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名《韩明府修孔庙碑》。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镌立于曲阜孔庙。高227.2厘米,横102.4厘米,无额。四面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同是一篇政府公文,碑文系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铸造礼器活动,亦吏民以颂令君之德政者。碑阴及两侧乃刻当时资助立刻碑石的官吏姓名及款数。
据《汉碑录》载隶书碑刻有七百多种,传世的东汉碑刻约有一百七十余种。隶书始于战国,趋用于秦,定型于西汉,早期古隶尚有篆意,而后字形结构朝着简化、符号化、规范化、美化的方向发展,到了东汉完全滥熟。《礼器碑》处于东汉树碑立传之风极盛时期,它是众多著名汉碑典范之一。
《礼器碑》的好评连跨宋、明、清三代,历来书家的赞不绝口。虽与《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合称为孔庙三碑,古人评此碑书艺竟在史晨、乙瑛、孔宙等著名汉碑之上,并把它尊为“汉人隶书第一”。清王澍评此碑云“唯《韩敕》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而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认为“《礼器碑》为性情及形质胜者兼之”。
两汉时期的碑刻隶书法度严谨,但每个碑刻特征又不尽相同,王澍道:“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如《曹全碑》匀整秀丽、点画遒劲,是汉隶圆笔用笔的代表作。《张迁碑》方劲朴茂,是以方笔用笔的典型作品。王澍接着说:“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他还说:“此碑上承斯喜(李斯、曹喜),下启钟王,无法不备而不可名一法,无妙不臻而莫能穷众妙后”。
《礼器碑》以瘦劲闻名,用笔则仍有篆意,这正应了杜甫的“书贵瘦硬方通神”之言。不同于《史晨碑》《乙瑛碑》等,有些笔画交融了篆意的圆笔,近于金文。例如“君”字的上部折画处是取篆书圆转的折法。且有些字笔画粗细变化不大,除转折或其它变化外,必须中锋运笔而行,有如锥画沙之感。
《礼器碑》结体宽扁自然,长短大小相参,上下错落有致。字形既规整而富变化,结体谨严而又开张舒展,笔画瘦劲通神,纤而能厚。磔笔粗壮挺劲,峭劲中见轻重变化,纤健中能出奇趣。杨守敬评《礼器碑》为“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正所谓“结构天成”,给人以工整、规范之感。整碑章法布局整齐而又美观,点划波磔飞动,左右舒展,整体平稳而又飘逸有致,均衡中又变化统一。
虽然在汉中期以后涌现出的诸多名碑均有其精妙之处,然而罕有此碑所具有的刚健凝练。郭尚先《芳坚馆题跋》称:“汉人书以《韩敕造礼器碑》为第一,超迈雍雅,若卿云在人,万象仰暇,意境当在《史晨》、《乙瑛》、《孔宙》、《曹全》诸石之上,无论他石也。”《礼器碑》自王澍极力褒扬之后,逐渐为世人所重视,以至在东汉名碑林立的汉隶中脱颖而出,身价跃为汉隶第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