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校园欺凌防范与处理操作办法(试行)
第一章 概述
1.为了有效防范和规范处理学生欺凌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教育部等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XXX教XXX号、XXX教办XXX号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全体XXX中学在籍在校的学生。
3.研究成果表明,校园欺凌行为对当事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会产生长期的、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也损害学生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破坏学校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对校园欺凌行为处置不及时,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会演变成公共事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4.治理校园欺凌重在预防,要建立完善的防范制度,做到一旦发生校园欺凌行为,学校能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还应做好善后工作,持续对当事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二章 校园欺凌的日常预防
5. 校园欺凌的界定。校园欺凌是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欺凌行为一般要求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的特征,但是给他人造成明显的肉体或精神伤害的可以不受这一特征的限制。
6.校园欺凌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四类:肢体欺凌,语言欺凌,
关系欺凌(亦称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种行为:
(1)对受害者的身体进行攻击,包括拳打脚踢、掌掴、推撞、绊倒、用硬物锐器攻击、强行拉扯,朝受害者身上抛扔硬物或抛洒污秽之物等;
(2)对受害者的物品进行攻击,包括抢夺他人物品、故意毁坏或弄脏他人物品、故意抛弃他人物品、故意隐匿他人物品,以及逼迫受害者毁坏自己的物品等;
(3)向受害者勒索财物,包括勒索金钱,物品等;
(4)威胁、强迫受害者去做有损自身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事情,例如强迫其拍打自己、舔舐秽物、脱裤子、做淫秽动作等;
(5)威胁、强迫受害者为其提供劳务,强迫受害者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如为其代写作业代为值日或者为其跑腿等;
(6)用粗俗的语言侮辱受害者,包括叫侮辱性的绰号,讥笑、贬损他人容貌、疾病和生理缺陷、种族、宗教信仰、性取向以及其他与他人不同之处等;
(7)故意编造、传播对受害者不利的谣言,使得受害者被同学、老师误解、受到处分、名誉受损。例如造谣说受害者偷东西、打架、作弊等;
(8)画侮辱、猥亵、负面的图案,或者书写脏话、侮辱性文字,诋毁、中伤他人;
(9)在人际交往中,以羞辱他人或取乐为目的,故意排斥孤立受害者,不让其加入某一群体或组织,或者阻止他人与受害者交往,或者在分组活动时拒绝与受害者同组;
(10)在微信、QQ、网站论坛等社交媒体上,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攻击、侮辱受害者,或者散布关于受害者的谣言,或者公布受害者的隐私。
7.在班级中,对于有欺凌他人倾向的学生,学校、年级部、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平时应当对其加强关注和管理,必要时应为其建立专门的行为管理档案,以下几类学生容易成为欺凌者:
(1)性格强势、霸道、较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2)崇尚暴力、缺乏同情心的学生;
(3)平时常有抽烟,喝酒等违纪行为的学生;
(4)非正式小群体中的领头人。
8.在班级中,以下几类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学校、年级部、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平时应当对其加强关注,给予更多关爱,并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1)在生理发育上比较迟缓或弱小的学生;
(2)存在身体障碍或智力障碍的学生;
(3)性格比较内向,害羞、胆小的学生;
(4)性格孤傲(僻)不合群,缺少朋友的学生。
9.学校的安保处、德育处、年级部、班级等部门平时应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友爱、平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明是非、知礼仪、懂规矩、守底线、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遵纪守法、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10.在学期初或学期中,安保处、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班会板报、知识竞赛、参观实践等多种渠道,通过呈现典型案例、设计问题讨论、组织角色扮演、学习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可能对被欺凌者及其家庭造成的伤害后果,明白欺凌他人是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是要受到教育惩戒甚至法律制裁的,平时不但自己不应实施欺凌行为,看见同学欺凌他人,还要予以制止或者及时向老师报告,而不能无动于衷地在一旁围观甚至“助威喝彩”,做和谐校园的促进者;也让被欺凌的学生明白,受到欺凌并不是自己的过错,在自己无力解决和没有办法解决的情况下,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要明白向师长求助并不丢脸,相信他们可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11.在学期中,学校的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应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发放专题宣传材料等途径,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的知识,督促其增强监护人责任意识,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教育子女既不要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又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他人欺凌。
12.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欺凌存在着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
(1)高发时段:①课间休息时间;②午休时间;③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④放学后;⑤上下学途中;⑥晚就寝期间;⑦周末自习期间;
(2)高发区域:①学校厕所;②学生宿舍;③操场;④楼道;⑤教室;⑥校门口及周边;⑦餐厅。
13.学校应当严格落实行政值班、年级部值班、班主任值班制度,落实巡查制度,对于学校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时间段内和空间范围内,在校园欺凌高发时段,安保处要会同年级部重点安排教师和校园安保人员在校园欺凌高发区域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制止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并做好教育和上报处理工作。
14.平时,学校安保处、德育处应当做好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打火机、棍棒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安保处要确保校园内监控摄像头正常工作,在不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情况下,对重点区域进行覆盖,通过物防、技防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控。
15.对于校门口较为复杂的治安形势或者在校门口及其周边发生的学生被欺凌事件,学校将主动与派出所联系,申请在学生集中上下学期间派出警力在校门口周边值班巡逻,维持治安秩序,同时学校将进一步严格落实校门口安保人员值班制度,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上下学接送的交接工作等方式,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三章 校园欺凌的发现和举报
16.学校将以便捷的形式建立校园欺凌举报通道,鼓励学生及时举报自己所遭遇或者旁观的学生欺凌行为,尽可能设立多种举报通道,包括设立邮箱、信箱,开通热线电话,安排专人接待等。举报通道要便于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17.班主任应当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在班级指定紧急事件报告员(也可由班干部兼任)、建立班级日志、向全班同学发放匿名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本班可能存在的学生欺凌现象,第一时间获知班里发生的欺凌事件,并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事态升级;其他教职工在课堂上或校园内发现有学生欺凌行为倾向的,应及时向学校汇报。
18.当发现学生出现下列情形时,班主任和家长应当互相通报信息,并以妥当的方式向学生本人了解原因,查明其是否受他人欺凌,必要时应及时上报学校处理查明:
(1)身体表面无故出现擦伤,抓伤等人为伤痕;
(2)书本、文具常常丢失或破损,或者频繁地向家长要钱;
(3)入厕习惯变得反常,课间不去改在课上去;
(4)突然变得逃避上学或提出转班转学要求的,常常装病请假甚至逃学;
(5)在校期间或者回家后,总是神情沮丧、情绪低落、精
神恍惚;
(6)学习时变得难以集中注意力,成绩急剧下滑;
(7)突然变得焦虑、易怒、感叹活得没意思;
(8)经常自责,甚至出现自伤自残行为;
(9)频繁地出现失眠、噩梦、尿床等现象;
(10)突然改变就餐习惯和行为。
第四章 学校反欺凌机构的设立和反欺凌校规的制定
19.学校成立防治校园欺凌的组织机构(名称叫“校园欺凌防治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校的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包括负责反欺凌教育、日常防范、规章制度的制定、欺凌事件调查与处置、事后跟踪观察和辅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组织机构的成员包括校长、分管德育或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学校德育干部、保卫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
学校校园欺凌防治小组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保处,办公室主任由安保处主任兼任。
20.学校做好建章立制,制定关于校园欺凌的认定及违纪处理的规章制度(即反欺凌校规),学校将在广泛征求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XXX中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制定《XXX中学学生欺凌行为预防与违纪处理规定》。通过制定反欺凌校规,明确告诉学生,学校禁止哪些学生欺凌行为以及违规实施后可能遭受的教育惩戒或纪律处分。
21.反欺凌校规制定之后,将向全体师生正式公布,并组织专门的宣传教育活动。
(1)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反欺凌规定的内容,明白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遵守校规的自觉性,并减少在违规处理时可能遭遇的来自学生及其家长方面的对抗情绪。
(2)为了强化宣传和教育效果,学校将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签名、宣誓等仪式活动。
第五章 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程序
22.校园欺凌的防范和处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⑴坚持宣传教育先行;
⑵坚持以人为本;
⑶坚持保护学生为先;
⑷坚持预防重于处理;
⑸坚持化解矛盾重于惩戒错误;
⑹坚持群防群治。
23.学校将制定、完善对学生欺凌行为的处理流程,合法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欺凌行为。
24.偶发且轻微的学生欺凌行为,由班主任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为:
(1)责令欺凌者向被欺凌者赔礼道歉,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实施其他相应的教育惩戒;
(2)对被欺凌者进行安抚,给予其关怀和帮助;
(3)年级部主任监督、指导、协助班主任处理此类欺凌行为。
25.下列欺凌行为,班主任应当立即上报学校,由学校反欺凌机构进行处理:
(1)以暴力殴打的方式实施欺凌行为的;
(2)欺凌行为性质恶劣的(例如往他人身上泼洒粪便,哄骗、强迫他人吞食粪便、泥土、虫子、别人的口水,逼迫他人下跪,逼迫他人做淫秽动作,向他人勒索钱财等);
(3)欺凌行为后果严重的(例如给受害者造成明显的外伤,致使受害人精神非常痛苦甚至产生心理障碍,致使受害人畏惧上学,致使受害入自残甚至自杀);
(4)欺凌行为影响恶劣的(例如引发本校学生或其家长集体抗议、谴责,被新闻媒体曝光而引发社会关注等);
(5)违纪者虽然只是实施轻微的欺凌行为,但屡教不改的;
(6)对欺凌行为的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的。
26.接到学生欺凌事件的报告之后,学校反欺凌机构应当尽快着手进行处理,不得懈怠、拖延或隐瞒而不处理。对于需要就诊的受害者,学校将在第一时间内配合家长将学生送往医院就诊,防止因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
27.由学校反欺凌机构负责处理的欺凌事件,学校反欺凌机构应当尽快成立调查小组,对欺凌事件的详情展开调查,调查小组由主管副校长、安保干部、德育干部、年级部干部、班主任、教师代表等成员组成。重大欺凌事件还应当吸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加调查小组参与调查。
28.调查小组的成员应对工作成果保密,不得对外泄漏,未经校长的批准,调查小组成员不得就欺凌事件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如因工作确实需要学校将指定一名组织纪律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新闻发言人,代表学校接受媒体的采访。
29.调查小组通过查看现场监控录像、询问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询问欺凌行为发生时在现场的目击证人,向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了解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过往的表现、查阅欺凌者和被欺者的学籍及健康档案,了解其过往的表现和经历,查阅医疗诊断证明与病历等方式,调查欺凌事件的发生过程、原因、后果及相关情况。必要时,调查小组还可询问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家长,以便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小组在调查过程中应当做好笔录(询问笔录应当有被询问者的签名),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还应尽可能通过拍照、录音录像、提取书证和物证等方式保留、固定证据。
30.对于收集到的各方面证据,调查小组应当谨慎地进行审查和辨别,判断其客观性和(与欺凌事件的)关联性,据以还原欺凌事件的全貌。查明欺凌事件的发生过程、原因,后果及相关情况后,调查小组应当制作调查报告,并将其提交给学校反欺凌机构,供后者作为继续处理欺凌事件的依据。
31.学校反欺凌机构根据调查小组提供的调查报告,并依据本校反欺凌方面的校规校纪,决定以下事项的处理:
(1)实施对受害者的保护、救助、辅导措施,以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
(2)对欺凌者给予教育惩戒或纪律处分;
(3)实施对欺凌者的帮扶、矫正措施,以帮助其彻底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正常地融入集体生活。
32.学校反欺凌机构在处理欺凌事件期间,应当对受害者采取临时性的保护措施,并对欺凌者加强教育和管理,防止受害者再次遭受欺凌或遭到欺凌者的报复。
33.学校反欺凌机构在处理欺凌事件过程中,发现有证据证明欺凌事件可能涉及治安违法或刑事违法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对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予以配合。
34.调查小组提交的调查报告认定欺凌者确实对受害者实施了欺凌行为的,学校反欺凌机构应当通过讨论和表决,拟定对欺凌者的教育惩戒或纪律处分措施,并将拟定的措施告知欺凌者的法定代理人,听取欺凌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依据欺凌事件的事实和校规校纪确需对欺凌者实施教育惩戒或纪律处分的,学校反欺凌机构应当以学校的名义做出教育惩戒决定书或纪律处分决定书。
35.教育惩戒决定书或纪律处分决定书应当向欺凌者的法定代理人送达,并告知欺凌者本人。对于给予欺凌者纪律处分的(注:纪律处分一般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学校应当告知被处分的学生有权提出申诉(学生维权中心设在团委办公室)。
36.对学生欺凌行为的违纪处理的基本遵循:
(1)对于欺凌行为情节轻微的,没有造成后果的,采取批评教育,并责令欺凌者向被侵略者道歉,在取得被侵略者谅解后,不予追究纪律处分;
(2)对于欺凌行为情节较重,造成轻微后果的,给予欺凌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3)对于欺凌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造成明显后果的,给予欺凌者记过处分;
(4)对于欺凌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5)对于欺凌行为属于违法和涉嫌犯罪的,学校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37.被处分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诉的,学校的学生申诉受理机构应当予以受理,并对学生的申诉进行复核。学校经复查后作出维持或变更处分的决定。复核决定仍然对违纪学生实施纪律处分的,应当告知学生有权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38.学校对欺凌者的教育惩戒决定或纪律处分决定不得公开宣布,但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让本校师生知道校方对欺凌事件的处理结果。
第六章 校园欺凌事件的善后措施
39.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对受害学生实施救助措施,对于需要诊断治疗的,学校应当在第一时间内与受害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防止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损害后果加重。
40.对于受害学生因为治疗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学校可组织欺凌者和受害者双方家长进行协商。欺凌者的家长拒绝支付费用的,学校在有财力的情况下可先行垫付费用,并及时通知承保校方责任险的保险机构。学校及欺凌者和受害者双方家长对相关费用的承担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提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或者其他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的,应当建议受害学生的家长通过诉讼寻求解决。
41.受害学生因为欺凌事件而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学校应通过合适的途径聘请有资质的心理工作者,对受害者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恢复身心健康。
42.学校应当制定专门的计划,帮助受害者树立自信、自尊、自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恢复正常的在校学习生活,教师应当对受害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43.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在家长的配合之下,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思想道德、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常地融入校园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