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和阅读学习的误区
现在四大名著已经被列为小学的必读书目,我其实不赞同这个做法。
我直到现在也没有读完四大名著。高一时翻开向同学借的《红楼梦》,实在太无聊了,一周才勉强读到第七回,就还给他了。高二时借了《三国演义》,我三天就看完了,除了写作业,啥事都不干了,特别过瘾。
《水浒传》《西游记》我就从来就没有读过,不仅如此,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我也都一本没看过。大部头的故事书,我只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读过《一千零一夜》,也是很快就看完了。
我看的大多数故事,都是短篇的,主要是《故事会》《青年文摘》《读者》,基本上是一期一会。但上大学之后,我也不再读故事书了。我开始大量阅读严肃的、非虚构的作品,比如《二十四史新编》《国富论》《定位》等政治历史地理哲学方面的,和专业相关的书籍。
对我来说,不读四大名著,完全没有任何影响,读不读都无所谓。只有一点,就是我特别偏爱赵云,在玩各种三国游戏的时候。《三国群英传》《三国战纪》《轩辕剑》《三国无双》《三国志》等等,我都会首选赵云。
通过我自己的事例,我想说的是,不必把四大名著奉为圣经。在1949年以前,根本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再早之前,有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等四部小说,代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而明代著名文学批判家王世贞的看法又不同,他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并称为四大奇书。
相较于易读的小说,《史记》《庄子》显然是比较难啃的,不可能流行起来。就像现在美国的顶级商学院和西点军校,都在研究《孙子兵法》,非常具有阅读和实用价值,但我们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却没有多少人认真读过。
四大名著还是明朝才有的书,之前的古人都没读过,不读不也没事嘛。因此,所谓的四大名著只是沾了销售量大、覆盖面广的光。小说,可读可不读,喜欢就读,不应该列为必读书目。
从本质上来说,四大名著就是长篇的虚构故事,情节很丰富,可以很好地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但是,阅读虚构故事,和学习没有必然的关系。像我之前囫囵吞枣地读完《三国演义》,肯定就不是学习,而是消遣娱乐。对我有没有好的影响?有,但比较小,而且还有不好的影响。
我只记住了一些情节,人物特征,但是没有深思熟虑。因为追剧情实在是太爽了,来不及好好思索,研究其中的细节。如果能冷静思考,其实会发现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曹操,小说将其塑造成奸雄,但实际的曹操是文韬武略、平定乱世之英雄。《三国演义》害我误会了曹操许多年,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也未曾好好研究曹操的事迹。所以小说,也是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小朋友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如果家长不引导,是有可能将小说信以为真的。纯虚构的小说没关系,就怕九真一假的历史小说。我就是因为看了一些评论毛主席的文章,和历史课上学到的刻板印象,穿凿附会,误会了好多年。
从学习的角度,大量阅读故事书并非好事。因为阅读故事书是非常轻松的,也很愉快,但思考很少。这会形成一个阅读习惯,慢慢的就不太能看相对不轻松、不愉快,需要一些思考的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当前许多成年人喜欢阅读营销号的鸡汤文、情感文的原因,很容易读,不需要思考。长此以往,思考能力,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慢慢受限,逐渐不善于思考了。
比如有篇文章《四大名著里,藏着中国人一生的修行》,是某大号发的,从这个标题里,你看到了什么?
我第一感觉就是卖书或者卖课的,果不其然,确实卖课。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习,一定是有深度的思考,有一定的流程,还要“温故而知新”,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并不是说只要阅读了,就算得上是学习。
很多人翻开小说或者各种故事书,其实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满足好奇心,打发时间,寻找乐趣。比如看报纸,看八卦杂志,看《故事会》,也是阅读。这些阅读材料,和四大名著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只是单向地被动接受,甚至一直向前赶,阅读过程或者结束之后只有爽快,几乎没有思考,需要停止下来稍作整理、消化吸收,那就不是正经的学习,而更多应该归入娱乐的范畴。
当然,看四大名著或者故事书都是可以学到东西的,但很多小朋友会误入歧途,而家长又么有引起重视,错把娱乐当成了学习。等到小朋友养成阅读娱乐的习惯了,就会沉迷,大把大把时间地读书,甚至耽误正经的学习功课。有些严重的,甚至连吃饭洗澡都要读书,一刻不停。不给读,还要发飙。
我以前工作的时候,就有同事吃饭的时候都得阅读,看玄幻小说。地铁上,也时常有人看小说。但是工作相关的书,一点都不想读。这就是耽误正事。
小朋友爱阅读是好事,但现在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把握好尺度,应该引起重视了。如果等到沉迷阅读娱乐,再去纠正就麻烦了。这是一种上瘾行为,和玩游戏上瘾差不多,只是相对危害没那么大。
阅读是学习和娱乐的区别,其实也很简单。不是看阅读量,而是看阅读的表现。如果读书以后,会去做笔记,复述给别人听,或者向他人提问;而且,没有沉迷其中,正事都不耽误,要停止阅读的时候没有出现戒断反应,这就是一个阅读学习的状态。哪怕读得多了,也不怕,就是注意保护视力。
反之,如果小朋友一直在阅读,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又没有做什么停顿、互动的事情,就说明更接近于娱乐状态,哪怕是以求知为乐。要是开始出现和正事混杂在一起,反客为主,甚至呈现戒断反应的时候,就说明有点上瘾了。
精彩的小说和故事书,因为动人心弦,常常令人难以自拔。我一个高中生都对三国演义难以自拔,更别说小学生了。所以,我其实不建议大家放着孩子一个人去读长篇小说,应该做好阅读时长和过程的管理,甚至对阅读材料进行限制,不能只读故事书。
也就是说,要时常打断小朋友阅读成瘾的机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用开放式的问题,或者读完每个章节要求小朋友做复述,做读书笔记,制作一些玩具,等等。这样,不仅阅读的学习质量得到了保障,也是更加深度的阅读学习。
阅读虽好,过犹不及,切记。
推荐一个读者的亲子阅读实践,特别值得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