骨肌腱置换的必须着重在膝盖伸直的肌力;而使用腿后肌腱置换的则是在膝盖弯曲或伸直上都需要加强。当然,以整体康复计划而言要尽可能包含各种层面,这里是根据研究客观地调整康复内容。说到根据不同病人调整治疗内容,这篇研究也发现使用髌骨肌腱置换的人,他们膝盖伸直力量会降低更多、左右脚肌力更不平衡、还有大腿前后侧肌力比例也跟健康人差异很大。而膝盖前侧肌力如果比较差也有以下坏处:
容易影响步态
降低功能表现
病人自觉能力下降
造成退化性关节炎的危险因子
增加前十字韧带再受伤风险
因此要恢复这些不平衡肌肉功能的难度就会大大提升。总而言之,没有一个最好的方法,换后侧肌腱虽然双脚或同脚前后侧肌力比较平衡,但会让你的大腿膝盖前后侧肌力一起下降、用前侧肌腱又会让前侧这麽重要的肌肉的肌力打掉重练而遭受很多副作用。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后续的康复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庆幸的是单脚跳距离和IKDC量表在两种手术方式之间没有任何差别。而且健康脚的能力也都跟控制组一样,不会一起跟著下降。所以不要因为手术了就减少太多的活动,完全进入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养伤模式,把你健康的膝盖的能力也拉到下降了。最后要提醒大家,现在前十字韧带的复健后回到运动场的标准不是看手术多久了,而是要根据评估肌肉能力和功能表现决定能否回归运动。例如受伤脚的肌力必须是健康侧的90%以上,或是功能测试(例如单脚前跳)双脚达到差不多的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文献出处: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279-020-01276-x
线上康复:线上康复报名链接
线下康复:预约专业线下康复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 Twitter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