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敏/扒下深圳中英街的马甲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扒下深圳中英街的马甲
     扒下深圳中英街的马甲

张天敏

 中英街是深圳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街两制”街

春季来深圳旅游的北方朋友,都有去中英街的打算,好像来深一旅不去那就少了什么。特别河南老家的亲友,一来深圳就问中英街在哪里,怎么办出境证,怎么买世界级的港货。

我的回复不是答非所问的,而是大幅逆转,劝君掉转车头,别去那。中英街并没有像样的看点,只是中国在遭受屈辱的历史背景下,保留下来一座巨石界碑,因为披了这件国际马甲,撩到了不少外地人的游兴,加之出境旅游社的奇葩宣传,那条街真还点亮了不少外地游人的眼。

五年前,我就是读到出境旅游社的宣传,去游了一回。中英街位于盐田区沙头角镇,大鹏湾畔,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河床淤积成滩, 原名鹭鹚径。街心立有巨大的中英街界碑石,街两边商店林立,港货繁多。冲着宣传单上的亮彩,我带着身份证到沙头角中英街口,瀚海翠庭一楼广东边防办证大厅办理出境证。当我排上曲哩带拐弯儿的长队时,才发现出境手绪有多繁杂。交了身份证和钱接受审查,耗个把小时,通过审查后重新排队办签证还得半小时。办完证坐上入境的大巴车,驰过高高的大榕树排,再转两道椰林大道,车上就有英语粤语和普通话,依次告知游客朋友们已身处中英街了。可等下来车一看,哦,是一座乡镇小街横在了眼前。

 中英街上的警示牌

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街,承担了十八世纪光绪24年,英国人强迫清政府划割走的租界,即英国殖民者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租期九十九年。中国深圳的沙头角边境小镇,从此活动着英国人,别别扭扭地实行起了一街两国,荒荒唐唐地持续了一个世纪。至到九七年香港回归后,街道又改成了深圳和香港的分界线。东侧属深圳,西侧属香港,仍是一街两制的缩影。不同的是,这里再也没有英国人的半个影子。只有深港双方对中英街投入资金,大兴土木整街建店。在席卷全国的黄金热大风里,成为中外游客们的购物天堂,小街在朝夕之间繁荣。

出来小街,沿海岸往前走,就涉嫌通往香港的要害部位了,有边境军队严密把守。这里越境太过容易,游人手扶海岸栏杆,纵身跳过栏杆就置身异境了。所以,从你手挨着栏杆看海时,边境战士就盯准了你,如有攀爬动作,就会有军人端枪走来,视为不规不良。有新新人类拍照时跨坐上栏杆,就会招来边防战士枪弹和眼睛同时聚焦。

  中英街上的警世钟

这个被深圳人遗忘的角落旯旮,能成为外地游人眼中的看点,只因她身披着中英街的国际马甲。如果不是那段历史的烙印,小街连城乡结合部的菜市场大都没有。现在深圳的前海,跟香港经济自贸区一样的发展模式,已入驻不少港货超市,深圳人周末不用过跨海大桥去香港,在前海就可以购得港货。这也是中英街魅力不在的大原因。现在那条街上的港货也只是一部分。因不收关锐,价位偏低,商品优劣的能见度也低,商品标签上大多英文,哪是干货哪是水货,游人一头雾水。街上商家也没了国际范儿,一脸的小商小贩表情,沾住边儿就花言巧语地推销,死蛤蟆能说出活尿来,吓得游人绕道走。那些鲜亮的宣传单,都来自出境旅游社和小街商家抠脑汗弄的,醉翁之意不在游,在游人的钱包。

我本来是想看看中英街的古迹,看看跨界海景,看看五大洲的洋货长啥样。谁知很快走到了街尾,原来小街长不足一里,典型的袖珍街。上了大巴,我回头又见街上的界碑,这就是中英街留给我最亮的一笔。我不觉哟了一声,就像人生的某一回路转时的茫然。回来想写点东东,想半天没有料。就想扒下那条街身上的国际马甲,拧吧点逆转的文字来,可这一扒,只剩下那块巨石碑上的中英街三个字了。

中英街街心以“界碑石”为界

奉劝来深的朋友,最好到大小梅沙看银滩礁石与海潮涨落,去青青世界看热带雨淋和村庄田园。到仙湖植物园看千年树化石森森。还有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荷兰小镇,欢乐谷,东部华乔城,园博园,都有世界顶级的玩点。深圳可圈可点的景观列榜里,从来都没有中英街这个名字。

除非你为捞个谈资去逛街,以马甲派对马甲,那就谁也不用扒谁了。

作 者 简 介

张天敏,女,中国作协会员,邓州市作协主席, 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结业,邓州市文化馆专业作家。河南南阳第三、四届人大代表。著有长篇小说《女人桥》于漓江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仲景》,长篇网络小说《情人山庄》,小说集《半醒》。散文集《逝梦的河》,《流年》。长篇小说《女人桥》故事缩写刊发于《小说选刊》。长篇小说《情人山庄》获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优秀奖。作品被中国图书馆及各大院校馆藏,并被中国新闻周刋,小说选刋,中国青年报,河南曰报,郑州晚报,河南作家通讯,南阳文化丛书报导并收录。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林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