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荆芥,你却只用来解表【一点资讯】

荆芥一味,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谓:“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历代本草著作均有记录,至《本草纲目》有载:“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

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中,喜用荆芥,驾轻就熟,常具画龙点睛之效,路老认为:荆芥乃风药中和缓温润者,有风药升散之性,而无其燥烈之弊,一般临床多用于表证的治疗,然其功用远非如此。

今天,小师妹将其临床应用荆芥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路志正教授认为,荆芥体轻升散,能够上行于头面空窍,具清利头目之功效。

故凡风邪侵犯头目清窍,致头晕目眩、鼻塞咽痛、耳聋耳鸣诸症,皆可用之以清散。

此正合《本草汇言》所云:“荆芥,轻扬之剂,散风清血之药也。…凡一切风毒之证,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际,以荆芥之生用,可以清之。”

01

病案举例

患者吴某某,女,38岁。

主因“流涕、喷嚏、鼻塞反复发作3年,加重1周”于2009年7月30日初诊。

患者3年前受寒感冒后反复出现流清涕、喷嚏、鼻塞,遇冷风即发作,外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抗过敏药物及中成药效果不著,近1周症状加重,伴头痛、咽痛,咳嗽,咯黄痰,纳眠可,大便偏干。舌红,苔薄白,脉浮滑。

中医诊断:鼻渊,证属肺经风热,肺失清肃;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治以轻清宣肺、佐以养阴。

处方: 7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8月10日

服用上方后,患者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原方继进7剂以巩固。

路志正教授认为,荆芥辛温发散,具有风药发散祛邪的作用,能使外感六淫之邪从表而解,而其透泄之性,又可祛除里邪,如内湿、内热,郁火。

《内经》言“火郁发之”,即顺应火之炎上升明之性,运用升散、升举、轻扬、疏通等法,使郁火发越于外。

此内生之邪,非风药不能取效,荆芥辛散、走窜,善宣通,又入肝经血分,故可开发郁结闭塞,流畅气血运行。

02

病案举例

步某某,男,25岁。

主因“胃脘胀痛反复发作4年余”于2007年2月13日初诊。

患者4年来胃脘部胀痛,伴胃酸,呃逆,泛酸,2007年1月10日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纳可,口渴欲饮,眠差多梦,二便尚调,腰部酸痛,头部时常出现毛囊炎,口腔易发溃疡。

舌体胖,质暗淡,边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沉弦小紧。

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内有郁热,夹有湿邪;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以发散郁火,清热渗湿。

处方: 7剂,水煎服。

二诊:2007年2月25日

服前方7剂,胃脘胀满基本消失,腰痛服药2剂后大有缓解,现仅觉腰酸,健忘,多梦,饮食尚可,大便稍干,日一行,小便尚可。舌体胖,质暗,苔薄白,脉细弦。

再拟健脾益肾,和胃降逆之法调治,药后随访,患者诉诸症改善,病情平稳。

凡风药皆有宣发作用,可调节一身之气机。

路志正教授认为,脾胃居于中州,乃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脏腑之气的交通相济,全赖中焦脾胃的斡旋作用。

肺之宣发,心之温煦,肝之调达,都与脾主升清有关,而荆芥作为风药,其升发之性有助于推动脾的升清作用。

同时,脾胃的升清降浊,又有赖于肺肝二脏的调节,因气出入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肺之宣降、肝之疏泄皆可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

而荆芥之轻清升散,既可促进肺气的宣发,调节卫气,宣发外邪,又可升发肝胆,以资春生之气,梳理肝阳,使其不受遏郁。

诚如李东垣所言:“肝阳不足不舒,风药疏补之”。

03

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某,女,43岁

主因“头晕反复发作近30年,加重4年”于2004年7月23日初诊。

患者自幼年起即出现头晕,每于夏季出现,近4年头晕加重,四季均有发作,夏季尤甚。

伴头痛,头昏头沉,自觉反应迟钝,无耳鸣,头晕甚时恶心,外院查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经骨髓穿刺诊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给予相关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但仍时有头晕发作,纳可,眠可,大便量少。舌瘦,质紫暗,苔黄腻,脉细滑。

中医诊断:眩晕,证属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治以益气养血升阳

处方: 7剂。

2004年8月27日复诊

诉头晕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伴乏力,气短,倦怠,纳眠可,大便1~2d1次,胃中有烧灼感嗳气频繁。舌暗,苔白腻,边有齿痕,脉细滑尺沉。

既见效机,前法原方续进,上方加:太子参12g,生黄芪15g,炒白术10g,去佛手,7剂,水煎服。

药后随访,患者诉病情稳定,头晕偶有发作。

早在《内经》中即有“风能胜湿”之说。

路志正教授认为,风性善行,走窜力强,可宣散湿浊,且可搜剔经络,无所不至,使稽留之湿邪无处藏匿,又可防湿浊与他邪相兼为病,故凡湿邪困阻,而见四肢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者,皆可应用风药,而荆芥乃疏风圣品,故多用之。

04

病案举例

魏某某,女,24岁。

主因“头、颈、背、双膝、双踝关节疼痛8个月”于2004年5月19日初诊。

患者8个月前于产褥末期感受风寒,渐出现头、颈、背、双膝、双踝关节疼痛,呈针刺样疼痛,久坐后易发作,休息平卧时较少见,按揉局部后痛减。

关节不肿,伴恶寒,有时腰酸痛。

食欲欠佳,胃脘不适,泛酸,眠差多梦,二便正常。

舌尖红,苔根白腻。脉细滑小弦。

中医诊断:产后痹,证属气血不足,风寒湿外侵;

西医诊断:关节痛待查。

治以补益气血,袪风散寒去湿。

处方:7剂,水煎服。

二诊:2004年5月26日

患者药后关节疼痛大减,胃纳改善,既见效机,原方加桑枝20g,再进14剂。

药后患者未再来诊,电话随访,患者诉进上方20余剂,症状改善,病情平稳,目前于当地医院继续调治。

看完路志正教授运用荆芥的经验,你是不是不在将荆芥局限于,疏风解表,透疹消疮了呢?

临床中,您有什么独特的用药体会吗?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处留言,与大家一同交流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