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需要注意些什么?-《精神健康讲记》连载25

云南奔子栏小景用意的轻与重,清与浊我们说到这个“知道”的时候,是要知道两件事情:第一,用意的轻与重。比如说那天上课,有位同学看着我说话的时候,内心、眼神和语气都太用力了。这个就是习惯性的用意重,有时候自己不一定知道,可以请周围的人提醒自己。用意重,就像是饭店厨房炉灶的火力不够,要架个鼓风机把火用力吹起来,好处是菜爆炒快,看起来漂亮,缺点是容易烧糊,而且消耗资源。尤其是当我们静坐方法不当、身体比较瘀堵、情绪又不稳定的时候,再用意很重,就容易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古人把用意也叫“火候”,我们普通人的“意”还太粗大,没到能够精微调整火候的时候。用意的轻重,不只在每天静坐的时候观察自己,平时吃饭、做事的时候,都可以留意。比如我昨天上课,好几次知道自己用意过重了,但是没关系。有这个“知道”就行了,所有的不平衡在这个“知道”后,自然会调整。第二,我们要留意这个意是清晰的还是混浊的。这个一开始会有点难度,但是持续地留意自己,可以观察到。我们刚开始学静坐,都会以为静坐就应该清晰、稳定,什么都不要想......坐着坐着就入定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入定是可遇不可求的,当我们练习放松,不用力的专注,到一定时候,就有可能自然进入。我们练习的是:从一个混乱不清而且不自知的状态,慢慢进入清晰觉察状态的过程。有时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会觉得莫名的烦恼,那个时候就要知道:现在我有点乱,心情不好,想发脾气。要观察、提醒自己,小心一点,不要在这个阶段做重大决策。如果这时候别人给我们提建议也要小心,不要在情绪的推动下轻易跟着走,这部分很重要。一段时间后,我们自然会回到一个相对清晰、稳定的状态,然后我们可以接着向前走。这部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就是在持续静坐练习了,并不是盘腿坐在蒲团上才是静坐。只是因为人容易在生活中懈怠,所以要专门安排时间来训练。我们静坐的15分钟,首先是在身体部分的观察和体会,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它是松还是紧。一开始身体是紧的,慢慢地松开来。呼吸也是,一开始比较短浅,渐渐变得深长了些。还有,意识上从紧到松,从模糊到清晰,从复杂到简单,这些变化都要观察到。除了知道自己身体的状态,知道自己的呼吸深浅长短,这些属于身体的部分;知道脑袋里有很多杂念,不太容易专注,还有点坐不住,这属于意识和精神的状态。有没有体会到心情、情感或者情绪的状态?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是压抑的还是开朗的?其实这些我们是可以做到时时刻刻都知道的,但是我们往往在忙的时候忘掉了,最容易忘掉的是我们的身体。昨天有同学问,打坐的时候,这里胀那里痛的,是怎么回事。这里有几个方面可以讨论:第一,这些地方本来就有胀有痛的,只是你可能太忙,没注意到,现在相对静下来些,终于接收到这些身体给你的信息了。第二,我们打坐的时候,心念相对收回来些,这样,身体里的能量就回收了一些。在体内流通的气比之前增加了,就像干涸的河床开始出现水了,大小河道开始疏通,很多堵住的地方都在自动地通。通的过程中,身体就会有各种酸麻胀痛的感受。至于河水往哪里流,怎么通,其实不用管它,身体比我们以为的要智能很多。只要我们不乱来,它自己会自动调节好。所以静坐中,如果有什么感觉,只需要知道,然后继续坐就是。无须东想西想,狐疑害怕。

云南奔子栏小景不用力、无目标,安安静静地等待听众:老师,之前我听说静坐要精神内守,什么都不要想,就观呼吸,要专注。但刚才您又说要体会留意情绪和身体的状态,这样会不会增加杂念?有了身体的感觉,是要抓住还是不要去理会呢?李辛:我们前面说的重点是保持那个“知道”,而且不要太用力。你看着我的时候,还能看到周围的人吗?看不到,是吧?刚才有人起来倒水,你可能也没有注意到吧?但如果你不是那么聚焦地看着我,等待我的回答,就能够既留意到我,也留意到其他人。静坐是练习精神力的专注、集中的状态,它可以是一个点,可以是一个面,也可以是一个空间,空间还可以有小有大。刚开始学习静坐的时候,因为我们平时的意识习惯于飘来飘去,所以先要用一个点来帮助我们的精神集中。比如传统的书上说,静坐就像把一头牛或者一只猴子拴住,不让它乱跑。但当我们已经能够集中的时候,就要试着把这个点松开一些,不要太用力,否则这个意就太重、太紧了。习惯性太重太紧的意,会影响到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如果你到了很容易就能专注的阶段,就不用这么用力了,松开一些后,你自然会注意到其他东西。听众:然后知道就行了,也不要去粘连它?李辛:粘连了也没关系,我们做不到不粘连,知道此刻正在粘连就可以了。比如我在跟你说话,我看到他的手在动,我看到,也知道自己已经粘了一秒钟,没关系,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要保持这个“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根据自己的精神能够集中的水平,来决定我们精神投射面的宽窄和维度。如果到了能够很集中的阶段,那么我们可能不需要过多在意特定的打坐时间和姿势。因为已经在这个状态里了,周围的情况都随时了解。即使“外面”在变化,我们还是在“这里”。至于“什么都不要想”,是你自己加的要求,初习阶段,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不要想”,我们能知道在“想什么”就很好了。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需要借助某一个点好让注意力集中,比如关注某个点或者某个区域,好处是精神容易收回来,能量容易集中,身体的感受比较强。但是如果始终停留在这样的方式去练,就可能造成我们能量体的不均匀,可能引发心身不调。所以,刚开始可以从专注入手,慢慢地,意念可以松开些,留意我们的精神空间变化,也就是“神气”吞吐盈缩的范围大小。打坐时有杂念是正常的,当我们坐下来,处于相对清晰稳定的“知道”状态,这时候,会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有某些念头或者情绪的起伏变化,这是正常的。就像我们两个在专注地谈话,外面有小孩子打闹的声音,我们听到了,但它并不妨碍我们。这些内在与外部的噪音与我们本有的觉察是同步存在的,可以互不干扰。听众:这些是不是需要靠时间才能了解清楚?李辛:需要时间,主要是磨我们的性子,让自己自然地安静下来。有一个比喻,空中飘着很多灰尘,相当于我们的杂念,夹杂着情感,夹杂着回忆,怎么能让它沉寂下来呢?就是需要不用力、无目标,安安静静地等待。不然,越是想把灰尘弄下来、赶出去,越会搅起更多的灰。时间和经验的累积很重要,但不是每次静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初学者,每天安排一段或几段时间打坐,每次几分钟到半小时都可以,重点在于培养收摄心念的习惯。但是如果我们太急切,希望在短时间里做大量的练习,早点出成果,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佛家或道家都有集训营,几天到几周不等。当我们有这个愿望,各方面的条件也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比如世缘可以暂时断掉,老婆、孩子、父母都安排好了,合适的老师也出现了,经济基本保障问题也解决了,那就有条件集中训练了。这种较长时间的训练是严格的考验,需要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准备,也需要一定的身体基础。因为当意念集中的时候,力量是很大的,潜在的问题可能会被放大,甚至过去的病灶会复发、加重。我们大部分人还在初级阶段或者只是抱着养生的目的,想要我们的物质身体和气血均匀、和谐、通畅,除了静坐,还需要足够的、合理的运动。比如太极拳是个非常好的训练方法,它能让肉体、精神、气血都逐渐均匀,等我们的身心足够均匀平和的时候,再去集中训练,进展就会比较快,也相对安全。绝大部分的现代人活得很辛苦,有那么多、那么高的社会标准要去达到,要上班挣钱还房贷,要给孩子攒够好学校的学费,要这个、要那个......现在,首要任务是要防止身体和精神不要太快垮掉。听众:李老师,我是第一次接触静坐,我想问,静坐时意念由紧到松,是不是跟入睡的感觉类似?李辛:静坐是一个“知道”的状态,入睡就不“知道”了。除非我们知道自己睡着了,也知道自己在做梦。听众:我静坐的时候,有点像进入梦境的感觉,好像要睡着了,思想中的事慢慢就淡掉了。李辛:睡着了吗?听众:没睡着。比如刚刚静坐,你说时间到了,我知道我在这里,但好像有点像睡醒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意念由紧到松。李辛:这是松下来的过程,很好。这里有个要点,坐的时候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如果你进入迷糊的状态,也有可能是因为比较疲劳,神气不足,所以不能保持清晰。听众:清晰是指什么?李辛:当时周围的状态知道吗?听众:能听到小孩子的声音,知道周围有人。李辛:那还是相对清晰的。清晰有不同的程度和维度,你第一次接触打坐,需要多练习一段时间,就自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无论是学习静坐、中医还是太极或其他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接触、深入。到了一定的时候,很多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呈现了。我们初学的时候容易在很多事情还没有持续进行的时候,就冒出很多问题,想在一件事物的表层寻找答案,会很难找到想要的答案。要行动,多体验,要深入。Tip11:静坐与全观练习1.在“初级放松与觉察练习”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稳定度和观察力后,再开始练习。2.感受身体各部,自上而下,熟悉自己的身体内外感受,逐渐放松。3.放松地坐着,在感受身体的同时,留意头脑的思绪、内心的情绪状态,意识到当下身体—情绪—思想三个面向的各自呈现和变化。4.熟悉自己身心意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特点,留意三者互相之间的影响。比如,某个念头出现时,伴随的身体感受与情绪状态的变化。保持身心的放松。5.同时,留意外界的声音、人事物的经过,并观察自己的身心意如何随着外部而起伏变化,比如有噪声出现的当下,出现了什么样的念头和想法,是否有厌烦或者担心,身体是否会紧张或呼吸加快......6.反复练习对当下身心意、内与外的观察、觉察。渐渐可延伸到工作、生活中尝试这一全观的练习。* 转载请注明:摘自李辛《精神健康讲记》

李辛简介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2015《经典中医启蒙》2018《精神健康讲记》2019

(0)

相关推荐

  • 对话李辛 | 建立精神主体(上)

    今天 动静自在的槿川邀请李辛老师为读书会的书友们做了一场名为<精神世界.传统与健康>的直播分享.这次直播,李辛老师以回答书友提问的方式,围绕着建立精神主体.拓展精神空间以及身心健康的话题展 ...

  • 静坐的目的 -《精神健康讲记》连载24

    第四篇  静坐与全观 回光守中 李辛:我们刚才坐了15分钟.从开始到最后,大家感受到整个过程的变化了吗?环境在变化,我们内心的感受也在变化,比如最后一段,房间里的气氛沉静下来.此前外面有各种声音,我们 ...

  • 【一日一书】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图书<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作者:李辛 著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作品简介: 本书是继畅销书<儿童健康讲记>后的一部关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1

    "交互"的观点 主持人徐勇: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到苏州华德福学校,这次是家长课堂,因为所有的教育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大人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大人也非常需要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2

    人依靠自己,可以认识世界吗? 听众:过年的时候,我朋友的爸爸去世了,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儿子也在边上.儿子问:什么叫去世?我说,他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其实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也在探寻生死的意义,但不知道怎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3——内耗的单曲循环

    家长不要像残酷的 资本家一样逼迫孩子 听众:李辛老师.我女儿现在读五年级,她在一年级上半学期12月份,得了严重的支原体肺炎,在儿童医院用了很多抗生素,后来因为高烧不退,还用了几天激素.那次后,体质就变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4——心智状态

    提问题的心智状态 听众:老师,我想问孩子哮喘的事情,听前面两个案例我已经得到部分答案.如果饮食上调整,加上注重运动,和大自然接触,那孩子的哮喘是不是就会好起来? 李辛:对,康复的可能性很大,政治课里常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5——先天体质与自我调理

    先天体质与自我调理 李辛:刚才几位谈到哮喘啊.鼻炎,下面我请我太太来分享一下,你们说的这些病她都得过,她在认识我之前,二十岁左右就开始自学中医,把自己的问题一点点调理好了.她学中医也有二十多年了,比我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6——思想的出路与气血的流通

    思想的出路与气血的流通 李辛:刚才的小朋友,鼻头有些暗,代表脾胃的运化能力不足,她现在这种体质喝牛奶就不合适,尤其是还有鼻炎,先不要给她喝,喝了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会增加运化不掉的垃圾.如果她慢慢地开始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7——手机里的“美丽新世界”

    手机里的"美丽新世界" 听众:我的问题可能大部分人都碰到过.我的孩子两岁八个月,本来我是全职在家带孩子,刚出来工作两个多月,换我妈和婆婆两个人轮流带孩子,大部分是我妈带.现在出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