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96条
17、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见《论》第296条)。
作者:蒋远东
少阴之脏是一个水火之脏,它的卦象坎,坎是两阴夹一阳的一个卦。如果说阴代表水,阳代表火的话,少阴肾经就像坎卦一样两水加一火。可见,少阴肾经是一个阴多阳少,水多火少,寒多热少的一个脏腑,所以《少阴篇》说,寒多脉沉是少阴病的本脉,说明少阴肾经本来就是一个阴阳不平衡的脏腑,它的平衡是靠心火来补充少阴肾阳不足的,如果没有心火的补充它就是一个不平之脏。可见,十二经络中的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的总和才是少阴经最完整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六经中叫少阴经;我们来看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经的卦象就知道了,足少阴经卦象坎是两阴夹一阳;手少阴心经卦象离(离是卦名)正好与足少阴肾经的卦象相反是两阳夹一阴。如果用足少阴肾经坎卦中的阳爻(yao)去补手少阴心经离卦中的阴爻,这两个卦中的阳爻合起来就是一个乾(qian)卦,乾为天;如果用手少阴心经离卦中的阴爻(yao)去补足少阴肾经坎卦中的阳爻,这两个卦中的阴爻合起来就是一个坤(kuen)卦,坤为地。两阳相合为天,两阴相合为地,这样天地才平衡,即少阴经才平衡。这个逻辑就是《易经》中阴阳八卦平衡的逻辑,中医起源于道家,不讲阴阳,不讲八卦是很难把中医中的一些理论用很简短的话讲清楚的。由此可见,少阴病的肾阳不足是很容易引起心阳不足,即很容易引起心脏病。本条的躁烦实际上就是今天肾阳不足和心律不齐的一个合病,因为躁是阳不足的表现,烦是气不足的表现。
躁烦是少阴病的一个特证,少阴病随阴化寒的时候,寒多而热少,热就会受寒的排挤向外移动,古人用了一个很形象的坎卦来表示了足少阴肾经是两阴在排挤一阳,手少阴心经是两阳在排挤一阴,一般情况下的少阴病都是肾阳不足,或者说心阴不足;所以,我们经常在摸脉的时候摸到的是肾脉沉微,心脉洪大;肾脉沉微讲的是肾阳不足,心脉洪大讲的是心阴不足;书上把这种肾阳受到排挤的现象叫浮阳外越。如果这个浮阳外越表现在脸上的时候就是戴阳证;如果这种浮阳不是外越而扰乱了心志,病人就会出现不自觉地手足躁扰或者躁烦或者烦躁。因为,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同是一个少阴经,本经的手少阴心经受损一定会影响到足少阴肾经,本条的足少阴肾经受损一定会影响到手少阴心经,这个话反过来说,本条的躁扰是肾阳和心力都衰竭了。在309 条讲过,躁烦是躁多而烦少;躁是阳,烦是气。这里的躁烦是阳气外越,预示着这个病已经没救了。如果是烦多躁少,即便是烦躁欲死、仍然可治;309 条讲: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吐利是太阴病,是中焦失去运化后,上焦之气本该下行的而不得下行,这个时候上焦之气就会上冲而吐;下焦之气本该上行的而不得上行就会顺势而下、出现下利。因为,中焦失去运化了,是中焦无热的表现,是后天的阳气不足了即胃气消耗殆尽了;其利是下利清谷(前面讲过)。
本条中的四逆者的四是指四肢,四肢者,两手、两足也;逆是不寻常的意思。这里没有具体的说这个四逆究竟是厥冷还是厥逆说明这个逆的表现是数不胜数的,只要它不符合常规就是逆。在常规下,正常人的手足是温和的,本条的四逆至少是说手足不温和了,即手足厥冷或者手足厥逆了。厥冷是少阴病的特点,厥逆是厥阴病的特点,这里的四逆应该是少阴病的手足厥冷;所谓厥冷是说手足特别的冷;可见,四逆是一个寒证。古中医书中的手指的是从手指头到肘关节这一段,而不是现在的从手指头到腕关节这一段;古中医书中的足指的是从脚指头到漆关节这一段而不是现在的从脚指头到踝关节这一段,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综上所述,本少阴病,吐利,实际上是一个少阴、太阴虚寒合病证。这个少阴、太阴虚寒合病证已经到了阳脱的地步了,出现了躁烦,手足厥冷,恐怕用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所以,本条只给了一个结论性的话,而无回天之药。本条的潜台词是说,少阴病,心肾不交,肾阳不足,心阳不足,如果出现吐利,躁烦,手足厥冷,也是非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