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冲淡比雄浑还要难,【二十四品新解】之冲淡题解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要想充分理解冲淡,便不能不提《二十四品》的第一品“雄浑”,因为雄浑和冲淡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事物由产生到不断成长,终至含弘盛大,将此过程加以沉着的艺术展现即为雄浑。但日中则昃,物极必反,事物的发展终究会由扩张转入收敛,将此过程加以从容的艺术展现即为冲淡。
所以雄浑与冲淡在逻辑上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雄浑到一定程度必然转入冲淡,冲淡到一定程度必然从新趋向雄浑,可以说,冲淡既是上一个雄浑的终点,又是下一个雄浑的起点。雄浑到冲淡是一个由浓烈至简淡的过程,就像烟雾由浓转淡直至消散不见,又像海潮由波涛汹涌逐渐归于平缓。所以在表现形式上,雄浑以实为主,实中有虚,冲淡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冲淡于个人而言,乃得失之谓也,乐天知命,以达心态之平衡;于社会而言,乃盛衰之谓也,无亲无私,以彰天道之平衡;于绘画而言,乃虚实之谓也,大胆取舍,以达画面之平衡。
因此雄浑固然难得,冲淡则尤为难得,因为冲淡是雄浑之后的主动收敛,未经历真正的雄浑,便谈不上达到真正的冲淡,一事物愈是雄浑便愈有能力把握冲淡,愈能成功地展现出冲淡。另一方面,雄浑与冲淡相反相成,二者的反差、对比越强烈,越能体现出艺术的张力和魅力。所以在艺术上,冲淡应该是一种趋势的、连续的、无限的表达,而不应是结果的、间断的、有限的表达,因为站在更大的视野上来看,一切结果都是过程的一部分。
「二十四品新解」冲淡不是平淡,艺术中一直被严重误解的冲淡
千载而下,若合符契,中国《二十四品》之纤秾与西方印象主义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