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药残留超标须群策群力
一段时期以来,国人都在关注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其议论焦点在于残留超标。面对普遍的社会关切,若一味回避肯定是行不通的。
对此,国家有关部委采取了积极的回应态度,专门召开媒体通气会,介绍和解释有关情况。一些地方和单位更是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对残留超标问题加以解决和控制,比如梧州市,即把农药残留检测站直接引进到超市;比如北京30家老字号餐饮店,即启动了自查农药残留的程序。
这些积极的回应态度和举措,无疑是受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的。尽管有些回应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能令人们完全满意,但有了这种积极的回应态度,人们就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
当然,光有态度是不行的,必须随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于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笔者以为,只要我们能够群策群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时下,有一个正在组织实施的措施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农业部近日启动了“全国地市级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部、省、地(市)、县四级上下贯通、职能明确、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可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笔者注意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329个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主要承担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市场准入检测、产地认定检验、评价鉴定检验、质量安全事故、纠纷调查、鉴定和评价等任务,并对县级质检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如此看来,国家有关部门此间针对农业残留社会关切的回应,不仅态度积极,而且行动迅速。
笔者在此要提及的是,既然有了一个好的态度,又有了一个好的措施,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就给我们的各级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必将项目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发挥项目的作用,而不是忽悠一把了事。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必须做到投资一个、管理一个、认证一个,尽快满足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日常监测上,要因地制宜扩大监测范围,科学增加监测频率、品种和参数,做到“检得了、检得出、检得准”;在市场管理上,要做到“检打联动”,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者,把好市场准入关。
从梧州市农药残留监测站进入超市,到北京市老字号食品企业启动自检程序,再到国家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检测中心的建设,可以看出,对于农业残留超标一事,不仅政府重视,而且企业重视;不仅中央重视,而且地方重视。尽管这些采取行动的部门和单位还只是局部的、单个的,但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形成了一个重视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和氛围,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单位和部门参与进来。
由此说,解决农业残留超标问题,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一个群策群力的社会氛围。
(刊发于2012年5月30日《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