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看好楚昭王
文/王兆贵
孔夫子与楚昭王是同一时代的人,并于同年去世。他老人家对楚昭王颇有好感,赞扬“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因此,楚昭王曾被孔子列为其实现政治抱负的人选之一。
孔子打算南下去见楚昭王,共商治国大策,不料却招致陈蔡两国的围堵,行动失去了自由,连饭都吃不上。最后还是楚昭王派兵前往,化解了“陈蔡之厄”。
那么,孔子为何看好楚昭王呢?
我们知道,在先秦诸侯国中,楚国崛起较晚,直到周成王时期才被封为子爵。楚君熊通上位之后,让随侯给周天子传话说:“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周室虽已式微,但对以“蛮夷”自居的楚人仍然保持着文化上优越感。得到否定答复后,熊通大怒说:“王不加位,吾自尊耳。”于是,就自封为楚武王。
到了楚庄王执政时,楚国击败晋国,问鼎中原,跻身“春秋五霸”之一。后因楚平王昏庸好色,听信宠臣费无忌的谗言,将原定迎娶为太子妃的秦国公主孟嬴纳为己有,逼走了太子,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由是埋下祸根。一时间,内忧外患齐发。孰料,楚平王熊居酿成的恶果,却降临到了儿子楚昭王熊壬的头上。在吴楚大战中,郢都沦陷,昭王逃亡到随国。若不是申包胥哭秦庭搬来救兵,楚国几乎亡矣。昭王复位后励精图治,逐渐恢复了元气,被誉为楚国“中兴之主”。
据汉代刘向所著的《说苑·君道》记载:楚昭王之时,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驿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令尹司马闻之,宿斋沐浴,将自以身祷之焉。王曰:“止,楚国之有不谷也,由身之有匈胁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匈胁有疾,转之股肱,庸为去是人也?”
大意是说,楚昭王时,天空出现异象:有飞鸟状的云朵,裹挟着太阳飞了三天。昭王有点儿担忧,就派人去向太史州黎请教。州黎说,这是个凶兆,将有灾祸降临到大王身上。不过,让令尹司马代您受过就可以了。令尹司马听太史州黎这么一说,就立即斋戒沐浴,打算向上天祈祷,以自身替大王赎罪。昭王叫停说,对于楚国而言,我好比胸肋,令尹司马就像臂膀。胸肋有毛病,转移到臂膀,还不是同在一个躯干之内?若有灾祸,就让它降到我身上吧。怎么能让别人代替我去受过呢?
嫁祸于人的行为,好听的说法叫“危机转移”,新潮的说法叫“甩锅”,是人性中阴暗心理的表现形式之一,自古而今都不乏范例。楚昭王不屑于祸于人,说明他胸襟大度,不失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这也是孔子看好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