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李娟
(1)
李娟对我印象应该不错。她曾经很喜欢一个哈萨克小伙子,舞会上等啊等到深更半夜……那人高高的,瘦瘦的,黑黑的。
我也黑黑的。
第一眼看见李娟,我亢奋得跳啊跳,不由自主,跟蹦极似的:“李娟!哈哈,李娟!”。
终于见着真人了,跟照片里一模一样!讲话跟书里的李娟也一个样!听我们东一个李娟西一个李娟叫得无比开心,连十三四岁的小丫头也跟着喊,李娟抬起头,笑着说:“你们该喊我娟姨!”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相与大笑。
我还是喊她李娟:“李娟……李娟……” 声音拉长,多叫几次。等我坐到她的身边,听她轻声细语地问从哪里来,顿觉这一定是个无比温柔的邻家女孩。
李娟穿了件蓝色的牛仔外套,可能格外放松,眼角额头看不见一丝皱纹,脸上的皮肤很细腻,这哪像四十岁的人,简直就是二十多岁的少女嘛!想了好几天的开场白抛之脑后,此时此刻我只想跟她说:“李娟你看起来才二十岁!”
有读者过来询问:“哪个是李娟?”
店员家明指着说:“那个小姑娘就是!” 转而一想不对啊,李娟都四十了!不过,一点都看不出来四十的样子。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风,文风不同,给人的向往也不一样。读大冰的书,就想背着包四处流浪,自由自在地玩耍,没那么想见大冰本人。读李娟的书,就想见见李娟本人。
书里的李娟天天泡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搭帐篷,卖货,洗衣裳,做饭,养鸡,赶牛,睡觉,还有打工。
在冬窝子的时候她把所有的棉袄都穿在身上,连弯个腰都困难。穿那么厚的衣服挤奶做饭煮奶茶,几天后,衣裳蹭得油光闪亮……至于冻得流鼻涕,简直太正常了,正常得不会引起任何一个人的注意。
她说,之所以不愿意在乌鲁木齐、阿勒泰做活动,是怕自己平日里下楼买菜逛街的时候尴尬。试想,读者刚从牧场的优美情境里走出来,精神还恍惚着呢,却突然看见李娟拎着大葱大蒜鼻涕冻得跟粉条一样长,吭哧吭哧从菜市场往家里赶…………
这就是李娟,她太普通了。长相普通(不算漂亮),身高普通(一米五几),学历普通(高中毕业),出身普通(从小跟妈妈、外婆一起,三个女人相依为命),生活经历普通(没上过大学,工作也没有干得有多好),性格普通(柔柔弱弱,缺乏勇气)…………
全中国98%的人出身都比李娟好,98%的人的生活经历都比李娟精彩。作为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她也渴望恋爱,希望有人爱,她也渴望多赚点钱,不让外婆跟着四处奔波,她也很努力,哪怕每天干活二十个小时也能扛下来……不管遇到多少不如意,哭得再伤心,在李娟的文章里,希望和乐观是永恒的底色。
我们过得跟李娟差不多,天天柴米油盐过日子。同样的生活环境,李娟笔下的生活咋就那么有趣,一读让人笑得肚子疼?
所以,读了李娟的书就想见见李娟,看看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也看看阿勒泰到底是怎样的地方。
有读者从深圳飞过来,有读者从北京飞过来,有读者从郑州飞过来……我算近的,坐车二十二个小时晃过来。
(2)
金山书院见面会。主持人,康剑,嘉宾,李娟。
康剑说,《遥远的向日葵地》写得真是太好了,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作品。灾年,大地,金色,大手笔! 李娟一脸懵逼,感觉跟真的似的。
责编文珍说,李娟是超一流的散文作家,这本书里的文章将来要进世界文学史的……李娟听得低下了头。
康剑陆续提了三个问题,李娟很害羞,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主持人索性带着大家伙读书,一篇一篇看下去。
康剑: 灾年,嗯,你说过,苦难不应该被感谢,但也不应该被抱怨,它来了就来了。 你把灾年放在第一篇,是不是想说,苦难来了,日子还要继续,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对要来的人要来的事…………李娟,你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娟大概想着她们家的向日葵地,想到机敏瘦削的鹅喉羚,好一会才缓过神来:“你都说完了,我没有要补充的!”
那好吧!康剑又捕捉到文章里的一段话:家里的向日葵地前前后后被啃掉三次,我妈又补种了第四次,大概种总比不种多收获一些若有若无的希望吧。被鹅喉羚啃了找林业部门赔偿,工作人员也很通情达理,说可以有,不过要鹅喉羚啃食庄稼的照片。放屁!谁下地干活天天脖子上戴一部相机,带砍土曼还差不多。再说了,鹅喉羚跑那么快,一有风吹草动,瞬间跑没影了,咋拍!
康剑:“我想起以前在山里的时候,牧民自己放牧嘴馋了,二话不说撂倒一只羊,宰了吃了,完事把羊皮带回去,给有关部门说羊被狼吃掉了……李娟你也可以呀!”
我们都看出来,康剑这是在开玩笑,逗李娟玩呢。李娟想了想,过十几秒,终于想明白,一脸兴奋:“羊有皮,向日葵啃掉没什么剩下。”
呃……
康剑:“那我们看第二篇,丑丑和赛虎。话说它俩最近怎么样了?”
李娟:“丑丑死了,赛虎也十五岁了,喊它半天它才扭过头来看你一眼。”
康剑:你把你们家狗呀,猫呀,鸡呀,牛呀都写了一遍,感觉它们不是动物,而是你们家的家庭成员。
李娟端坐着,笑笑:我的微博头像里那个猫就是我最喜欢的白猫。
康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吧,接着往下翻: 第十四篇十五篇都是写你外婆的,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我给大家读一段…………
没准李娟真的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掉眼泪,情到深处忍也忍不住,这叫情不自禁。
康剑:李娟,你跟外婆的感情好像很深?
只见李娟从口袋里掏出一叠五六张纸巾(一看就是从抽纸里拽的),轻轻地取出一张,从腮帮子一路擦到眼睛。
康剑见状,顿觉不该提这个事: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外婆前几年去世了。
坚强的李娟快快地调整好状态:外婆不在了,但她一直给我力量和依靠。
…………
不管别人怎么夸这本书好,我们好几个人共同的感觉是,缺少细节,文章短促,写得没有前几本好。 我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
从“高处”下来休息一会儿,李娟似乎很开心:你说得很对,的确是个问题。读前几本书,情节进行得很慢,读完了让人安静,这本书读完让人焦虑。还有,书里的故事发生在十年前,好多细节忘记了。
她是个头脑清醒的丫头子,能清楚地意识到哪些文字不太对劲,哪些文字真的好。
《遥远的向日葵地》还是关于牧场的,现在的李娟居住在乌鲁木齐,将来她会怎么写城市里的人呢?
她说一直在写,只是没有发表而已。
期待。
话说我2016年大过年的去阿勒泰看雪,给她留言,
李娟,新年快乐。之前看了你的书,十分喜欢,就自告奋勇推荐给好多人,好些人真的买了书,也读了。 年假放了一个星期,我就决定来阿勒泰走走了。 我的同事知道这个事,叫我跟你联系,我不知道说什么,就祝你新年快乐吧。
没有回复。
签名的时候,李娟说对我的名字感到熟悉,好像哪里见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来真心实意地表达自己的热情,收到的人一定会有感到。
坐在李娟身边,看她歪歪扭扭地写字,看她笑得牙齿都露出来,顿觉她就是个温柔的邻家女孩。没有任何架子,也没有散发牛逼的气质。
我总觉得自己可以成为李娟的好朋友,而不仅仅是读者,至少不是崇拜意义上的读者。
鬼使神差,我又到了阿勒泰市,距离市区十几公里外是红墩乡,那里是李娟后来的家。
(3)
你看托尔斯泰,那么长的历史,那么长的故事,那么多伯爵啥的。
你看路遥,气势磅礴,穷小子,高官千金,那么多经历,过瘾。
你看大冰,个性,有想法,与众不同,羡慕,孩子哭了,赶紧抱娃去,娃呀不哭不哭。羡慕完了就完了。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上班已属吃力,哪里有精力到处浪。
……
学这些人,生活环境迥然于当代,学啥学,学个毛线!
你看李娟就不一样,天天喂鸡,遛狗,赶牛,洗衣裳,守着四面透风的小卖部卖货,上班被老板挖苦……这是李娟的生活,也是你我眼下的经历。
哈哈!原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很了不起,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文章的主角!原来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主角!
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李娟的文字很亲近,感觉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一个样。
对于文学青年而言,李娟做了一个示范,不必读很多书,不必学富五车,不必经历奇特,不必与众不同,就写身边的人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成为很牛逼的写手。
有人说,李娟是新疆的三毛,她带我们流浪新疆。这并不准确。李娟的脚步只在阿勒泰转悠,偶尔去一回乌鲁木齐,奎屯。新疆很辽阔,从阿勒泰坐到喀什得三十个小时,李娟活动的地方占五分之一。没离开家门口几步,这算哪门子流浪。
她不赞成三毛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感到烦闷空虚的时候,最主要的是修炼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向外寻求短暂的解脱。
李娟是阿勒泰的李娟,她让内陆数不清的人对一个叫阿勒泰的地方产生好奇,让内陆的读者了解一个叫哈萨克的民族。
康剑说:阿勒泰应该感谢李娟,一个李娟顶十个宣传部。
以前我们了解新疆往往靠歌舞,几个古丽跳跳舞,喇叭里唱唱歌,影响有限,而在李娟笔下,新疆民族的性格再一次润物细无声地深入人心。
所以,阿勒泰应该珍惜李娟,新疆应该珍惜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