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镜头可以美颜自拍,也可以记录真实的人与ta们的故事|看视觉活动家的展览有感
题图源自:https://www.tate.org.uk/whats-on/tate-modern/exhibition/zanele-muholi
上周解封后,伦敦的美术馆与博物馆重新开放,我跑去了泰特现代美术馆看这个展览。虽然以摄影作品成名,但Zanele Muhola认为自己是一个视觉活动家(visual activist),偏好用they作为去性别化的第三人称代词(因此我翻译为ta)。
还未进展览,就可以看到ta把自己的使命公诸于众:
'My mission is to re-write a Black queer and trans visual history of South Africa for the world to know of our resistance and existence at the height of hate crimes in South Africa and beyond.'
我的使命是给重新写一段南非黑人酷儿与跨性别者视觉历史,让世界知道我们在南非以及更多地方都在抵抗仇恨犯罪。
我想讲的太多,今天只讲一个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从2006年持续到现在的Faces and Phases 项目,这个项目也已经有书出版了,用(黑白)肖像集的方式庆祝、纪念、存档这些年来生活在南非的长久以来被污名化的群体。TA做这件事的理念是我非常欣赏的,觉得在研究中也需要这样。
ta长久地和自己拍摄肖像的人保持联系,经常会在不同的阶段会到这些人身边在拍ta们。脸(Faces)指代被拍摄的人。阶段(Phases)显示着这个人从一个阶段转向到另一个阶段。正是因为ta总会回去再找到这些人,所以也就记录了这些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日渐老去、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工作经历,以及婚姻情况。
在ta看来,这是ta和参与者一起在形成一个活着的档案库,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自己的信念:
'we express our gendered, radicalised, and classed selves in rich and diverse ways'
我们有丰富多样的方式表达被性别化了的、激进化了的、阶层化了的自己。
同时在ta早期的时候,ta也搭建了一个平台邀请参与者讲出自己的故事。谁能讲你的故事比你讲得更好呢?我也很欣赏ta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每一个照片里的人都可以有一个平台说出自己的故事。
这对我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可以考虑迁移到我想做的事业中来。我在想,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在我的生活中邀请我感兴趣的志业中那些在认真生活、工作的人,请ta们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说自己最想说的故事呢?
然后,我意识到,哈!
我其实已经在这么做。
今年三月份开始的【征集】2020国际女性日的主题是每个人的平等 #EachforEqual(可以在GEO公众号检索输入 each for equal 查看提高故事的人和ta们写下的真实故事)
今年四月份做的书籍分享 在读书中发现地球与我的联结感 Reading this, I feel connected to the Earth
今年五月份做的青年挑战 地球青年们的五四挑战 54challenge from the youth living on the Earth
今年六月份用爱发电字幕组制作了两个视频:看完这篇,我对乡村教育的( )被打破了、分分钟都是问题的讲座,到底有什么值得看的?
到年底了,我还做了一个书籍相关的活动:我有书,你愿意用故事来换吗?I have a book, and you can get it with your story.
其实我倒没有那么希望自己是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所有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告诉我。我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也不存在而且不想要这样的号召力。
我只是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故事是值得讲述的,不是可以被省略的,因为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或者觉得有很多典型代表了,自己和ta们一样啊。
每一个人都值得有可以和人深度交流、诉说自己故事的机会。只是你信任的、倾诉的人不一定是我而已。我随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是会怀揣着一点小小的期待,看到这些文字的人,无论是否真的认识我,可以感受到一点我在不断强调的事实:
作为一个人,你走到你今天的样子,有意、无意间都做了很多选择,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你都可能在自己人生中的某个阶段走向很不同的道路。
能到今天,看到这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没有任何人逼你必须看我的文字吧,你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能够思考并决定采取(是否/如何)行动。
不要轻易忘记自己的这些能力与权利,你的人生是你的人生。
不过说到这里又要再多说几句“做你自己”这个概念,其实和自私自利是很不相同的。
前者是一个认识、探寻内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自己,不仅可以看到目前的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在社会中的自己、在家庭中的自己、在朋友面前的自己,这些都是不同层次的,也显示不同的状态、面貌,是看得见其ta人也是ta自己,也和你自己一样是独立的、思考的个体,甚至也能看到其他生物、地球环境的存在。简单来说,是一个打开双臂拥抱的开放状态。
自私自利或者说利己主义,是非常狭隘的,只能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取得优势,甚至要通过损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相对的优越感/成功。这种人其实从来没有探索自己,而是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或者必须我是最厉害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不比较的情况下思考、做事的,会潜在地把其ta人看作竞争对手或者能利用的资源,是环抱双臂总在做审判评估的封锁状态。
我在GEO所做的,是不断地努力去往前者去靠拢,鼓励提倡更多人意识到前者这种状态有多好,尽自己可能地远离后者。
但我好像太少去警醒读者在生活中遇到后者这样的人,尤其是还比较善于伪装的,该怎么做,该怎么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我好像也感觉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语句劝慰受到伤害的人,一片真心与热情发现被人踩在脚下的时候,被人捅了一刀的时候,该怎么恢复。
这不是我不愿意分享,而是我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也都很难走出来,也都觉得很难倾诉与表达。因为在我讲述的故事版本里,一定存在对人的情绪,以及对一些人一些做法的嗤之以鼻。我还是觉得需要时间沉淀再做分享。
所以我选择暂时不讲。我所能做到的极限就是对一些人和事情,不予以关注。被问到的时候,也已不了解、没关注带过。我有选择不说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