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记,重温在姑苏的旧时光
作者/ 衣宽不悔为伊憔悴米希雅
苏州园林多达60多处,有拙政园、留园、怡园、网师园,从表及里,精致如一,无论是富甲申士的大型私家园林,还是平民百姓的住宅小院。
最喜欢沈三白书中所记的沧浪亭。那是沈三白和芸娘昔日撒欢游玩的地方。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园子不大,清水环护,没有过长的游览线,与王士祯所说的日午画船桥下过,衣影人香太匆匆的移步换景之趣不同,沧浪亭最亦静观。对我这种散漫懒走的人自然在好不过了。
风景之洵美。可入诗、可做画,可赏、可留,亦可坐。
园外,一池绿水相迎,隔墙而建,狭长逼仄,黛蓄膏渟,水萦如带。油亮的像贮了一瓮的画妆的油脂。又似那匠人手边似干未干的髹器。
溪水畔拱着一座小桥,桥身是象白牙色的。且附有纹饰。青龙白虎,样子炯炯,逼真。渡桥而过,入园,窈然深锁的高墙内,又有另一番气象。
山石上布满了绿绣,那是苔藓。天空被水中的水草印染着,黛绿着。庭院深深,花影重重,水石溶溶,这是瞿然岑寂的清肃之美。
昆曲牡丹亭里有一句唱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来江南的这几日正值早春,那园子里姹紫嫣红开了个遍。樱花,海棠,次第开来。依着嶦石,开的艳羡。正是赏花的好时节。
也记得《瓶花谱》这本书里记载古人赏花的幽趣。香赏,茗赏,琴赏等。不禁感喟今人又有几人能得此闲趣。绿杨影里,海棠庭畔,红杏梢头。俯仰之间皆是景致。
园林苍古,花滋而馥郁,粉墙若屏,香息盈袖。曲径通幽,竟也能体会到王维诗里所说的禅房花木深般的意境。
拾阶而上,由小亭俯瞰着整个园林,古木若虬老根盘结。幽篁丛丛,万竿摇青。古木三五,花树一角,小亭踞峰,云雀珠喉欲起,我反道觉的这里更幽静了呢。
曲廊迂回,行走其间,左右顾盼皆有景致,光景常新。春有百花,夏有蕉廊,秋有枫林,冬有梅影。
园林里的漏窗有菱影的,不规则形的,圆形的,有了窗,窗里窗外就有了交流。自漏窗北望,星星点点的淡的黄的细蕊在灰白的瓦墙之间悄然开且落。离了红尘暄嚣,一盏冰洁之心,只与风月谈情。
山石花木间的绿苔隐没其间,不扎眼,颇有野趣。似锻,微凉。几只鸳鸯时而在水里扑腾扑腾的,弹奏着一曲曲清婉的欸乃。又时而石边小栖,用嘴细心打理它的绒羽。
下着小雨,徘徊在园林小径之中,由碎石旧瓦砌成的小道,或曲或折,及尽婉延。大有王唯笔下的曲径通幽之感。
在屋舍后邂逅一片竹林,一竿竿的撑起园中的青翠欲滴。不知它屹立了这么久,腰酸背痛否?在百年的悠悠岁月中兀自清凉。竿的颜色是深邃的碧,触感光滑,那捋不平的是竹节,又记录了怎样的春花秋月的往事?那个百年前的布衣文人沈复,也可曾在此抬头望月,思念他那逝去的芸娘。
苏东坡有言,食可无肉,居不可无竹。如若可以在院中小憩,听竹涛依旧,那也是极好的。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烟雨江南孕育着人文荟萃的苏州,明清有吴门四家,民国有张家四姐妹。自古亦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地方。
余秋雨先生在《江南小镇》中曾写道:“周庄对于我,是乐于参观而不会想到要长久驻足的,而同里却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奇怪心愿。”
江南有西塘古镇,乌镇,木渎古镇,而我唯独最爱同里。爱她的小家碧玉,爱她的烟火市井气息。远离了商业区的秾丽繁华,开发过度的喧扰,居住在这里的人,依然保持着最古朴,自然的生活习惯。不紧不慢,不急不徐,这就是同里的气象。
它不像一个景区,只是个让你更会生活的地方。且素且真。
同里的青石板,深一脚,浅一脚的。灰瓦,粉墙,淡雅的髹饰。这是极简的素约之美。家家择水而居,户户通船,古意的弄堂,斑驳的木门,莓苔点点的颓墙,似在诉说着苏州当年的风华绝代。
居民门口,窗上晾晒着花绿的大裤衩子,虽煞风景,但最动人处也莫非日常。
几位妇人蹲在水边搓洗着衣服,且用吴侬软语交谈着,脸上的褶皱里也是幸福。平静的水面漾起了柔波,步履从容般的递到河对岸了。衣物鲜丽的色彩着了水,愈发的现出一种织锦般的艳色,衣物上的牡丹花颓美的绽于碧水间。人间烟火的市井气息在此显露无遗。
春风吹绿了江南岸,交集于柳,柳舒了眼;交集于花,花绽了颜;交集于水,水冷却了寒,孕育着暖。是啊,虽是早春,可江南的烟水却有着温和暖。我把手伸进去,没有一丝的寒凉。疏影横斜,在随着波光水色的微微荡漾而聚散离合。
石板路两侧的商肆小铺很多,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门口竖着简陋木牌的茶社,略显颓唐,还有上世纪的味道。
风格多样的民宿、吃食儿。一些老手艺人仍然在叫卖着,吃的,青团,糕点,状元蹄,袜底酥,这是独属于苏州的,携带着江南的山水钟灵之气。我最喜青团,听闻江南人把春天第一次吃青团,叫“尝春”。外观上茸茸可爱,色如翡翠般透亮,口感上软糯微甜,泛着艾草汁叶的青香。
江南多雨,在同里的几日,阴雨延绵。听雨本是一场寻常事,可谁知在我这个久居北国的女子心里,承载了多少殷殷祈盼。小楼听雨,廖长的光阴在微雨中也滋长了闲情。
同里,巷子深深,人家尽枕河。姑苏不能离了水,水是它清亮的眸子。没了水,定是少了几分的风姿卓绝,如女子貌美却没味道。
向晚的江南暮色里,摇曳着她独有的卓越风姿。热闹的古镇归于沉寂,游客散尽,只有我彷徨于此,不肯离去。
泊在这月色中,静穆的水面有着华美的光影。凭栏而望,清辉丽影,河面渐渐亮起了灯盏,波光浮动,灯火如豆。心也似一片浅浅的海摊,潮起潮落。
风掠过水面,眼前的一片光景是流动的,我的思绪也是流动的,而后二者合而为一,我看见我的灵和这轻烟薄雾一样,从体内散溢开来。
倏地记起唐人杜荀鹤之千年咏叹: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时至五月,重温在姑苏的旧日时光,宛然如昨。我只想折取江南的一枝花,簪进岁月的肌里,为她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