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茯苓四逆汤验案两则
原创 章晓静 今天 仲景经方 昨天
下肢烦热案
D某,女,66岁,2021年3月22日初诊。
体貌:身材矮胖,上半身肥胖,腿细。
主诉:多汗多年,下肢烦热两周。
前情介绍:糖尿病10年,经常小腹胀10多年,便秘多年。30多岁时就经常服用果导片,失眠多年,需服用安眠药入睡。平素怕热喜凉,汗出较多,热饮热饭和活动后汗出如洗,夏天不能离开空调,否则憋气。经常反酸,烧心,一直服用雷贝拉唑。皮炎反复发作史。皮肤抓痕明显。
现病史: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烦热难以忍受,尤其是夜里腿上不能盖被子,本来是因腰痛在我这里扎针灸,患者诉先不扎针了,腿烦的待不住,先喝汤药调理一下。
刻下:汗出较多,口渴,喜冷饮,饮水多,偶有心慌。烧心,反酸,眠差,腹胀,便秘。舌质紫暗,水润,苔薄白,脉沉有力。
处方:三黄泻心汤合茯苓四逆汤。
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制附子10克,干姜5克,甘草10克,茯苓20克,党参10克。3剂。
3月25日第二诊:夜里下肢烦热基本消失,能安睡。出汗明显减少,反酸烧心减轻,睡眠也好很多,便秘也改善,腹胀消失。诸症均明显好转,要求再开一周巩固。一周后未见复诊,电话回访,下肢烦热已经痊愈,其他诸症也都明显改善,患者自己说,其实还应该再继续喝,一段时间,好好调调,可是药太苦,以后再说了。
汗出如洗案
L某,男,62岁,3月11日来诊。
体貌: 身材中等,体格壮实,肤白,面红,易汗。
前情介绍:多年饮酒史,现在仍每天喝2两。伺候卧病在床的妻子十多年,比较辛苦。
现病史:平素易汗出,但近日汗出加重。一动就汗出如洗,刚换完衣服很快就湿透,怕风,怕凉,反酸,睡眠差,梦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沉弱。
处方:大黄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制附子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4剂。
3月20日第二诊:患者诉汗出稍减轻,但还是很多,上方加茯苓20克,党参15克。4剂。
3月25日第三诊,汗出明显减轻,睡眠也好转,但仍怕风。上方不变,4剂。
之后分别于3月30日,4月3日复诊,每次4剂,汗出基本正常。仍轻微怕风,睡眠可。不想再继续服药。
按语:
1、茯苓四逆汤见于《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这里的发汗,若下后,是误治造成体内津液大量亡失以致阳虚至极的体质状态。所以这时的出汗应该是较长时间的出汗,而且量多,或者汗出如洗,或者动则汗出。烦躁是茯苓的药证之一。所以应用此方以有大量体内津液丢失的前提和烦躁为用方依据。
2、效方是茯苓四逆汤与三黄泻心汤的合方,也可以看做是“黄煌经方”的三黄四逆汤再加茯苓、党参。我是受后一种合方思路启发用的。案一患者下肢烦热,腹胀,反酸,烧心,失眠是三黄泻心汤证,平素汗出多,热饮热饭活动后汗出如洗,导致体液丢失过多,与茯苓四逆汤条文中的发汗,若下后相符,烦热,失眠与病仍不解,烦躁者相符。案二以患者体壮,面红,反酸,失眠为三黄泻心汤证,失眠也是烦躁的表现。故两方相合。
3、案1应与白虎汤证相鉴别,患者怕热,多汗,喜冷,饮多,颇似白虎汤证,但其舌质紫暗,水润,薄白苔,与白虎汤证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