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阅读理解考察能力的转向
01
前一周结束的江干区七上语文期末测试以及考完试后的改卷经历使我对“阅读理解考察能力”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
经此一役,我感受到了如今语文的阅读理解考察能力的转向,现将我的思考陈列如下,与大家一起探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不断分析杭州历年中考语文卷的过程中,我发觉,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在“阅读理解”板块的考察是有【套路】的。我们来看这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板块。
△2017年中考语文卷
△2016年中考语文卷
△2015年中考语文卷
简单来说,这是我在过往的授课过程中和学生们强调最多的一种题型——“作用题”。
我还苦口婆心地跟学生们强调:
作用不是单方面的作用,因此你必须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出发作答。
学生们在接受了这一套路后,的确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有了进步,毕竟弄清楚了答题的切入角度(“内容”和“结构”),无论怎么样,丢分都不会多。
但是,今年江干区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试卷里出了这样的阅读题:
学生们一拿到试卷就懵圈了——这都是什么问题,怎么跟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题型”对不上号(特别是第9题)?
于是,很多学生跟我反映今年的语文试卷难,难就难在连题目在问什么都看不懂。
02
我要跟那些用功地将我讲过的套路一字不落记下来的同学说声抱歉,也要在这里给他们一句提醒:
并不是【套路】没用,而是你的头脑里不能只有【套路】,而没有了眼前的活生生的【文本】。
如今的语文考试即将面临着一个改革,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主编温儒敏先生在一次发言中指出:
△来自教师大会上校长分享的PPT
这是语文高考改革的方向,但这不仅仅是高考的改革方向,也是我们在3年后即将迎接的中考的改革方向。
这一改革方向的提出使语文阅读从以往的“模式化”“分题型”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转向了考察学生真实的基于文本基础上的“理解能力”。
03
因此,头脑中只【套路】的学生会被新形势下的语文测试“套路”,他们会出现“文章读不完,文章后的题目看不懂”的问题。
而那些真正立足【文本】,拥有真实“阅读理解能力”的考生则会在新形势的考试中如鱼得水,语文会成为他们的拿手学科。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语文测试,那些解题【套路】是否真的一无是处了?
我的答案是:
语文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型】的学科,你只有在拥有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思考的方向,这样的【套路】是你解题的脚手架,它会给你正确的答题切入角度。
而在考试中,我们必须真正静下心来,将自己代入文本,立足于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真正读懂文章,使“阅读理解”真正地成为先“阅读”再“理解”。
04
所以,最后要总结一句:脑中 要有【套路】,又不能只有【套路】。
回归阅读的本质,专注地去阅读,“理解”才能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