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高兴,就行
第385篇
我给老爹拍视频的时候,我姐姐在一边“啧啧啧”了一番说:“我真难以相信咱爸爸曾是个军官。”
我妈坐在一边的台阶上磕鞋子里的沙子,附和着说:“就是个老神经。”
我爸一边和着自带的收放机里的广场舞音乐,一边扭着腰挥舞着手臂,跳的很嗨。
我指挥他:“笑。”
他就裂开嘴笑着跳。
每次来海边,这是他的必备曲目,在沙滩边上旁若无人地跳广场舞。
我在猜测,是不是因为他在自己二十年的海军生涯中,对大海的深情已经渗透到血液里。而退伍之后,不能时常见到海,所以偶尔来到海边,就会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我问我姐姐:“你为什么难以相信爸爸曾是个军官?”
她说:“军人的形象,多么庄重威严。咱爸爸军人聚会的时候,敬礼的那个形象,简直太帅了!你看现在咱爸这个样儿。”
我说:“爸爸当兵的时候也没这样,现在老了,退休了,为什么不能随性点?”
我姐姐无言以对。
其实,我很理解我姐姐的心情。在她的心中,军人就要高大威武庄重,而且要一直保持下去。而老爸近年来的变化,让她觉得不敢相信,让军人的形象在她心里幻灭了。
我把老爸的广场舞视频发到朋友圈,
有两个曾是军官的朋友留言:军官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你姐姐不懂,军人的另一面,活泼,军人不仅严肃。
我非常赞同这两位老兵的观点,且不说我老爹已经退伍三十多年,而且退休十多年了。即使他仍然是在部队,来海边跳个广场舞,又有什么不可以?
早上我看过一篇关于林徽因的文章,里面有段话很有哲理:
“多年以后,林徽因对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我姐姐就是把军人形象固化了。认为军人就应该跟电影上演的一样,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我之前也那么认为。后来,我不那么想了。我爸爸在部队里的时候,一直是克己复礼,从未越轨逾矩。老了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倒佩服我爸爸的真性情。试问有几个能做到?
爸爸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就像个孩子一样,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谁惹了他他就朝谁发脾气。这种变化最初几年,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很不适应。
因为从小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就是:高大威严稳重,像一座大山一样给我们安全感,是我们心中男人的标杆。
而现在,变得画风迥异。我们在吃惊的同时,也开始慢慢接受爸爸的变化。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开始思考,是不是要顺着老人的开心而开心,才是真正的孝顺?
以前我们认为,给爹妈买吃的喝的,就很孝顺。后来我们觉得,还要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才是孝顺。
做这些孝顺事的前提是:爹妈得让我看着顺眼,别做让我看着不顺眼的事情。或者说,即使做了,别让我知道也行。
如果他们做的事情,让我们看着不顺眼,或者难以接受呢?
我们会指责他们,数落他们,让他们像孩子一样低眉顺眼,看着我们害怕。
说起来这些,我就想起胡子爹对胡子爷爷奶奶。什么都舍得给买,还要买好的,看起来很孝顺。可是,就因为看不惯两位老人太节俭,就经常对他们各种指责,甚至发火。以至于胡子奶奶经常伤心地说:你们看不惯就别回来,你们过你们的,我们过我们的。
有时候,我看着听着都觉得可怜。
我觉得类似胡子爹的这种做法,不是真正的孝顺,因为他没有做到“顺”,反而横加干涉。
我们的父母,物质上已经没有多少欠缺了,让他们精神上保持愉快,心情舒畅,是比吃什么保健品都好的良药。
这些年来,我们感悟了不少。尤其遇到他突发疾病,看到他痛苦不堪的样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心里想:等他病好了,他想怎样就怎样,让他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对爸爸的变化,我们已经见惯不怪,反而随着他一起开心。有这么个老顽童,家里总是笑声不断。
与爸爸相比,我妈更偏重于物质满足,喜欢孩子们给买衣服。
比如今天去海边的路上,跟我和姐姐说:张大三,我买了条大肥裤子。
我说:很好啊,现在流行。
我妈没接话。
我姐姐问:还有呢?
我不明就里,问:还有什么?
我姐姐说:有了裤子,得配上衣啊!
啊哈哈,明白了。
老妈每次来,基本都要买件新衣服回去。当然,是我们陪着她买,不会让她掏钱。
我妈赶紧说:俺自己买,俺带着钱。
我姐姐说:其实同样的衣服,在莒县比日照便宜不少。
我妈说:这里的样式多,时髦。
嗯,这是妈妈的一贯说法。
每次闺女给买了新衣服,回去是要显摆的,碰到熟人就要显摆,这是我妈认为孩子最孝顺的方式。
买吧,明天让姐姐陪着逛街买衣服,我呢,掏俩钱。
投其所好。
只要他俩高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