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叹词新用法
叹词是用来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语,一般单用,不充当句子成分,而且能独立成句。书面语中常见的叹词有咦、嘿、唉、哼、哎呀等,它们不像典型的语言符号那样用任意的语音来记录语义,而只是用语音形式来记录人们本能的发声反应,因而是一种很特别的语言单位。
在网络交际中,因为用文字形式来进行日常沟通,情感互动的需求大增,书面语中那些用来表示感叹的叹词就远不够用了,因此出现了大量来自口语、方言甚至是外语的新叹词。它们没有约定俗成的文字形式,往往采用“假借”的方法,用别字来记音。
来自口语的新叹词常用的有“切”和“额”,它们在口语中其实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在规范的书面语中往往不会出现。“切”常用来表达一种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情绪,如“切,你以为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额”可以表示出乎意外、不如人意的情绪,如:“今天吃了泰餐……额,还是感觉中国菜合胃口。”
除了口语中的叹词被借用,网络语体还引进了大量富有方言色彩的叹词来丰富表达系统,如“矮油”是模拟叹词“哎呦”的方言发音,用法多样,可以表示惊讶、调侃、讽刺等多种情绪,如“矮油,一年来第一次运动,目前的状态只能坚持10分钟!”“矮油,太师真是又坏又帅,要不要这么好看哇!”再如“艾玛”是模仿东北话叹词组合“哎呀妈呀”的简省发音,表示十分惊讶的感情,如:“看到这些美味的泡芙,想象着第一口咬下去,艾玛,我的小心肝儿都酥了。”
一些外语中的感叹成分也被网民用音译的方式引入,成为网络交际中的新叹词,如英语中的OMG,这是英语短语“Oh my god(我的天啊)”的首字母缩写,如“OMG,竟然被忽悠了那么多年!”还有“纳尼”,是日语“什么”的音译,被用来表示惊讶的情绪,如:“纳尼?是猫猫诱惑我而不是我吸引它!”
有些短语也具有类似叹词的功能,如来自四川方言的“我顶你个肺”,表示极度愤慨,如:“我顶你个肺!这位大姐,别玩过火了,要相信因果报应哦!”来自陕西关中方言的“额滴神哪”,表示极度惊讶,如:“元宵包肉馅?额滴神哪!南北方又要吵起来了……”
这些新叹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交际中的表达情感的手段,为大家喜闻乐见。不过,还是有两种用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首先,来自方言和外语的新叹词除了可以表达丰富情绪外,还往往带有调侃搞笑的次要功能。根源可能在于对影视剧中搞笑人物的发音模仿,“艾玛”常见于喜剧小品中的东北人物,“额滴神啊”来自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老板娘佟湘玉的口头禅,而“纳尼”则是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中男主角关谷的口头禅。一旦使用了这些语言成分,就仿佛听到了这些角色的搞笑发音,让人忍俊不禁。因此,在比较正式、严肃的交流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新叹词,以免笑场。
其次,要警惕脏话演变成叹词的不文明用法。在口语里,有人喜欢把说脏话当作发泄情绪的语言手段,有些脏话也因此变成了个别人单纯表达情绪的感叹用语甚至口头禅。这种情况在网络交际里也有体现,很多脏话也通过一些特殊手段脱敏变成了叹词。如使用谐音的“草泥马”“卧槽”“尼玛”“特么的”,使用拼音或缩写的“cao”“md”“tmd”,还有来自方言的“我靠/哇靠”“我去”“我丢”,其根源都是脏话,只不过用了别字或者模仿方言发音导致其禁忌性下降。其中最接近叹词的是简省为单音节的“靠”和“操”两个,它们的作用和分布与叹词几乎没啥两样了。上述这些语音或者字形变化都或多或少减低了这些脏话的不雅程度,不过,为了网络语言文明,还是不要使用为好。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1年第2期《社交新风》栏目。本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