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浆洗街桓侯巷成汉墓

成都博物馆二楼近出口处有两个展柜,里面陈列着浆洗街桓侯巷成汉墓出土的陶俑,其面目与三星堆青铜人像有着迷之相似。
成汉墓为市保,位于华西附一院内的小睡莲池旁,现保留着土冢。


成汉墓前的市保碑。


小睡莲池旁的成汉墓,封土周围以铁丝网围了一圈。

这儿距离成都武侯祠内刘备的惠陵不远,据资料,清代之前有传说此为张飞墓,在墓旁立碑“汉张夫子衣冠墓”,众人称其“张飞碑”。张飞谥号桓侯,碑旁还修建了桓侯庙,而庙所在的街便命名为桓侯巷。


成汉墓内里立着一块已看不出字迹的石碑。

1966年,成都浆洗街桓侯巷在修建人防工程时,发现了“玉衡二年”纪年砖。玉桓(公元311年-334年),是成汉武帝李雄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4年。后经考古发掘,确认为成汉时期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陶俑、青瓷器及金戒指等。


华西医院西面外还余有几栋老楼房,挂着桓侯巷的门牌,巷南不远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园宿舍区,门牌上的地名则是放生池。


西晋后期,大批流民入蜀,后在賨(cong)人首领李特、李雄率领下,起兵反抗西晋统治,于成都建立政权-成汉。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称成都王,两年后称帝,国号“大成”建都成都。公元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成汉是秦汉以来少数民族以成都为中心创建的第一个割据政权,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国家之一。

浆洗街成汉墓出土陶俑样貌奇特:高鼻大耳,有的耳垂有孔,宽眉、大眼、阔口,神态别具一格。由于成汉政权的建立者李特、李雄为賨人首领,因此推测这些陶俑形象可能源于賨人的相貌特征,也可能与其宗教信仰有关。


此尊陶俑头部有鹿角般的装饰,嘴角边生出两道向上弯曲的胡须,额头眉心位置贴一圆状物。


左手持斧,右手握蛇。胸前的乳头刻画得极为突出。


立于鹿角俑左右两侧的陶俑,其容貌、头冠、手势都基本相同。


眼睛、耳朵、鼻梁、嘴角完全不同于一般出土的陶俑形象。


右手覆于左手上,握一直立杖于胸前。


眉眼的刻画工艺,几乎能看到当初的陶艺人搓好长条陶泥,然后盘于面部的情形。


耳朵及手部采用线条自由地画了几笔。


尖顶的帽子。


陶猪。


猪嘴中部是空心的。


另一头陶猪,外表基本写实。


小眼睛望着人呐。


“汉兴”铜钱。公元338年,李寿就位,年号“汉兴”。


另一个展示窗全貌。


正中间的两个吹箫俑。


这尊陶俑的头冠与其它平顶的不同,戴它的人显得年纪要轻一些。


如此易碎的造型能完整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小的这组陶俑画风奇特,感觉当时的文明程度更要落后一些。


陶俑眼部留下了清晰的指纹印记。


发髻高耸。


吹排箫陶俑。


陶鼓。


鼓身有孔。


陶俑的头冠上残留着红色的颜料。


他的门牙很特别。


这位的神情看上去是个老者。


最后,将成汉墓陶俑与现场的三星堆青铜人像放在一起。


                                                                                 2018年1月30日摄于成都博物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