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李宏如:情系清凉山(十七)》
十七
李宏如:情系清凉山
文/康所平
二、举办佛乐班
对于五台山佛乐的抢救,当然不仅仅只是曲目的保留,更重要的是传承。1997年3月15日,《繁峙县石佛寺五台山佛乐培训班招生广告》发出,其培训目的是:挖掘、整理、研究、继承五台山及北方佛乐的各个流派、各种佛乐曲牌,弘扬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联系人是李宏如和释善意(代县峨口镇木角村极乐寺),倡办人李宏如。
其实,抢救、传承五台山佛乐是他多年的愿望。早在1992年,他起草了抢救五台山佛乐的报告,并以县政协的名义上报忻州地区宗教局,地区宗教局的领导口头同意抢救,但并未下批文。1993年12月3日,他以个人名义向时任县长闫铁柱写了《关于抢救五台山佛乐的报告》,闫县长当天在报告上批示:“同意办。资金可力所能及支持点。”此外,他还先后向省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写了内容类似的报告,大家都认为应该抢救,但均未见行动。尤其是1992年7月,云桂等一班人组成的五台山佛乐团,应邀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等处演出达半月之久,轰动一时,享誉海内外,但参加演出的诸法师显然年事已高,眼看五台山佛乐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后继无人,濒临失传,曾为之努力并付出心血的李自然急在心上。
岁月流逝,转眼已到1997年的1月20日,对五台山佛乐有一定研究的善意师(极乐寺住持)和喜爱佛乐的木角村王博斐(又名王成成,退伍军人,时为业余通讯员),找李商量抢救五台山佛乐一事,李无比欣喜。善意师的志趣很高,不仅要办佛乐培训班,而且要办专门研究五台山和北方佛乐的研究机构。李的主张是重点抢救云桂等诸师现掌握的五台山佛乐。根据他俩的意见,起草了《繁峙县石佛寺五台山佛乐培训班招生广告》。
为了招生宣传,李宏如还拟了几句顺口溜:五台佛乐,艺术珍品;吾辈有责,发扬继承;适逢盛世,因缘殊胜;只招一班,百年难逢;机不可失,愿者报名;光前裕后,利国利民。
但报名情况并不理想。广告贴出去两个多月了,仅有两人报名。
1997年7月7日,石佛寺五台山佛乐班开学,尽管报名的只有4个学员。那天,除学员和佛乐老师释善意外,还有几位居士、兴育中学(也是李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大砂班的同学以及他的妻子、儿子、大女儿、孙女、外孙、妻兄等共40多人。
学员少,他总觉得是宣传不到位。于是,第二天,他步行到鳌子头村、小砂村和岗里村上门招生,颇有收获,找回十几名学员。四天后,佛乐班学员增加到19名,后又增加了1名,已满员,决定不再招生。
7月29日,佛乐班举行了拜师仪式,拜云桂师、善意师两位出家人为佛乐老师。文化课老师是李金禄(退休教师)和王博斐。
开学半年,由于种种原因佛乐班竟三易其师。期间,他还让二女儿补缺上了一段时间文化课。平素,则让他儿子李建平具体负责佛乐班的管理。建平在帮助父亲的过程中也喜欢上了佛乐,学习吹笙。开班前在家里预先学习云桂师唱念的佛乐曲谱工尺谱,并把这些曲谱从录音带上转记在本子上,开学后好让每个学员学习佛乐时既能耳听,也能目观。但建平是不发工资的。云桂师教的工尺谱只能口传,没有表示声音高低短长的符号,一旦忘记唱念,就会失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请佛乐班善意师将云桂师唱出的工尺谱谱成简谱,但孩子们又不认识简谱,佛乐班便又聘魏来福专门教简谱。
在办佛乐班两年多的时间里,老师们的不团结令人头痛。云桂师是繁峙县老年佛乐队的高手,他不仅能唱曲谱,而且声调也好,他是教授佛乐的第一人选。开班时,首先请他教佛乐,他说年老走不动,只能让学生每天到他家听课(家住岗里村,距离石佛寺2里许)这样坚持了1个多月。后云桂师发生车祸住进了医院,李便以每月500元的工资聘请成德师为佛乐老师。成德师的技艺虽不如云桂师,但身体较好,况又能到石佛寺教授。待第一个寒假临近时,云桂师出院,表示明年开学后还愿意教孩子们佛乐。佛乐班提出的条件是要教就得住在石佛寺,云桂师当时答应下来 (之后他并未做到,一直未住,只是早上来,午饭后就回去啦),每月工资仍按500元。如果成德师和云桂师都教佛乐显然不太合适,那样会增加开支,以师资水平权衡,只好辞退了成德师。后因为云桂师不满意教文化课的杨老师,为了让云桂师安心教孩子们,只得又辞退了杨老师。最后一次,云桂师对教简谱的魏来福不满,致使学生们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竟导致学生深夜出走的事件发生。时值十月(农历)寒天,好在孩子们只是受了点冷冻,没出别的事情。
李宏如非常生气,觉得无论如何此事不能再拖了,便解聘了云桂师,魏来福也自动离开。后又聘请了懂笙管乐器的李福林教音乐(云桂师掌握的佛乐曲谱已基本学完)。云桂师个性强,加之受过去“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保守思想的影响,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但李对云桂师还是很尊重的,事后还曾去他家看望。云桂师2004年去世后,李始终参与了安顿他的后事,还提议佛乐班的学生为他立了墓碑,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李对云桂师的评价是:云桂师是繁峙县内五台山佛乐承上启下的主要人物。
为了照顾兴育中学和佛乐班的工作,他更是两头跑,早上步行去石佛寺吃饭,下午步行返回县城,晚上再安排学校的工作,那段时间,他简直忙得不可开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