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的一本奇书,里面有300多种“怪物”,越看越可怕

康熙年间的一本奇书,里面有300多种“怪物”,越看越可怕

在英美合拍的奇幻冒险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大量外形特别且能力超群的神奇动物吸引了广大粉丝的注意,许多影迷对于该影片中犹如妖怪图鉴一般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其实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有“志”之士,花费数年时间走遍沿海地区城镇村庄,将自己的热情和岁月挥洒在茫茫大海中,撰写了一本奇书——《海错图》

《海错图》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371种与海洋相关的生物,是最早的海洋生物图鉴。还在于其中很多动物的描述猎奇新颖,内容神秘而诡异,而这种风格的科普书籍却很受历代帝王的喜爱,乾隆皇帝年轻时经常把这本书放在枕边看。

明末清初时期,航海技术并不是先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对于海洋是陌生和畏惧的。相传这本书的作者聂璜,在看遍梅兰竹菊、花鸟虫鱼等社会主流画作后,同样作为画家的他,立志将自身喜爱的海洋生物呈现给世人,让大众感受海洋的魅力。康熙年间,他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多个地方,每当他看到自己不熟悉或陌生的水生动物,他便虚心请教当地渔民此物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式。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698年,一本容纳300多种水生生物的“海洋图书馆”便记录在册。

而这本书的再次出现,却已经到了1726年。宦官苏培盛将不知从何处淘来的《海错图》带入宫中,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看这本书。为何这本书深得皇帝垂幸呢?其实是由于这本书中对海洋动物的描写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内陆人的认知,也超过了当时已有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一本海洋动物学著作。从专业角度来看,《海错图》中对于海洋生物的描写出现了夸张和错误的描述,但由于当时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十分欠缺,它的出现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海错图》中介绍的371种海洋生物中,有我们如今熟悉的鱼类,也有至今还未发现的奇怪生物。在清朝时期,龙头鱼就已经被人们所发现和记载,聂璜书中写道龙头鱼“以口大遂得虚名”,并在书中强调龙头鱼“柔嫩多水,好似豆腐”。

跳鱼生活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的滩涂中,因其移动方式常为跳跃而得此名,它们眼睛像青蛙一样外凸,嘴巴一开一合;背鳍像旗子一般外张,胸鳍像船桨;身上大部分是褐色的,部分皮肤有蓝绿色的斑点。我们现在将其称为“弹涂”,而古代人捕捉跳鱼的方法,直到今天仍被渔民所采用,他们将短小的竹筒,插入滩涂的泥地里,跳鱼们误以为滩涂上插着竹筒的地方是自己挖的洞穴,便自投罗网入其中。不过书中仍有部分标注,在今天看来有着错误的记载,类如书中鳄鱼的描述和图画与今天发现的鳄鱼相差太大。

除此之外,《海错图》中描绘了传说中那些光怪陆离的神秘生物,至今海错图被编著成儿童教材,再帮助孩子了解基本海洋生物的同时,也将传说故事以图集的形式告诉孩子,为孩子带来了趣味和想象。其中类如海和尚,是渔民打捞发现的一种长着人头,生有人的五官的鳖类动物,相传其为祸害出海行船的海怪,若想平安无事,需将其喂饱安抚。如今再看这些怪物,仍旧是怪异而丑陋,越看越可怕。

《海错图》的保存也并未一帆风顺,在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中,它也几经转移、分散,如今三册陈列于故宫,一册被保护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合作共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