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自汗、盗汗)六个验方!

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称为自汗。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自汗、盗汗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
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较好;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自汗、盗汗,病情较重,需原发病好转、治愈,自汗、盗汗才会减轻或消失。
中医学认为,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盗汗多属于阴虚为热,治疗以分虚实、调营卫为大法。
请遵医嘱,仅供参考!
方一
加味牡蛎散
组成:煅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身体常自汗,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身疲者;气虚衰弱,卫阳不固者。
用法:上药研粗末,装瓶备用。每次一二十克,用浮小麦15克同煎,滤渣热服,每天2次。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失眠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注意事项:适寒温,加强锻炼。
分析:煅牡蛎、五味子收涩敛汗,黄芪益气止汗,麻黄根固表止汗。
请遵医嘱,仅供参考!
方二
外敷止汗散
组成:郁金粉0.24克,煅牡蛎粉0.06克。
功能:敛阴止汗。
主治:因小儿各种疾病(不包括肺结核)而出现的盗汗。
用法:以米汤适量调匀,分2份敷于患儿左右乳中穴,每日更换1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如果出现皮肤过敏者,可隔天使用1次。
请遵医嘱,仅供参考!
方三
敛汗固表汤
组成:炙黄芪皮15克,党参15克,煅牡蛎15克,麻黄根10,瘪桃干10克,浮小麦10克,五味子7克,炙甘草7克。
功能:益气固表、敛汗。
主治:自汗,盗汗。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盗汗者加细生地10克,炒白芍7克。
疗效:治疗46例,治愈41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虾、浓茶、萝卜等物。
分析:本方用煅牡蛎、五味子收涩敛汗,党参、黄芪补中益气以止汗,浮小麦、麻黄根固表止汗,瘪桃干以益肾固涩、止汗、止血,炙甘草调和药性。
请遵医嘱,仅供参考!
方四
黄芪羊肉汤
组成: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
功能:益气止汗。
主治:病后体虚盗汗。
用法:将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捞出后用冷水浸泡以除腥味。用砂锅将水煮开,将羊肉和3味中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食肉。如果小儿无力咀嚼,可煮成浓汤食用。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虾、浓茶、萝卜等物。
分析:本方用桂圆肉益心脾、补气血,治疗病后之体虚;淮山药、黄芪补中益气以止汗;羊肉调理肠胃、养肝、补肾、明目。
请遵医嘱,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