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0)

本篇要目:

***************************************

1091.亭店杨氏民居

清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1092.南安林氏民居

清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1093.南安中宪第

清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1094.李光地宅和祠

清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1095.玉井坊郑氏大厝

清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1096.仙游文庙

清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1097.建瓯文庙

清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1098.官田李氏大宗祠

清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1099.凤岐吴氏大宅

清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

1100.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唐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

1091.亭店杨氏民居


亭店杨氏民居位于福建泉州鲤城区,是在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其始祖入闽后择居于此,拓荒垦殖,躬农为生。传至明永年乐间,人口繁衍至千余人。明嘉靖三年(1524)倭寇来犯,族居地宗亲被迫-他乡,而当戚光、俞大猷平定倭患后,社会安定,族人乃由各方回祖居地亭店,世代相承,蕃衍至今。


亭店杨氏经济得以繁荣,是在清嘉庆以后,其时宗族手工业和商贾,全乡共有糖坊、油坊各八家,染纺房三间,典当四间,经济开始发展。


道光咸丰年间,许多族亲出洋图发展者就不下万人,其间最负盛名的就当数杨嘉种(阿苗),是位华侨工商业家,自制轮船“孙獭”号,常川走于祖地与菲律宾,并索引数百族亲往菲,此时的亭店华侨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杨嘉种于光绪年间曾被慈禧太后加封授予“官道街臣”金匾。此间,他还在家乡兴建大厝,历时十三年,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集石雕、砖雕、木雕、瓷雕和泥雕之技艺于一身。为闽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古建研究价值。

亭店杨氏繁衍至今,已有数万人众,其中在厝达六千余人,其余分布于泉南旧铺、尾厝、赤土、前店和浮桥一带。此外,自清代出海旅外者,现分布东南亚、欧美各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其人数亦不在少数。

亭店杨氏裔孙仍然在祖辈耕耘的大地上辛勤奋斗,再一次取得辉煌成就。创办企业,兴建居民屋堂,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文教事业,秉承先人尊师重教美德,这方面值得一书的是海外族亲的热情支持暨大力投入。今之亭店小学,其始于清光绪年间之“西紫阁书店”,后改“紫南学堂”,“紫阳小学”,1927年正式更为今名。

著名菲侨杨厚翠返祖地探亲时,毅然独资创办凌霄中学,自此,亭店乡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侨乡文化村,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日臻发展的亭店小学,于1995年被省教委评为“农村示范学校”。


杨氏宗祠最早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但嘉靖三年(1524)倭寇犯境时被毁,及至清康熙四年(1665)重建,道光六年(1826)重新予以扩建,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冠于乡里。民国三十六年(1947)又由族裔、富侨杨厚翠捐资修缮,保存至今。祠占地面积共630多平方米,面开五间,木石结构建筑,由前、后两落组成。两侧设以红砖夹墙,素朴典雅。而前殿门墙用巨石砌造,施以各种雕饰,繁富多样,异彩纷呈;主殿宏敞,五开五进,双坡屋顶。祠殿顶铺架为木结构,梁、枋、檩、柱等由于风雨沧桑,铅华洗尽,更显质朴,而其间的雕饰,曲屈自如,透折出民间匠艺之精湛、高超。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亭店杨氏民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2.南安林氏民居

南安林氏民居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为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县委党校原址,为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设计兴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

大厝的创建者林路是当时新加坡著名的华侨建筑家。他承建当时新加坡最宏伟的建筑一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厝主体为宗祠、住宅和书房等4座并列,占地达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

建筑风格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加左右护厝的传统民居为主,角楼外观具西洋风格,内部装修部分采用水泥花砖。原来的林路厝占地6.5亩,大小房间共有99间,建厝的材料大都来自海外,这些水泥地砖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

 林路厝的巧妙之处是把外来设计和闽南传统建筑结构的互为融合,设计更合理,更适合人居住。闽南俗语称“有林路富,无林路厝”。林路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风靡海内外。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南安林氏民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3.南安中宪第


南安中宪第又称大厝内,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总面积有7780平方米,白石红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至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批郑家军留居宝岛垦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其子郑汝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荫及三代,故称“中宪第”。遂在台湾采购优秀杉木运回石井兴建“中宪第”,历经祖孙三代完工。


走过闹街,中宪第深红的外围墙古朴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抬头望眼府第正大门的门额,苍老遒劲的“中宪第”三字题书于牌匾之上。穿过高达3.8米、宽1.9米的大门扇,踏上厅前的大岑石,可见厅堂竖立着两根大梁柱,而且依稀可辨梁架和门扇皆配有精美木雕,可谓用心精致。


据郑邦田介绍,郑运锦因倾力赈济台湾灾民有功,在府第落成时,台湾知府赠予“恩伦世宠”匾额。另据传,郑运锦富甲一方时,曾购置船只在台湾———厦门两地进行贸易,并在台湾彰化县开设“勃兴行”、“勃兴港”。如今,台湾仍有不少郑运锦的后人。


厅堂藻井


中宪第的特点有三:是闽南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建筑历史久远;占地约12亩,总体规模颇为壮观。中宪第建有书轩、演武厅,有文韬武略之意。水榭亭阁、曲桥流水在府第内皆有,动静搭配、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这种府第在泉州是不可多得的。


郑运锦(1657—1765),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人。郑运锦早年潦倒时,一度靠捡粪、打杂工过日子,后来他到厦门等地当佣人,因为人实在、勤奋刻苦,深得老板赏识,并派他出海贸易。郑运锦经营有方,后来自建船队,从事海上贸易运输,并迁居台湾,在台湾彰化鹿港开设商行。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南安中宪第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4.李光地宅和祠


李光地宅和祠位于福建泉州安溪县街西的贤良祠,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为李光地读书处,又名“榕村书屋”。该祠坐西向东,为三进四合院式,正堂为悬山顶,招梁式构架;祠内厅堂有大理石刻,上面镌刻康熙御书“太极图说”;祠的右边有一座小亭,里面立着雍正的“谕祭文”的石碑,称赞李光地是“一代完人”;祠后为藏书楼,南面有临水轩、荷池。漫步祠内,古风遗韵尽收眼底。


新衙又名昌佑堂,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建筑群坐北朝南,四周围墙,宽庭大埕,前后四落,东西侧由内而外各有护厝、巷道。东巷北端建有接官亭或称报房,是新衙的主要出入口。沿中轴线依次为大埕、门厅、官厅、大厅、后厅。


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五檩,悬“昌佑堂”匾。二进官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九檩。核心为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十三檩,额上悬挂雍正赐匾“昌时柱石”。各落屋顶均为歇山顶,三段燕脊,建筑做法与旧衙差异不大。


大厅又名教忠堂,面阔五间,进深更大,七柱十二檩,大师壁神龛悬挂李光地画像,额匾为康熙所赐“夹铺高风”。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李光地宅和祠经过几次修葺,现问房大厝仍住李光地的二伯李日燝一系后裔,旧衙住着李光地长子李钟伦的后裔,而新衙和贤良祠作为李光地纪念馆对游客开放。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李光地宅和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5.玉井坊郑氏大厝


郑氏大厝,即玉井坊,位于福建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距县城50公里,系清乾隆贡生郑孔时,始建于清乾隆末至嘉庆中期(始建于1790年),历时十余年竣工。建筑为歇山顶石木结构,坐北朝南,是一座三进式院落,风格豪华壮观。主体建筑由正厝、横厝和左右壁舍所组成,共有108个房间。正厝三层,高达12.4米,均用硕大口径杉木柱子支撑。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保存的十分完整。


玉井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三进制悬山顶石木结构。整个建筑群由一座正厝、一座扶厝、二壁舍、二厢房等组成,计108个房间。占地面积近44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由围墙圈护。


是集闽南、客家、江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又极富个性的典型闽中乡土传统民居。建筑功能十分齐备,有相对独立的文武活动区、女眷生活区、宾客休闲区、财务档案区、生活资料储存区等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出入玉井坊只有一个大门和三个小门,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能。


正厝高大雄伟,三层结构,梁柱巨大,在福建省古民居中极为少见。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五级台阶,设垂带、象眼。檐顶为弓形轩,出斗拱承托檩子与屋架。


一层明间为议事大厅,穿斗结构,前部设隔架。后部的太师壁设庄严的神龛,神龛上的梨木窗镂刻博物等纹饰,里面祭祀郑氏祖宗神位。底下横摆一张黑色条案,供奉祭器、祭品。条案前是一张金丝楠木八仙桌。当年,在厅头两旁各站立一只比肩大花瓶,大厅两边各排列五把金丝楠木太师椅和四张茶几。正堂里高悬三方匾额,“贻谋燕翼”是在玉井坊落成时,郑孔时为其父所立;


另两块分别是咸丰五年(1855)和道光十二年(1832)御赐,内容为“五代同堂”和“操冷冰霜”。可惜这些匾额在“文革”时期被毁,现在所见均为仿制品。

正堂里高悬三方匾额,“贻谋燕翼”是在玉井坊落成时,郑孔时为其父所立;另两块分别是咸丰五年(1855)和道光十二年(1832)御赐,内容为“五代同堂”和“操冷冰霜”。可惜这些匾额在“文革”时期被毁,现在所见均为仿制品。

二进走廊由通长二十多米的整条石板嵌边,二堂立面的墙裙部分用石板条砌筑,上部安装着四组共36根竹节状条石构成的栅栏式通透窗,“竹节”上的纹饰、图案精雕细刻,生动活泼,极具自然雅趣。二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明间当中立四根显赫的金柱,正后部设太师壁,壁两侧开门,供日常出入。一层的大小厅堂和走廊则由三合土夯铺,土丹施色,至今依然红亮油润,光可鉴人。墙壁以石灰粉刷,抹灰面薄如纸张,坚固异常,甚至连棱角还保持完整,如同新工。正厅和二厅左右两侧的梁架上分别雕刻古龙、蝙蝠、丹凤、花卉等图案。二进内厅和边厢走廊的窗花内容异常丰富,有文书印信、令箭铠甲、狮子戏球、八仙献寿、麒麟送子、文官武将、仕女稚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正堂前檐轩顶木雕和扶厝一、二层大厅山墙和梁架雕花,采用了工艺复杂的镂空雕手法,线条流畅,技法娴熟,堪称一绝。玉井坊屋脊鸱吻凌空,在天幕下傲视两百多来的风云变幻。门厅前空坪一对近十米高的崭新石旗杆矗立在大门两侧,用今人的思维记叙老祖宗的荣耀,诠释古人的价值和审美走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玉井坊郑氏大厝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6.仙游文庙


仙游文庙,位于福建莆田市仙游县鲤城内县体育场北侧(俗称燕池埔)。是省现存的四处县级文庙之一。溯及唐宋,其前身即“清源县学”(仙游原名“清源”,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改今名),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原址在县西(今城隍庙处);北宋咸平五年(1002)迁建于县南(即今址)。


文庙经过千年的修葺、扩建,规模一度十分宏大,可惜曾建有的棂星门、文昌宫、尊经阁、明伦堂以及各朝代名贤祠和亭、台、阁、榭、池、桥等古建筑,已都荡然无存了。仅保存有戟门、两庑、大成殿、崇勋祠、文昌阁等古建筑,占地4100多平方米,庙内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对蟠龙浮雕石柱,气势不凡,极具艺术价值。


大成殿是明清古建筑遗存,也是文庙的核心建筑,重檐九脊,形制雄伟,典雅庄重,建筑工艺精致细腻,斗拱密布,雕梁画栋。大殿顶棚中悬八角藻井,四周彩绘河图、洛书等。


尤其难得的是,大殿前廊和大成门前后门厅共有8根蟠龙石柱,造型各两两相对,柱心均为六棱,龙体或自下蜿蜒而上,又曲颈延首前瞻,彼此似在呼应;或自上盘旋而下,以爪拒地,昂首观望,亦似在呼应。


明伦堂


乡贤祠


名官祠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仙游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7.建瓯文庙


建瓯文庙,即原建宁府学文庙,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仓长路163号。建瓯市博物馆所在地。文庙中轴线上依次为屏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殿前有两庑,组成封闭式院落。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

文庙初建年代不详,应追溯至北宋宝元年间建州立学时,当时学、庙分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毁于兵火,绍兴二年(1132年)重建时,府学合一。绍兴十四年(1144年)毁于水,之后屡毁屡修。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文庙又毁于火,永乐三年(1405年)重建时迁至今址。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光绪五年(1879年)建成。

文庙遭受极大破坏,西侧的府学部分拆建医院,东侧的文庙也被占用。1985年,当地政府开始拨款重修大成殿、戟门及两庑,并重建棂星门。


戟门


泮池


戟门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


大成殿前廊


大成殿堂


殿前有两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建瓯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8.官田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镇官田村。始建于1836年,由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誉为“客家第一祠”。“李氏大宗祠”结构严谨,完整无缺,立体感强,气势磅礴,其建筑特色堪称一绝。其造型结构为前方后圆,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体;前低后高,融宫殿建筑和客家农舍式建筑为一体;集土墙与青砖砌体为一身,用青砖作为总祠外围的保护墙,具有防风化、风雨、岁月侵蚀的科学性,属土楼与“洋”楼的混合体,是典型的“金银包”建筑。


祠堂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大厅3间、客厅26间、住房104间。祠堂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周围是青砖砌墙,成“回”字形,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另外四孔大门,东西两边各两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一字形排开,甚为壮观。前坪宽展,坪外有一口池塘。 


大门楼牌坊上竖着一块长方形石板,刻有皇封“恩荣”(系清道光皇帝所赐)二字,其下横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大门两旁石柱外侧刻有对联“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祠堂中厅两边的墙壁上写有宋朝宰相文天祥遗墨“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作为家训,教育子孙后代为人忠孝仁义,字体刚劲有力,均畅宏泽。


“李氏大宗祠”结构严谨,完整无缺,立体感强,气势磅礴,其建筑特色堪称一绝。其造型结构为前方后圆,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体;前低后高,融宫殿建筑和客家农舍式建筑为一体;集土墙与青砖砌体为一身,用青砖作为总祠外围的保护墙,具有防风化、风雨、岁月侵蚀的科学性,属土楼与“洋”楼的混合体,是典型的“金银包”


建筑;前、中、后三厅属柱梁式框架建筑,仅用十一对巨型石柱就把整个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为现代框架建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依据;具有房间多占地少的空间科学意识和周易学的风水景观建筑特点,在这千亩平川的田野中间,形同建造在一张大网上的“蜘蛛”,远山近水,山环水抱,具有名祠古刹的景观。

从李火德入闽至今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后辈有千万之众。古时明清二朝有丞相、将军,现代有李光耀、李显龙父子等等。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官田李氏大宗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9.凤岐吴氏大宅


凤岐吴氏大宅,位于福建省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距柘荣县城20公里,是柘荣最大、闽东第二大古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通面阔76米,通进深99.1米,总占地面积7531.6平方米(1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2391.52平方米。


第一级台基宽56米,深9.5米。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门楼,三开间。二门为青砖三合土混合结构,三楼牌坊式顶盖,横额正面行书“凤岐聚秀”,内面行书“仁义为庐”。


下厅面阔七间,总宽25.46米(柱中到柱中,下同);进深五柱带内廊,深6.38米。下厅进深第二柱位置处有太师壁,上悬光绪十三年(1887)“杖朝纪瑞”匾。下厅以太师壁分隔前后,后部面朝前院正厅,与正厅隔前院天井相对,内廊亦与天井二侧之边廊相连,形成二厅对朝的格局。

前天井前为门廊,石框门之上悬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之“霄汉乔松”牌匾;两侧为边廊,以板壁、门窗格扇分隔中路与两侧之天井合院。天井居中有甬道,上五级垂带踏跺后升入主厅。主厅重檐悬山顶,面阔七间(明三暗七),宽25.28米,进深九柱带前廊,深13.01米;一字式太师壁左右甬门上方分立神龛,中悬民国洪宪元年(1916)之“望仰耆英”与“廉慎家风”牌匾。

后院除前庭之一大二小三个并列式天井外,还有后方左右对称之两个长方形天井,以及横屋所属之左右各三个各式天井,厅堂、厢房、横屋围合各自之天井而建,错落井然,互有从属而又自成天地。


整座建筑共有天井27个,花窗100多个。斗拱和门窗木雕多且工艺精美,建筑布局、采光、通风、排水等较为科学,尤其是四周空斗砖墙中穿插着用火烧烤过的筒竹,增强了防盗功能,有多处三合土仿石构造栏杆和多个水槽,足以乱真,胜似现代混凝土喷沙栏杆。整个建筑主体保存尚好,具有较高的艺术、科研历史及旅游开发价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凤岐吴氏大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00.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乘广禅师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甄叔禅师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云浮历史文化建筑资料

    一. 云浮大湾古建筑群,原来这里藏着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大湾古建筑群位于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内,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浓郁的粤西地方特色! 特色之处--融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四种艺术因素为一体的大 ...

  • 衢州文化地标13 翁源村:写一段明清繁华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2014-12-08 11:24 金一媚  徐丽 ★推荐理由:衢江区举村乡翁源村现有翁氏宗祠.翁氏小宗祠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点5处,以及至今保存完好的一批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民 ...

  • 【长乐古建】古村格局与历史风貌

    古村格局与历史风貌 长乐村村落结构由一条横向古驿道.三条纵向街道和成枝杈状分布的巷道组成.同中国传统村落布局格式有其独特之处,所有的民居和公共建筑的大门一概朝北开.其缘由是深受易经风水理念影响,彰显长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共计795处) 本篇要目: ************************************* 703.良乡多宝佛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711.慈寿寺塔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721.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731.金山寺舍利塔 元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732.天宁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741.蔚州古城墙 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742.故城寺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751.宣化柏林寺 明至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 752.卜北堡玉泉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761.衡水安济桥 清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762.凤山关帝庙 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2.张村圣庵寺塔 宋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781.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