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恪生:演了一辈子小人物,我也当了一辈子小人物
雷恪生,听到这个名字你估计不会有什么印象,但是看到这张脸你心中肯定会百味杂陈。因为他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太过深刻!
雷恪生
他是最平实的老人,他是最真实的话剧演员,他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他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物传奇。他是《大宅门》里的“王总管”王喜光、他是《秋菊打官司》里面那个村长;他是小品《考验》中,被黄宏弹了四个脑瓜镚儿的准岳父“老谭”、《乔家大院》中的“天下第一扣”陆大可...他演坏人演得令人咬牙切齿,演好人让人看得潸然泪下,这么一个演技浓缩到骨子里的艺术家,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我是一个小人物”。今天咱们就看看这个小人物怎么一步步变成艺术家。
雷恪生
与戏结缘
出生在山东烟台的雷恪生自小就受到了传统戏曲的熏陶。从懵懂时期开始,戏迷父亲就带着他去戏园子里听戏“反正不要钱,每天看他们穿得花花绿绿的,听他们唱得咿咿呀呀的,也不懂”回到家后问父亲唱的是啥故事,父亲就在炕上盘着腿,把这个故事一五一十讲给他听,“大多是劝人向善,忠孝礼义的故事”。自此开始,雷恪生算是跟戏结下了缘。
雷恪生
稍微懂事儿一点以后,雷恪生就义无反顾地去戏曲团报了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好不容易在当地“小有名气”之后,雷恪生却赶上了变声期,就是行话的“倒仓儿”。再也唱不了旦角的他转了老生。
半个说相声的
中学时期,读书成绩不错的雷恪生去了北京二中。自小学戏的他自然难以割舍。可是看遍了学校内的社团,只有一个话剧社跟戏曲有点粘连。于是兴冲冲地去话剧社报道,不料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话剧社社长委婉告诉他,“在北京你要是演话剧,说一口山东话可不能行”。为了练好普通话, 雷恪生干脆来到相声社,学起了相声。
雷恪生
那句话咋说的来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相声社,雷恪生不仅学好了普通话,还一不小心成了“行家”。在一次中学汇演中,他靠着《夜行记》这个相声获得第一名,当时颁奖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对他颇为赏识,还给他题了“人才”两个字送给他。这两个字在相声行当里的分量有多重自不必说,就凭这是侯宝林大师唯一的一次“人才“题词,能看出大师对他的赏识。
雷恪生
躲不过却的阿Q
24岁那年,雷恪生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国家话剧院。从跑龙套开始,一直到后来著名的阿Q,这条路,雷恪生走了21年。
雷恪生
1981年的的某一天,话剧团领导找到了他。说要排一个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话剧版。经过高层商定,制定了让他演阿Q。为了表演从不惜力的他只得服从命令。揣着给的500块钱津贴坐火车去了绍兴。晚上一遍一遍地读《阿Q正传》,白天就“小酒馆儿坐一坐,当地的集市赶一赶。”终于找到了角色的心理状态。演活了这一版最经典的阿Q。还得到了鲁迅先生弟子,《阿Q正传》编剧陈白尘的高度赞扬。雷恪生也从那时起,在话剧届声名鹊起。
雷恪生
光着屁股的“王喜光”
参演话剧之余,雷恪生还热衷于拍电影、拍电视,从1982年的《四渡赤水》开始,雷恪生先后参演了几十部电影电视剧,其中的经典角色数不胜数。
雷恪生
2000左右,导演郭宝昌把写了几十年的“家事儿”改成了剧本,打算拍一部“同仁堂百年兴衰”的史诗大戏。期间有一个颇具争议的角色大总管王喜光始终找不到人选,惊人推荐找到了雷恪生。
雷恪生
王喜光是个颇具戏剧性的人物。少时入宫当太监,得宠后跟白家产生不少瓜葛。后来清亡了以后就去了白景琦的新宅子当起总管。在白家,王喜光仍用宫中学来的技能,欺上瞒下从中扒皮。到后来白家中落,他却富了起来,娶了三房姨太太,买了几所大宅子。这事儿被白景琦发现后,当众扒了他的裤子羞辱他,并逐出家门。事后王喜光当汉奸处处为难白家,最后惨死军营。
雷恪生
这么一个“三姓家奴“的角色不是不好演,按说老戏骨雷恪生毫无压力。但是剧中当众“扒裤子“的桥段还是让他犯了难。虽然自己子女都是“丁克”,并没有孙子孙女,但是毕竟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这可不是话剧演完就散场了,这是电视剧演完还有可能重播几十年呢。思前想后,雷恪生终于在老伴儿的劝说下接了这部戏,也造就了王喜光这个令人看完无不咬牙切齿的角色。
雷恪生
老爷子今年已经82岁高龄,仍然奋战在演艺界的一线,保持着高质量作品的产出。别人劝他“挣钱不要这么拼命”,老爷子却总说“我不缺钱,我有退休金,演戏只是爱好”。生活中的老爷子也总是非常简朴,对自己“扣的要命”,却低调务必地成立了一个“助学基金”,资助了几百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上学。这样低调、踏实、认真、敬业的精神,不知道打脸了多少现在的青年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