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是个专业活?从这4个关键要素着手,实现高效听评课

本文共5452字,仔细阅读需14分钟

作者 | 张菊荣   来源 | 星教师(ID:new_jiaoshi)

在“主题性”这个问题上,日常同伴间的听评课,大致存在这样三种现象:

不知要有主题;

不会选择主题;

不能基于主题去观察。

在多年和同伴一起的听评课实践中,张菊荣总结出了“主题化课堂观察模型”,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什么是主题化课堂观察模型

严格意义上来说,“课堂观察”是来自于西方的一种研究方法,最早更多是大学老师与教育科研人员采用的课堂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运用的时候,往往极为科学与精细,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

而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可能每个星期都会听到同伴教室里的课,需要一种更加简捷又不失研究品质的方法。

在张菊荣看来,“主题化课堂观察”就是其中这样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基于主题的、证据的、反思的听评课,关键要素有四个:主题、工具、证据、反思。

一次完整的主题化课堂观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第一,选择观察主题,并阐释该主题;

第二,根据对该主题的理解选择与开发观察工具;

第三,运用观察工具收集和分析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证明某种结论;

第四,基于观察,对主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这样,就构成了“主题化课堂观察模型”:

这个模型中,主题是核心,工具、证据与反思都是围绕着主题的。观察工具是基于对主题的理解;观察证据是对观察结论的支持,而观察结论是对观察主题的回应;反思,要提出围绕主题的观点,在阐释观点时应基于本课又超越本课,并有建立在思考之上的建设性意见。

1

基于研究需要选择观察主题

一节课的信息量实在太丰富了,一节课就像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人不可能用全部的视角看到课堂的全部,因此,比较合理的方式就是选择某一个主题。

当我们选择某一个主题之后,更准确地说,教师已经不是在“研究课”了,而是“用课来研究”,这是一种以实例(课例)论证道理(主题)的实证研究,这种实证研究给我们带来的观念改变和技术改进,会是深刻而久远的。

主题从哪里来?主题可以有多种来源:

▲课堂观察主题来源

注:举例说明主题的来源,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例子其实并无唯一归属,具体来源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多维度思考中去确定主题:是侧重于看教师的,还是侧重于看学生的;是观察全班同学还是某一小组,抑或样本学生;是原理性的,还是现象性的;是经验型的,还是困惑型的;是系统性的,还是细节性的;是预设的,还是现场发现的;是来源于同伴的教学设计(教案)的,还是来源于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的;是陈述式表达的,还是问题式表达的……

与此同时,不断叩问观察主题:

1.主题的表达是否明确?即主题表达 的明确性,一个概念太多、表达复杂、边 界不清的主题是难以被观察的。

2.主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即主题研究的必要性,或者丰富认识,或者改进实践,总是要有价值的主题,才是值得观察的。

3.你可以尝试勾勒主题的图谱吗?即主题内容的系统性,这里包括两个系统性:一是该主题是在怎样的框架中说的,这是主题的理论定位、来龙去脉;二是该主题本身有怎样的结构要素,这是主题的内涵理解,观察工具的开发,就是基于我们对主题的内涵理解。

2

基于主题理解开发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要凭借工具而进行。课堂观察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记录工具,一类是信息分析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记录工具越来越丰富、精准而快捷,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手机,乃至未来教室。但是信息分析工具,需要教师自己去开发。教师需要怎样的信息分析工具呢?

可以这样考量:

分析工具匹配主题吗?分析工具必须能体现教师对主题的理解;

分析工具方便操作吗?分析工具应具有 便捷性,过于繁琐的工具不适于教师日常使用。

具体地说,信息分析工具大致分为三类

1.分析量表;

2.观察清单(又可称“问题清单”);

3.其他,比如,观察“教师是如何进行巡视的”,一张空白的学生座位表,加上一些自定的标志(如★表示停留并交流,◎表示停留未交流,等等,也可以成为分析工具)。

分析量表与观察清单,其实是分析工具的不同呈现方式。张菊荣特别推崇这种“观察清单(问题清单)”的工具开发,根据教师对观察主题的理解,提出若干(一般为三个左右)的观察指标或者问题,就可以构成教师的“观察清单(问题清单)”。

▲观察清单(问题清单)

这份观察清单,反映的是教师在具体课堂情境中对“语文课堂中学生语言信息的优化发展”的理解。关于“主题理解”,教师应追求这样的特点

1. 独特性。关于主题,教师要有自己的理解,要有自己的阐释,而不是将一个概念从辞典或者“百度”中去抄来、找来,这样,才是自己的研究,才会有自己的见解。

2.选择性。“选择性”是课堂观察的一个特点,课堂观察从来不奢求在一次观察中把所有的关注点“一网打尽”,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主题的分解就是观察点的分解,即观察清单的开发。

3.结构性。尽可能考虑选择的观察点(即观察清单)相互之间有一定关联,合起来能说明主题的内涵。

3

借助观察工具收集课堂证据

证据其实是用来回答“观察清单(问题清单)”的。“是”还是“否”,“有”还是“没有”,要给出一个基本结论,但结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证据”的呈现与分析。

能够证明观点的数据都是证据——这里的数据,包括了“量的统计”与“质的描述”。在日常化同伴间的课堂观察中,质的描述是必须的,量的统计是必要的,未必每次都需要。“证据”好不好,要回答:

1.精确无论是量的统计,还是质的描述,都要正确,所以,借助录音、录像、摄影设备是必须的,如果有些信息没有收集到或者有所缺漏,也要实事求是地说明。

2.丰富吗?证据越丰富,说服力就越强,另外,证据的形式也要多样化,除了文字之外,录音、录像、摄影等都应该成为重要证据。

3.能解释主题吗?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主题,证据的解释性,就在于借助分析工具对研究主题进行实例解析,实现教育理解与实践的对话。正因如此,张菊荣及其团队通常在总体结论之后,加上一些个别的典型现象的关注,因为在这些个别的典型现象的背后往往可以解释出很多有趣的重要理念——当然,我们也要避免过度解读。

4

基于课堂证据进行深度反思

反思贯穿于课堂观察的全程。课堂观察的反思,是关于主题的、基于证据的、借助分析工具的。张菊荣认为,我们需要这样的“反思”:

1.实例性与规律性相结合。要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要与本次听评课的实例结合起来。

2.分析性与建设性相结合。要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学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深刻性与独到性相结合。要有自己的主张,不是没有新意的人云亦云、照本宣科,但又绝不是故作姿态、追求“另类”,直抵本质的独到表达才是真正的理解。

如何用主题化课堂观察模型——以《灰雀》观察为例

课文《灰雀》来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张菊荣的同事马老师新讲的一节研讨课。

与外出听公开课不同的是,同事之间的课堂观察,常常是整个课堂教学研究链上的一环,同伴互助式的研究,不会仅仅参与其中的一环,而会参与整个研究的全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是研究主题成为教者与观者的共同课题。(课堂观察方式应该有多种,参与式课堂观察是其中一种,本次观察大家采用的是全程参与互动的观察。)

1

主题选择

张菊荣预设的观察主题,是他近些年的重要研究课题:课堂评价。这是课堂教学领域的重要主题。

首先,理解这个主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坐标”,把课堂教学的设计概括为三句话,由“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构成“全景图”:

设计对接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

开发匹配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

建立嵌入评价任务的教学活动

在“评价任务”设计并嵌入教学活动中之后,要思考: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们是如何运用的?

2

工具开发

怎样理解主题就怎样开发工具,张菊荣开发的工具是“观察清单”(当然也可以用“量表”方式),围绕“课堂评价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他开发的观察清单由三个问题组成:

教师是如何呈现评价任务的?

教师是如何收集评价信息的?

教师是如何组织分享、交流与反馈的?

为了研究这三个问题,首先要与马老师一起研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特别要设计好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经过多轮的切磋与改进,形成了这样的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

▲观察清单(问题清单)

3

证据收集

因为有四项评价任务,张菊荣采取逐项收集与整理证据的方式,观察课堂评价如何进行的。所谓证据就是用课堂实例来回答“观察清单”。以第3项评价任务的处理为例,作简要说明:

4

教师呈现评价任务

使用的方法是示范、互动、学生参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因为如果学生不理解评价任务,学习就没有办法进行。

教师在一段导语之后,由学生参与,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要读出文章的言外之意。第1个范例过程如下:

师: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心想,这只灰雀去哪里了?充满了疑惑,正好问一问他:“孩子,你看见过一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吗?”那男孩回答说,“没……我没看见”。男孩心里其实在想?

生:灰雀被我抓了,列宁会不会生我气啊,还是别告诉他。

师:你读懂了男孩的内心,真是一个有才华的小姑娘,老师第二次夸你了。男孩嘴上说“没……我没看见”,其实心里想,我看见了,万一你问我,你来找我怎么办?

接着是第2个范例(此略),通过两个范例的学习,学生明白读文章除了读懂写出来的,更要学会揣摩没有写出来的。

在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单:

但张菊荣看到这份学习单的时候,就在想:学生的作业一定会出问题,因为在学习单上,老师把两个情境都抽走了。具体的情境是这样的:

情境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情境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事后他收集了36份作业,其中10份有些典型问题:

1.四人使用的人称不当,比如写列宁的心里话,有同学这样写:“列宁知道了是男孩把灰雀抓走了……”写列宁心里的话,应该把“我”作为人称才合适呀。

2.四人描述的情境不符,比如写男孩心里想法,有写“明天我就要把灰雀放回来”,可事实是灰雀已经放回来了。

3.两人用词不妥。

5

教师收集评价信息

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从10:05到10:10,用了5分钟时间。我们太多的课堂,不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马老师的“舍得”是难能可贵的。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马老师进入学生当中,既不干扰学生的学习,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在发现典型的学生作业,为后续的分享、交流与反馈收集信息。

6

分享、交流与反馈

马老师请了5位同学分享,并作了适时的点评。学生的分享证明了学习是有效的,比如第5位同学是这样揣摩列宁心里的想法的:“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再问他了,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非常精准。但也有2位同学有错误的信息(用词不妥),可惜马老师没有及时指出来:

生:这个男孩真是诚实,真好,这次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改过自新吧。

师:真是善解人意的列宁。(这里的“改过自新”,用词不妥,可是马老师没有处理)

生:放你一次吧,反正你已经把灰雀放回来了。

师:大度的列宁,还有吗?(这里的“放你一次吧”,用词不妥,可是马老师没有处理)

如此,围绕“课堂评价”话题,张菊荣在课后与马老师分享他的观察,同伴互助、专业共生的意味深长。

7

反思与建议

关于这次观察,张菊荣和老师们一起作了反思,框架如下:

1.确保学生对评价任务的理解:清晰的指令;必要的示范;学生的参与……

2.确保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坚持让学;决不扰学;个别支持……

3.确保学习信息的提升:典型信息的分享;专业点评的介入;规律性结论的提炼……

主题化课堂观察的核心词是“主题”,是通过课堂现象来研究“主题”。主题化课堂观察不是就课论课,而是就课论理,从主题出发,经由课堂,回到主题。

“课堂评价”是张菊荣观察与研究了10余年的主题,且由此延伸出来的主题无穷无尽,他常常为因此创造的课堂现象而欣喜,也常常感慨于实证研究的魅力。

当然,他认为,课堂观察主题可以持续,也可以变化。无论选择怎样的主题,只要我们基于“主题—工具—证据—反思”的观察模型去观察,总是可以收获一方风景。

如果您要观察的主题是:

课堂上学生的整块学习时间;

课堂的学习节奏;

如何点评更加好?

……

那么,您又如何开发观察清单、收集学习证据、进行深度反思呢?

来源 | 星教师
(0)

相关推荐

  • 【吴易蓬】续写《灰雀》

    续写<灰雀> 福清市实验小学三年三班  吴易蓬 指导老师:吴段霞 原来,小男孩每天都在公园里玩.一天,他看见树上的灰雀很可爱,就回家拿了捕鸟工具,还找了最佳时机,把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捕回 ...

  • 【发表论文】潘书朋:在课堂观察中学习专业的听评课(2014.12)

    在课堂观察中学习专业的听评课 --2014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课例打磨校本研修总结与反思   (说明:2014.12.01所撰写的<在课堂观察中学习专业的听评课>发表于"山东省教师教 ...

  • 教师专业成长之听评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倡导校本培训,而教师间的听评课则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师的听评课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对话.反思与研究的专业行为,它能够有力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 ...

  • 林卫民:试遍了培训、讲座、听评课,老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究竟在哪?

    ❑ 林卫民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学生能够尽量多学.或者不愿去学甚至根本不想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实现更多的优质教学,很多学校明确 ...

  • 万能听评课法,既显专业又能保证效果

    听评课是学校领导干部主要工作之一.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求领导干部进行听评课,主要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管理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 ...

  • 听评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

    不同的教师去讲授同一课题,他们围绕的教学目标可能是一致的,但教学方法却不尽相同.有的老师喜欢通过某一个知识点发散思维去学习新知识,有的老师喜欢通过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和总结知识要点.课堂组织是教师 ...

  •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下篇)

    经过实践,我们将上课人的说课精简为以下四点:一是说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的原因和突破的策略:创新与困惑:观察要求.二是提供上课用的教案.课件,班级座位表,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分布情况. ...

  • 专业的听评课

    经过实践,我们将上课人的说课精简为以下四点:一是说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的原因和突破的策略:创新与困惑:观察要求.二是提供上课用的教案.课件,班级座位表,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分布情况. ...

  •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前会议的主角是上课人.15-20分钟的时间内,给上课人5-8分钟的时间,让 ...

  • 深入听课促提升,聚焦课堂做引领——冀南新区高臾镇中心校开展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 抓教研 同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真正深入地了解课堂.了解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