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联盟精萃特别顾问吕建中:读《系统之美》随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本关于系统思维的有趣的书。它全面阐述了从表象事件到系统行为到系统结构,以及其中的系统思维机理。系统思维有助于应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模糊性和复杂性的(VUCA)局面;有助于培养更具格局观的战略思维;有助于设计更具可持续性的商业思维,有助于提升更卓越的企业领导力。

在没有掌握系统思维之前,大多数人是依靠零散的“常识”和“习惯”来思考问题、管理企业、修炼自身的。其后果是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质量常在低水平徘徊;并且,当低水平的决策进入实施阶段,很快就在推进过程中遭遇首尾难全、冲突四起、效率低下的障碍,为此而付出成本代价。也常见一些朋友抱怨事情太多、时间太紧、资源太少、精力不够,只好在“按倒到了葫芦又起了瓢”的焦灼中穷于应付,活得很累。

掌握了系统思维的应用方法之后,我们会渐渐地发现,原来我们固有的依靠零散的“常识”和“习惯”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当我们改变了这种固有的低端思维,精进到系统思维之后,我们的决策会变得更精准、执行会变得更顺畅、潜力更有所发挥;工作更有秩序条理。我们甚至还发现,居然有了富裕出来可用来玩耍和陶冶性情的时间,让我们体验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乐趣。这就是系统思维带给我们的秘诀:章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非常感谢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过程控制专业。在那里,我学习了四年所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过程控制工程》给我的启蒙。随后,我对《系统论》、《博弈论》、《运筹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坚持了30年对系统思维的自觉学习、自觉实践、自觉反思。它让我获得了终生受益、不断进取、乐享超越的钥匙,也积淀下了自我内化的学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所面对的,无论是外部纷繁的世界,还是内部独立的灵魂,都不是孤立的碎片、割裂的元素,而是由很多碎片、元素在相互关联的链接中,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调节过程。既有因关联而涌现的自我调节,也有受外力信号触发对反馈调节,这一过程,组成了碎片、元素存在的动态系统。我们不仅要研究这些碎片、元素,我们更要研究它们在一起时发生了什么?在反馈作用下能发生什么?有什么新的涌现?什么样的调节机制?达到什么样的新的动态平衡点?这是一个从表象事件,到系统行为、再到系统结构的层层深入的完整认知过程和分析过程。这就是系统思维的最基础的东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例,它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还包含了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构设计和关联的子系统,例如:作为基础架构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利益相关方诉求矩阵、可持续商业对标和指标体系、利润-现金流-生产-经营所涉及到的健安环社、员工福祉与发展、研发与创新、大项目开发与实施、精益化管理、品牌-市场-营销、物流-采购,以及可持续商业绩效监测-评估-报告,可持续商业领导力,乃至可持续商业-社会生态等等。这些子系统按着一个内在的逻辑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和三重底线)、按着多层和多维的机制相互制约。如果企业领导人、企业可持续发展部门或CSR部门缺乏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鸟瞰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就不可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可行的规划,就只能东一锤子西一棒子,把人累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每个人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也是一个系统思维应用的场景。从局部角度看,时间管理就是一个按着“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象限合理安排时间的事情。其实不然,从系统的角度看,真正能把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还取决于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工作方法、资源调配等诸多方面的协调。而且管理时间的本质,实际上是管理精力,是思维-行为-心态-专业系统中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体能上的充沛、情绪上的平衡、思维上的敏锐、意志上的专注;既能高效地推进工作,又能尽情地享受生活。管理时间,是减量思维,在有限的时间中,只出不入,周而复始地因减量焦灼;管理精力,是增量思维,不再是拼蛮力、束缚力跟时间较劲,而是用巧力、定力、恒力靠增量与时间博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是浙大化工系78届毕业的师兄告诉我:在浙大我们学会的就是“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思维方法。师兄说得非常对,我自己也感同身受。这些年,我常常在心里怀着浙大的“求是“校训,不断提醒自己持有“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思维,对待客观事物和自我内心,在此当中觉察、觉悟和把握,实现“知、行、跃”的合一。

早上在群里分享之后,收到了很多的反馈。其中有子牙学宫的学员李晋先生又推荐了杰拉德.温伯格《系统化思维导论》;我在CSR圈里的好朋友Stella还分享分享了《复盘》和《如何系统思考》这两本书。感谢朋友们热情分享。一并推荐给大家。祝愿思维精进,工作和生活都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