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0)

本篇要目:

***********************************

1291.斗柄塔

明至清                       海南省文昌市

1292.文昌学宫

清                           海南省文昌市

1293.崖城学宫

清                           海南省三亚市

1294.独柏寺正殿

元                           重庆市潼南县

1295.重庆古城墙

明                           重庆市渝中区

1296.彭氏宗祠

清                           重庆市云阳县

1297.双桂堂

清                           重庆市梁平县

1298.离堆

秦至清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1299.灵岩寺及千佛塔

唐至清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1300.丹棱白塔

宋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

1291.斗柄塔


斗柄塔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的七星岭,始建于1625年,塔高约20米共七层.斗柄塔是明代礼部尚书王宏诲(定安人)致仕后,以航标和镇妖为目的,邀众并奏请朝迁拨款建塔。此塔造型端庄稳重,雍容大方,踞高挺拔,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始建至今380多年,历尽沧桑,顶风傲雨,经受无数强台风及雷电袭击,依然巍然屹立,雄视海南惊涛骇流,眺望文北辽阔原野,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特殊航标,而且,是研究海南古塔的发展历的可贵的实物资料。

斗柄塔建于明朝天启五上(公元1625年), 清朝光绪十三年(公无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层,


门额石匾刻有"斗柄塔"三个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光绪十三年孟重修”。斗柄塔对望琼州海峡,过去商民船只经过此峡,因无航标,常有遇难,被认为是妖怪作祟。


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拾级可登塔顶。塔高约20米,塔顶葫芦已废。现仅存覆盆,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门向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斗柄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2.文昌学宫


文昌学宫位于海南文昌市文城北文东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在何恭都潭布地始建。元至顺三年(1332)与县署同迁北山都。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赵文炳迁县署左侧今址重修。后按山东曲阜孔庙布局经历代增改、修葺30多次。占地0.33公顷。坐西朝东,平面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大殿、庑堂、斋舍、门楼等共37间。


正门入口处左右开厢门,名“礼门”、“义门”。过门为前庭,右有1古井,曰“圣泉”;正中为泮池,又名“月池”,池中架“步云桥”,俗称“状元桥”。


大成门


前庭戟门后为四合院,院内有东、西两庑,正中为大成殿。殿前月台前与台左右看面刻有麒麟、鱼鸟、荷花、竹林等浮雕,皆为明代珍品。大成殿建于高台基上,有台阶可上,属框架式砖瓦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平面呈长方形,面宽五开间20.2米,进深三开间13.4米。殿高13.7米,正脊装有琉璃双龙戏珠,上檐角和脊上装有龙、凤和合角吻等,为七架梁,前后用6柱,垫柱石基为明代遗物。殿内有琼籍明朝礼部尚书王弘诲及清康熙、嘉庆、道光、咸丰皇帝玺鉴的横匾多幅。


大成殿梁上直接架檩,在三架梁檩上以三角形块面透雕代替脊瓜柱,其他结点亦多用此手法,整体结构显得生动明快。学宫的整体布局和艺术手法与古代两广地区所建学宫大致相同。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琼北大地震,附近建筑俱塌,惟其独存。大成殿穿插枋系明代构件,有明显裂隙,当系此次地震所致。


殿后有“崇圣祠”,面宽三开间,单檐硬山顶。左右侧房和围墙形成左右两条夹道。整个建筑群内外的梁、枋、檐和门、窗、隔扇等构件均有祥龙彩凤、花鸟虫草、狮子瑞兽的雕刻与彩绘,雕工精致,造型优美。建筑立面采用龙背硬山墙和华丽的屋脊处理,外檐柱采用石柱或下石垫上木柱,具有适应海南风大雨潮的地方风格。


文昌宫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文昌学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3.崖城学宫


崖城学宫,又称崖城孔庙,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牌坊街,为古代崖州最高学府,是一座中国最南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崖城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历宋、元、明、清诸朝代,经十几次迁徒、重修。建于明朝崖城孔庙,庙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其时进庙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遵圣道而振文教,贤流接踵,善俗日兴。


清道光三年(公元1832年)迁建今址,至今已有九百六十多年历史。古代崖州孔庙,雄踞州城,座北朝南,取鳌山(南山)为拱向,开“文明门”为山门,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形成宫殿式建筑群。祀典释奠完备,学制学规健全,是实行国家祀典礼制的中国最南的州级孔庙。民国以后,孔庙不再具备旧时功能,兵灾复劫,建筑群多有圯废,礼乐祭器等散尽。至2003年,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谒台、东西庞、大成门。百年失修,毁损剥蚀,残缺不全,渐失原貌。


1988年5月,三亚市政府拨款对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门和东西庑进行维修。2003年10月,当地又对孔庙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庑又进行整体落架维修。2006年3月,对孔庙大成门前的原有已毁建筑进行复原维修,包括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礼门、义路、棂星门、泮池、泮桥、前东西庑廊、忠孝祠、节义祠等。2007年对孔庙后面的崇圣祠和东面的明伦堂进行修复。

崖城学宫占地面积679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有1530平方米。整座学宫坐北朝南,宫殿式建筑对称组合。


学宫取鳌山之鳌头为拱向,沿孔庙“圣殿”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直线排列的主体建筑,依次为文明门、尊经阁、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照壁、棂星门、


冸池、泮桥、大成门、


大成殿陈设有:孔子和“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塑像5尊及木雕神龛;十二哲人牌位;大小供桌、香炉烛台和各种祭器;主要乐器有一架16口编钟、一架24块纺馨、古琴、笛、箫、牌、大吊钟、楹鼓、十六戟架等。


崇圣祠(后殿)。从学宫拱向与中轴线上内外建筑布局的特点上看,“文明门”实则为崖州学宫而开,是崖州学宫整体格局中的昭示文教兴旺的标志性建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崖城学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4.独柏寺正殿

独柏寺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东20公里的独柏乡,涪江北岸,坐北朝南,坐落在独柏乡小学内。独柏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经过唐、宋、元等各代的维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后殿。独柏寺正殿为元代建筑,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重庆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筑。(此图为修缮前)


独柏寺后殿为观音殿,面阔5间,建筑面积264平方米,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独柏寺正殿保存完整,建筑风格浑厚,造型古朴,用材粗壮厚重,形制沉稳凝重,特别保存的普柏枋,阑额、覆盆柱础,具有中国早期古代建筑的特征。经过专家鉴定,确定独柏寺正殿为元代建筑,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重庆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筑。

为了保护好这个国保,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情况下,潼南文管部门组织对其进行了一次修缮,对一些破旧的门、窗进行了更换,大殿以前的用途是寺庙供奉菩萨的,后来独柏寺成了当地的学校,于是改成了学校办公场所,现在成为国保之后,暂时空置,大门紧锁也没有对外开放。为什么叫独柏寺呢?据说这座大殿和一尊雕像相关。这尊雕像原来就供奉在这个殿内,是用一整根巨大的柏木雕刻而成,当地人因此把它叫做独柏寺。


独柏寺正殿外面一共有根古柏木作为柱子,在殿内,也同样有4根粗壮的柏木。这16根柏木,最粗的直径40厘米,细的也有35厘米。


整个大殿全部为木质结构、小青瓦屋面,通宽10.2米,进深3间、9.7米。包括屋前的石阶沿在内,一共130平方米。大殿(柱与枋)相互咬合在一起,没有用一颗铁钉子,是古代建筑常用的卯隼结构。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独柏寺正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5.重庆古城墙

重庆古城墙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现仅存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历史上曾4次大规模筑城,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如今残存3167.6米古城墙。


通远门现存城墙及城门为明洪武年间遗址。城门为双拱形门洞,重庆特有的毛青石砌墙,城门高5.33米,宽3.5米,厚7.41米。1929年,国民政府首任重庆市长潘文华授意凿穿通远门,六百年不破的城墙终被打通,如今只余百米左右残存在城门两边,而原有瓮城早已全毁。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重庆古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6.彭氏宗祠

2019航拍重庆云彭氏宗祠


云阳彭氏宗祠又名彭家楼子,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彭氏宗祠于清同治三年(1864)建造,坐西向东,采用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该祠座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1平方米,呈封闭型城堡复式四合院布局,由前门厅、正门厅、享殿、戏楼、天井、城墙、围墙、厢房、箭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院中心系石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盔顶塔楼,楼通高37米,下部六层为石砌体,墙厚1.3米。建筑形势宏伟,布局严谨,造形古朴、典雅、雄奇,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清乾隆中叶,彭家先人彭光奎,因家乡湖北省武昌府大冶县(今大冶市)水灾连连,无以为生,听闻渝东一带富庶无比,便孤身入川。辗转前往云阳后,在一朋友帮扶下,开办了一家酿酒作坊,同时采卖布匹,在云阳娶妻生子后,在如今的黎明村,购得当地大户刘姓老屋,才得以安居乐业。彭宗义高大魁梧,因其持家有道,家况渐丰,彭氏宗祠由彭光奎二儿子彭宗义出资修建,彭光奎的三个儿子,在当时的云阳一带,名噪一时。“这三兄弟各有所长,彭宗义最富有。”彭宁根据家谱记录描述,彭氏宗祠之所以设计巧妙、严谨,是彭宗义的幺儿、读书最好的彭祖河动的脑筋。


彭氏宗祠清同治三年(1864)开始修建1870年建成,建筑面积为2651平方米彭氏宗祠80%以上用石材砌成辅以杂木、柏木支撑外围墙由山门、炮楼、通道和马厩组成门采用厚铁包实木的形式,厚约15厘米形成宗祠第一道防御体系

彭氏宗祠墙体所采用的石材材质为青石类,建设起初,很可能由人工外地采运而来,再加之人工凿平而成,成本相当高,在没有机械施工的年代,能达到如此平整,垂直的石材堆砌工艺,是不可想象的精工巧琢。

彭氏宗祠以房面向箭楼为中心,围合布置,箭楼楼体平面10.61米x10.80米通高33.62米,九级石木楼阁式构筑,九层楼阁,每层设有菱形、多边形、圆形等,炮口不一的射击台,台面供两人驻守。


彭氏宗祠内围墙前有正门厅和戏楼后有享殿,两边为厢房整座建筑呈四合院落,座西向东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低后院高。


厢房


戏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彭氏宗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7.双桂堂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区金带镇万竹山,双桂堂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约七万多平方米,双桂堂在佛教界地位崇高,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在中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具有显著地位,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近代著名书画家、佛学家竹禅大师也担任过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双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庙”命名,只因这里原本是一个旧式学堂。双桂堂,后人附会颇多,称双桂堂是西南禅宗之“大学堂”,“教”出一批方丈与住持,有“渝川滇黔禅宗祖庭”之称,并尊其为“堂”。

双桂堂从1653-1926年历经破山、竹禅等祖师,累世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积120亩(该寺最后一次修整是1980年),全寺占地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寺院坐东朝西,殿堂为木石结构,有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七种建筑,全部修复一新,并新建了五百罗汉堂重现巍峨雄姿。


双桂堂,两侧有厢房、僧舍三百余间,长廊相连,有天井、海观四十二口,玲珑古雅,周围有白莲池、后缘池、花园等景观点缀,使整个寺院环境清幽。

大雄宝殿是双桂堂的主要建筑之一,为三层宫殿式建筑,底楼有石雕狮、象,中层高悬名人题刻,三楼有龙凤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宝顶,连脊通高十六米。大殿在光绪年间扩建,历时五年建成,支撑大殿的52根石柱,柱长三丈,直径三尺,每根重达二万余斤,全凭人力从百里之外运来。


双桂堂保存文物237件,其中有名人字画61件,佛像110尊,其他佛教文物66件,其中最著名的有铜佛、竹禅画、玉佛,皆被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寺内的珍贵文物还有清代雍正皇帝御赐的《藏经》一部,天聋、地哑、铜锣、铜鼓四种,各类石刻、碑记七二多块。另有11世纪用梵文写的《贝叶经》106页,其它佛经七千多册。1990年5月2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双桂堂举行了玉佛开光典礼。这尊玉佛为缅甸白玉雕琢而成,重1.3吨,高1.6米,精美庄严。释妙谈法师主持了开光仪式,数千名信徒参加了玉佛开光法会。寺内另有僧舍利塔四座,金带一领,舍利子一颗,系竹禅和尚从五台山请得,被视为镇寺之宝。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双桂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8.离堆


乌尤离堆与凌云山相对,相距500米,总面积265亩。每逢夏季,大渡河、青衣江水奔流而下,与岷江水在凌云山下汇合,至百米之外的乌尤离堆,主流顺岷江主河道而下,支流则从麻浩入分洪道,绕过乌尤山后在马鞍山再汇入岷江。乌尤离堆又名“乌尤山”。


乌尤寺位于四川乐山市东岸,与凌云山(乐山大佛)并列,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时改今名。寺建于乌尤山上。乌尤山又称离堆,又名青衣山,位于乐山市东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汶水(即岷江)汇流处。寺中有尔雅台,传为晋代郭璞注释《尔雅》处,尔雅台右侧临江绝壁凿有“中流砥柱”四字,字径5米,为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寺中还有罗汉堂等许多楼台殿宇,绿瓦红墙,掩映其间,景色佳丽。


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宋朝年代改名乌尤寺。寺内建筑结构森严,殿宇共有七座,都集中在乌尤山头,现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殿、观音殿、罗汉堂等。由前殿西行还有怡亭和尔雅台等胜迹。尔雅台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地方。寺之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更显得格外清幽。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弥陀殿穿过天王殿,迎面为弥陀殿,殿中塑阿弥陀佛像,高约6米,佛身后有48尊小型造像,代表阿弥陀佛成佛前所发之四十八愿。因限于地形,仅建一间,然倚崖屹立,仍显巍峨庄严。


大宝雄殿是寺内最主要的殿宇,重修于1930年。殿宇仿单檐式建筑,高广合度,结构严谨,通檐外排列四根两人合围的楠木摆柱,上覆碧瓦,下介朱槛。两相辉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门上大雄殿雕刻的花卉构图大方,工艺精湛,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

观音殿重建于1925年。殿内观音菩萨像,高3米,造型优美,仪态万方。如来殿左侧东廊尽头是方丈室。方丈室为一四合小院,幽静雅致。四壁嵌有不少匾联题词,其中宋代名士张方的诗,写出了乌尤山的气势:竹桥沙水乌尤渡,绝壁孤崖意气骄。故与凌云分半坐,僧窗假寐见金蕉。


由前殿西行还有怡亭和尔雅台等胜迹。尔雅台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地方。寺之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更显得格外清幽。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离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9.灵岩寺及千佛塔


灵岩寺及千佛塔,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幸福镇灵岩山南麓。灵岩寺创建于金代,历明、清重修,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钟楼,为清代建筑。

观音堂、观音殿。东岳殿,灵窦泉,灵石慈光。都正观光区,但非主题,不细说。


灵岩寺正殿韦驮殿,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为悬山式木石结构,青石龙柱系乾隆年间多个居士捐资雕刻,面阔五间19.9米、进深四间13.2米(含前后副阶)、通高7.8米,共用石柱28根。


灵岩寺大雄宝殿建于清乾隆十七年,为悬山式木石结构,面阔五间19.9米、进深四间12.6米(含前副阶)、通高8.4米,明间使用石柱8根。


新建都千佛殿。


千佛塔位于灵岩寺左侧,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为石雕覆钵式实心塔。千佛塔通高3米,下设须弥座塔基,上置覆钵形塔身。塔身底层直径2.4米;凡十三层,各层雕满结枷跌坐佛像;顶层有莲花花瓣和莲座,置铁铸释迦牟尼佛像一尊。释迦牟尼佛铁铸雕像与塔身石刻佛像风格不同,怀疑为后世补配。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灵岩寺及千佛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00.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城西,省道106线与丹(棱)顺(龙)路交汇处。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间,历经1100多年风雨剥蚀,至今保存完整,是四川境内最悠久的密檐式砖塔,也是眉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建筑艺术精品。


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刹高2.2米),为正方四角砖尖14层密檐式塔。塔中间设有蹬道,可盘旋达顶,造型雄伟,与今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


塔无台基和基座,塔身直出地面,塔身底边每方宽6.02米,正方底开有拱门一道,以上各层次均开有梯形楣,人字型楣的真窗或假窗,层间叠涩为檐,每级檐角原悬风铃,风来必响,是丹棱古八景“白塔钟声”。

塔在7级以上逐级微向里收,塔内仅5层,底层心市顶装有砖砌五铺作斗拱八朵,以承拖叠涩构成的天花(藻井),壁上原来有腊梅数朵,底壁有浮雕一幅。二、三、四层不装斗拱,第五层不设心室,原有彩绘和佛像。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丹棱白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醉翁专栏】屈建修:破阵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前言]青铜器既是商周时期青铜制造文明发达的体现,也是商周社会状况的反映.这是因为在当时,青铜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甚至是国家权力的代表性 ...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三十八】揭阳学宫:千秋文脉,辉耀古城

    在揭阳的文物古迹中,揭阳学宫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座与县署同时兴建的古建筑,是供奉孔子与先贤的祠庙,更是儒家学子心目中的精神圣殿.她从宋朝的时空走来,800多年来,一直雄居城区中心,以儒家思想文化的独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三亚崖州崖城学宫

    三亚崖州崖城学宫又称崖城孔庙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牌坊街.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崖城学宫为古代崖州最高学府,是一座中国最南端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 崖城孔庙始建于北宋 ...

  • 三亚特色建筑

    三亚特色建筑--崖城古建筑 崖城古建筑是三亚特色建筑之一,走进崖城镇的大街小巷,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遥想历史,这里曾经是海南南部最繁华的地方,有历史重镇和重要的军事商贸港口.从汉朝开始 ...

  • 美丽中国-986:陕西洛南文庙

    说到去陕西省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始皇兵马俑.华山.法门寺.黄帝陵.华清池.大明宫.大雁塔等景点.事实上在陕西除了这些著名景区,还有许许多多有着深厚历史与文化背景的景区.或许是因为陕西著名景点实 ...

  • 美丽乡村文化骆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旗袍秀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你去了吗?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宁远有一个古村,它叫上宜骆家.人民公社时期它属上宜公社,后来又叫上宜乡,再后来撤区并乡建镇,则称冷水镇.骆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县一中读书时,就有四五个同学姓骆,都是上宜骆家的. 上宜骆 ...

  • 走进吉安红色古村,探寻几代人的记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虽然这个景点已经因为某些原因暂时关闭,但是,还是想分享给大家回味一下,渼陂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集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和红色文化于一体.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 ...

  • 金华市中国传统村落

    金华市中国传统村落 01 汤溪镇上境村 古老的石子路,考究的房梁,精致的雕花,漂亮的牛腿,随便走进一家农户,看到的就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古老的建筑向人们述说着那一段珍贵的历史.这就是汤溪镇上境村. 上 ...

  • 以前,老北京的许多地方都有牌楼

    ▌魏科 国子监街 魏科 摄 比如,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等,不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就陆续拆除了.所以,我自打出生就没见过这些牌楼.小时候家住北新桥,常去地坛公园南门玩,每次都要路过国子监街东口.因此,我 ...

  • 足不出户逛杭城第二十三期——杭州孔庙,大隐隐于市

    编者按:一年来,我们通过足不出户逛杭城专题,为大家介绍了分布在杭城各个角落的历史建筑和文保建筑.从旧时民居.精准别墅.名号商铺.会堂场馆,每一处建筑,都是杭州历史的见证者,彰显杭州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