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如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销售的即是临期食品。[1]
中文名临期食品
外文名Advent Food
lin界定标准
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顾客并单独出售。北京市工商局随之向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标注保质期6个月-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
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
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点心等)
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品、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2]
临期能吃吗?
答案是可以。因为临期食品还处于保质期内。
2011年5月13日卫生部发布GB-7718-2011对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做出如下定义,即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简单来说,食品在其应有的贮存条件(如冷藏或常温等),在保质期内其食品的品质是完全可以保持品质并能销售的。
临期食品优劣
优势:
虽然是临期但仍在产品保质期内,因此属于安全食品;
有“临近保质期食品”、“临期食品可放心食用”等提示用语,降低消费者忧虑;
可以减少销毁食品的浪费与返厂再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一般打折销售因此价格相对低廉。
劣势:
国内大众对临期食品的认同程度不高;但在国外,人们对临期食品则有着独特的喜爱。
常见临期食品来源
1.很多大型商超会将部分临期食品退还给供应商,以调换新货;
2.一些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销路不畅,库存积压;
3.个别经销商放弃某一品牌的代理,选择清仓。[3]
专家对临期食品的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保质期快到来的那一段时间,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愿意购买,在食用时不必有心理障碍。不过,挑选临期食品也有“门道”,消费者在关注保质期之外,还需要关注食品的储存条件要求。“任何一个产品的保质期,都有一定的储藏条件要求。一般来说,储藏温度越高,同样一种食品的保质期越短。比如说,-18℃下能保存12个月,不等于-8℃下也能存这么长时间。冷藏食品往往并不能全程在包装上标注的冷藏温度下储藏,如果是这样,就会提前过期,比如熟食等。此外,冷冻食品包装上都写着-18℃下保质多少个月,实际上它并没有办法做到在运输中和超市里完全保持稳定在-18℃下。因此,购买这些冷链食品时,不要到临界期再买,还是买那些最新出厂的产品比较放心。反之,比如糖果、蜂蜜、糖分很高的固体饮料等等,它们放几年实际上都不会有安全问题,因为太干了,微生物没法繁殖。”
同时,范志红也提醒大家,购买低价临期食品,不一定合算。“如果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很低,多吃不利于健康,那么它打多大的折扣,买来都不合算。比如说,糖果、糕点只可偶尔食用,其中糖分或油脂过高,营养素含量太低,不能经常吃。如果因为商场打折、赠送而把它们拿回家,回家之后显然是要吃掉的,甚至要催着家人赶紧吃。这样就会降低全家的饮食营养质量,实际上最后反而是得不偿失。因此,购买天然、优质、营养素含量高的食物,永远是最合算的。”[3]
参考资料
- [1]超市有“临期食品专柜”搜狐2014-04-242016-07-22[引]
- [2]临界保质期的食品 还能买来吃吗?中国日报网2017-02-04[引]
- [3]临期食品 你会买吗?中国经济网2019-08-222020-07-29[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