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从何而来
刘良华
一个年轻教师以何种姿态进入一所学校,以何种方式展开职业生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年轻教师在还没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就走上了讲台,等他们尝到了失败的痛苦,才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由于教师不懂教育常识。李政涛在《教育常识》一书中指出“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识。有无此道理和知识作为根底的教育,其结果大为迥异”,即为此理。
教师获取教育常识要做3件事情:1.学习,并不失时机地反思或实践;2.得天下英才而育之;3.保持君子之风。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了教师成长的首要途径。对教师而言,阅读是最重要、最便捷的学习方式。但教师阅读时切忌一味苦读,要学会处理学与思的关系,学会高效阅读、带着问题阅读。这种阅读习惯让教师在“有主见地阅读”、“带着假设去阅读”、“以思带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主见和教育特色。
教师在每个阶段都有思考的主题,长时间思考同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结合教师成长的要素,这句话对教师而言,可解释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教师不仅需要对“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充满期待,也要像孔子那样,以“因材施教”的态度把一般人培养为“英才”、“贤人”。
教师还应当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对待专业成长。教师要有自我意识,要以“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的心态对待他人的非议与误解;教师要做积极、乐观、宽容的人,为他人、为自己,营造一个专业成长的“正能量”场;教师还要保持君子风度,掌握隐微教诲与显白教诲的艺术。
要达成幸福教育,教师的成长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不快乐,学生也不会过得愉快。有关教师成长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常识是:如果教师的生活没有希望和梦想,教育就会发生危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顺应天性,自然成长。教师不仅要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方式对待儿童,也要以道法自然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需要教师持久地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教师随时留意自己的成长优势,扬长避短,自然成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