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长城下寻找杨修墓

    在中国的长城长近达十万里之遥,几乎在中国版图以北大多省份或多或少都保留着有很多各个时期的长城遗址,众多长城中尤以北京的明八达岭长城最为出名,究其原因,地势险要,保存完好,交通便利,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长城本身历史时间短,风化破坏不严重。外包青砖,观赏价值高,伴随广告的大肆宣传,以至成为了世界著名旅游圣地。
  相较陕西的长城,虽然跨越时间长,包含秦,汉,隋,魏,楚(湖北竹溪县和陕西平利县交界处),明等,但是都因为历史跨度时间大。而没有完整保存下来,加之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观赏价值不高,几乎被大众化游人忘却,只能是极少个别游人前往寻找。就连最近代的陕西段明长城也是破败不堪。城砖基本全部剥落(陕西明长城应该没有包转,敌楼应该有包砖可能)。
  今年10月1号总算迎来了长假,可是陕西阴雨连天,基本没有出门的可能,好不容易等到5号天气开始放晴。我立即做好准备,洗车加油6号一大早5点就出发前往华阴寻找盼望已久的魏长城陕西段。这次计划是从陕西华阴玉泉院涧西的朝元洞开始,游览寻找南洞村和北洞村长城遗址,后经河南,山西从合阳进陕西,先行前往合阳的东杜家塬村看最美魏长城,然后返回大荔县前往观看党家窑以南那一段长城。最后返回西安(后因为时间,并没有去东杜家塬村和党家窑探寻)。
    10月的陕西已经基本进入秋后天气,当我7点从高速下来拐到去华山的转盘时天才麻麻亮,一路前往北洞村一路寻找吃食,街道人少,好不容易找了个早点摊吃了早点立即飞速前往,从太华路直接向北来到河弯村,车进村发现村口有古城楼一座,于是找个地方停好就开始寻找杨休墓及魏长城,
   河弯村并不大,这里相传有汉相曹操主簿杨修墓及前秦苻坚宰相王猛陵墓。当然我这次来也是免不了要先行寻找陵墓的,在村口以东保存有完整的一座古代城门。城墙以毁。目前只留东城门。据村民告诉我,早期城门上的城楼已经毁坏,城墙也早以不再,我进门四处看看,还真长了眼。这么小的一个城门竟然也修成了瓮城,我愿以为在全国也就我们陕西城墙是修有并保存下来有瓮城这种建筑,没有想到小小一个村级别的城墙也有,城墙高不过六七米,长不过七米不到的一个袖珍城门竟然也修的是这么复杂。古人为了保家为民也正是用心良苦。
    从河弯村向南转个弯就是城南村,两个村子基本相连接。一路问,一路找,杨修墓没有找见,到是直接来到了城南村的魏长城下,村道把城南村魏长城和河弯村魏长城从中间一分为二,南边城南村的长城保护完好。也相对高大威猛,在长城下立有国保和省保共计三快文保碑,并围绕长城修建了一圈的环墙人行道。极大的方便了游览的游客。
    城南村这段长城长大约500米不到,高的地方不下10米,宽也在5米以上。并且夯土明显,可见当时修建的有多结实,原本想既然是魏长城,当然应该修在魏地,这里显然已经是秦地了。回家查阅资料得知,。《史记·魏世家》载“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史记·秦本纪》还载,公元前362年,即魏惠王九年,秦攻魏少梁(今韩城),破魏军,擒魏将公孙痤,为抵抗秦军入侵,魏国于公元前358年,即魏惠王十二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水经注》述,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进一步扩建。
   原来是秦国不停的打魏国。逼得魏国只能修筑长城来保卫家园。公元前409年左右,魏国启用大将吴起为将。大杀秦军,占领了秦国大片土地,魏君也就在夺来的秦地设立西河郡,开始大面积修筑长城。《水经注》述,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进一步扩建。由此看来魏国修筑长城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难怪现在在陕西境内有魏长城,而且在山西境内也有魏长城。
   城南村以北到河弯村也有长城,我多方寻找确定无疑。只是河湾村的长城比较低矮,又没有进行保护,河湾村民在长城边大量依靠长城修建房屋,而长城上又无人管理,草长的比人还高。自然让人无法把这些破地同长城联系起来而已。据记载杨修的坟墓就修建在长城以外,我如是在河湾村长城以外,几乎把这段长城寻找了好几遍,凡是土堆,包括村民的坟头墓碑都是一个一个的看。可是都没有找见,问了几个村民,都说在那片白杨树里。结果就是找不见。草把我的手脚划的都是血印。只能在去村里询问。可是又有说在长城西边。只能在去寻找,结果还是没有。西边大多是民房,只有不到百米的坟场,也都寻了个谝都没有找见。心里那个着急呀。斗大的汗珠顺着脸向下流。辣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我如是在从村边的小道爬上城墙。从北至南寻找。在一片红薯地边远远看见一块墓碑,看很像就是杨修的墓碑,快步跑去。还真是。一块砖砌外包水泥的长方形墓碑,高不过一米半多,碑后是一土堆,高也就2米多。在土堆以西是个大深墙。我原本还以为是修建在长城上那。
   从墓碑来看,这块碑绝对不超过三十年,从破损的水泥向里看,可以看见是红砖砌的,更说明是现代的东西,水泥在中国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红砖在陕西的普片被使用却还是最近50年以内的事情。我又仔细观察了整个墓冢,坟茔和边上地里的土质没有什么区别,而下面的土墙堆也不像是坟墓的土质,当然杨修是被杀而亡。肯定不会给他大修坟墓。但是怎么看也和一个普通的坟墓不象呀?
   我如是在反回村子询问。大家看我已经找见,到是开始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都说那就是杨修墓。证据不一而足,我又去村子寻找认为靠谱的人询问,原来杨修墓那块地早期是个砖厂。后期不让烧砖也就废弃了。这样看来一切就能解释通了。从谷歌地图上看,杨修墓是在长城以西,这样也就解决了杨修墓修筑在魏长城以外的说法,从魏国来看,杨修墓是修建在秦国,当然就是长城外了。而早期这里是个砖窑,早期的砖窑都小,修建在长城边也就基本和长城平齐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砖窑的废弃,历史的记载,大家看见这里有个土堆,又像是坟墓的样子,估计也就有好事者指认这里就是当年历史记载杨修墓的所在地,更有把碑也立起,上书“汉主簿杨修之墓”,把这里当杨修墓而确定了。不过这里并无任何官方文保碑,那么也只能说这里的杨修墓只能是大家对杨修的纪念而已,连衣冠冢都谈不上。
   在华阴杨家祖茔上,只有杨修之父杨彪的坟墓,但是没有杨修之子杨嚣的坟墓,这也说明了当时杨修被杀之罪是很大的。我们大多数人是在初三课本杨修之死开始了解杨修的。对杨修的了解都是很片面的,认为杨修是太聪明,因而曹操太过嫉妒而杀了他。其实只要大家多看看三国志和一些史书,都不难发现杨修的真正死因却是站错了队伍,参与了夺嫡之争。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因而被杀。其实这也是站不住脚的,曹操一代大政治家。很多和她有仇的都能重用。而你就袁术一外甥,对曹操来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我的观点却是杨修就一个纸上谈兵的富二代,本事一般,小聪明却是高明的很,要知道你面对的是曹操,这点小聪明哪里入的了曹操的法眼,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一篇隆中对就说服了刘备,而当了那么大的官还知道处处小心翼翼,而最终成就了自己,而通观杨修的历史,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一个不做最简单,最基层的领导,曹操当然不会重用,何况你又参加曹植的派系斗争,曹操不杀你真的没有天理了。
   史载杨修被杀以后被葬在了勉县周家山镇柳营村黄泥岗上,这个说法到是比较靠的上边。被杀当时估计杨家是没有胆量把杨修墓迁回华阴埋葬的,更别说埋回自己的祖坟。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修的儿子杨嚣是有可能暗地里把自己的老爸葬回老家华阴,当然进祖茔的可能是没有了。但是偷着埋还是很有可能的,或者直接就给搞个衣冠冢什么的。当然就是现在的魏长城外所谓的杨修墓。
    史载;杨嚣,杨修之子,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在西晋有名声,为受亲信得力之人,于泰始(266年—274年)初年任典军将军,早卒。这里可以看出,杨修的祖辈都是当官的,就是他的儿子也是很厉害的角色,不过死的比较早,随后杨家在无人才辈出。至此家道败落,从此杨家族退出历史舞台。而杨修墓也就在难确定葬地和真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