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露 ▏学种菜
作者 ▏筱露
城南的宿舍楼下被人开垦了一大片菜地,地里种植种类繁多。
冬春种油菜、芥菜、豌豆、蚕豆;夏季之前种上了玉米、白菜、丝瓜、茄子和海椒。
于是有机会认识这些蔬菜在田里面的样子。
蹲在田边,用识物APP边认真学习边想起八九年入学后,学校安排的第一件校外活动——收小麦。
工具不够全靠用手薅,多年后,有同学对手动收麦印象深刻,她问我:“记得刚开学那次收麦子吗?!哇!简直了!”
认真回忆一下,其实对收麦子还是有印象的,只是不如另一件事情印象深刻。
我和同桌,一个小小瘦瘦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完成任务顺着田埂往回走。
田外的地里栽种了些常见蔬菜,只见叶子不见果,开着花我就很惊喜。
“这朵紫色的花花好漂亮!”
“这是**菜。”
“呀!这个又是什么?!”
“**菜啊。”
……
几个回合后,同桌和我互相惊讶。
只不过我的惊讶是——“你怎么啥都知道?啥都认识?”
同桌的惊讶恐怕则是——“这人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认识?!”
于是她看我时,除了惊讶还带了点“怕不是碰到个傻子”的神色。
当年我读不出来啊,我那点小心思只顾得上新奇和一个劲儿沉迷进新世界。
晚自习时,同桌特别真挚小心翼翼低声地问我:“那……你见过猪吗?”
我:“……”
“见……过吧,幼儿园外面恰好有个猪圈……”
四川是农业大省,大部分同学来自绵阳地区,而我从支援三线新建的边陲小城来,整个城市为工业建设而建。
我周围的农业就是当地人种些水田,有自然生长的芭蕉树。加上一直住在校园里,压根儿没见过大片的蔬菜地。
买菜买粮买肉,去菜店粮店肉店,再到后来的农贸市场。
我看到的,就是蔬菜们拔出土后的样子罢了。
恢复高考后三年,我读小学了。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亲,把读书时留下的遗憾,准备悉数在儿女身上弥补。
“考双百吧……去看书吧!”
好像生活里没什么特别需要孩子操心的事情,也因此丧失了一部分生活技能的练习。
回头看看,可不就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结婚后,调进新单位,在驻蓉办的餐厅做会计。
我屁颠屁颠的跟着餐厅采购唐师每天进出菜场,风雨无阻。
为啥说屁颠屁颠的呢?
虽说是他采购我记账,一来唐师年纪比我大得多,二是那几年我果然跟着他学到了不少。
比如说:猪肉分前夹后腿二刀五花,净排筒骨前蹄儿肘子。
煮面师傅要的肉臊子肥二八瘦;白灼用基围虾最佳,看活虾蒸熟虾尾展开,死虾蒸熟虾尾紧缩。
清蒸选鲈鱼、多宝鱼嫩气。
再说为啥青椒选直溜的?好切啊!
像青头萝卜的是啥菜?苤蓝啊。
脆藕炒丁,红花藕炖汤;
什么菜上席什么菜炒大锅……
渐渐地,春夏秋冬各有哪些时令应季果蔬,便默记在心了。
恶补了常识,又恰好在刚成立小家庭独立生活中应用改进,乐在其中啊!
春天买花盆时送的几袋菜籽,犹豫再三还是寻了个蔬菜种植盆试种起来。
虽然好多菜在菜地里的样子已经识得,可是仍然好奇从一粒种子到成熟蔬菜的成长过程。
好奇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学习原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卡卡角角。
才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是活到老,学到老。
哈哈哈哈哈!
眼见它发芽、抽叶,在菜盆里渐渐拥挤不堪……原来种密了啊!
假借疏果的理论,我收割了第一次自种的蔬菜——小白菜一小筐。
还外带一棵不小心壮烈的海椒苗。(听说海椒种的不是时候,下一波调整。)
清炒小白菜上桌了。
长得特别羸弱……但是它细嫩啊!就像吃烤猪肉里面的烤乳猪啊!
特级的!
知不知道?
我对家里的大小两位李同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