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珺珺(59):现在,历史,将来(八)
什么是“好”?在汉朝初期,许多人觉得凡事顺其自然就是“好”。他们认为,如果统治者能够“无作为”,岂不是让天下百姓都能松了一口气吗?这种态度就叫做“无为”。
你觉不觉得,他们的口吻像极了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
春秋战国,打,打,打。
秦朝帝国,罚,罚,罚。
楚汉相争,杀,杀,杀。
大家都打怕了、打穷了,田园也荒芜了,好不容易,这些自命不凡的英雄豪杰,终于过去了。
萧何的一位朋友在萧何临死前被推荐当了丞相,而这位新任丞相——曹参的特长不是“刻意去做什么”,而是“不去做什么”。他一上任就把那些爱表现的下属,全都换成了一些老实朴素的人。要是有人向他建议对以前的规定做点改进,那么他就请那人喝酒,只要那人一想开口,曹参就敬上一杯,直到那人喝得大醉。
有人说他不上进,曹参便问那人:“你觉得我的才能比萧何如何?”那人摇摇头说:“不如他。”曹参又问:“那汉惠帝的才能,比他父王汉高祖如何?”那人回答:“也不如。”“这就是了”曹参说道,“他们订下的规矩,我们这些不如他们的人,怎么能随便乱改乱动呢?”
所以,到了汉文帝时,他和他的皇后也都觉得“不要刻意做什么”才是“好”。他爱他的百姓,时常减轻赋税,还废除了多条残酷刑罚。文帝临终时,在遗嘱上面写道:“天下万物有生就有死,死亡是天地间自然的道理,有什么可悲的呢?”庄子如果还活着,一定很高兴有一位皇帝,这么相信他说的道理。
汉文帝的手下曾有一位十分严厉的将军,有时甚至到不近人情的地步。他的士兵曾阻止过汉文帝进入营门,理由是:没有将军的命令,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他的士兵,要求皇帝的马车和队伍在营区内只能慢行。理由是:军令如此。别人都怕他得罪皇上,可文帝却说:“唉!这才像个真正的大将啊!”
如果说,文帝是让国家休息的人,那么文帝的孙子武帝就是让国家旺盛起来的人。他听从董仲舒的建议,举办了一所叫“太学”的学校,专门训练学生成为未来优秀的官员。他还听从了董仲舒用从前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来教学生,并同意了董仲舒“除儒家的外,别的书籍一律别再读了”的建议。不过,孔子一定没料到,自己努力了一辈子,没有国君听他的话。然而,他死后的三百多年,却突然受到汉朝人的尊敬。也是从这时开始,孔子和他所代表的儒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最尊崇的圣者和学派了。
你一定听过“古丝绸之路”吧,陆上古丝绸之路,就是武帝派一名叫张骞的使者出使西域,误打误撞撞出来的。本来武帝原意是要张骞去联合那些曾经被匈奴欺负的国家,一起攻打匈奴。结果匈奴没打着,无意间却打通了一条贯穿亚欧大陆的交通之路、商贸之路、文明之路,也让汉朝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或许,张骞的奇遇,就是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未完待续)
小作者简介:珺珺,2006年04月出生,来自广州的六年级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