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师说】教育信息化,更新学习思维比重金打造智慧教室更重要!
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新版高中阶段教学课程标准的发布与国家层面对“互联网+”教育的高度关注,胖胖老师在这个寒假也有幸参与多个国内外有关智慧教育项目的交流,这里有些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智慧教育,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关于智慧教育项目的建设。我个人的感受是在当下我们并没有想清楚、看明白智慧教育或者是教育的信息化。当下的中小学教学环境下,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教学信息化生态环境?
有老师曾经问过,当高考改革来临、高中新课标即将实施的时候,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是否为此准备好的相对应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准备。在课程任务群等新的教学理念展开的时候,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否能真正支持我们课堂是否能够接受这样教学改变?
在胖胖老师看来,成功的教育信息化应当是支持学习行为真实发生的。而在师生看来,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获取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之路似乎并不如尽如人意。
这里的话我们不妨看看我们的教室。只有在公开课才会使用互动白板、iPad平板等教育信息化工具,而日常的教学当中应用最多的还是PPT+实物投影仪,甚至黑板上写着密密麻麻板书反而是同学最受欢迎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当下课堂中这种反智情况的存在呢?
学生真的具有在线学习的能力吗?
我们认为,当下尽管我们的学生被称为“互联网一代”,但学生是否具有了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尽管教学培训中有不少信息化培训内容,但教师在设计教学行为、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是否融入了信息化学习的需求?更高层面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教育教学标准的时候,是否关注过学科教学标准与信息化应用的有机融合?
对于信息化合理利用的指导和研究,胖胖老师在过去的三年中参与了多个教育教学课题申报,因而也有机会与国内诸多同行以及国外教育研究中有了诸多接触。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被炒热,胖胖老师多次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多个智慧教育项目,也聆听过不少基于信息化教育、智慧教育的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但在学习和实地考察中,让我疑惑的是这些智慧教学项目为何没有能够可复制、可推广地在我们身边出现?
这里的固然有来自教学成本的压力、有来自学生家长对于信息化设备使用的担忧,但在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对于智慧教学应用的清晰地认识——教育信息化旨在更好地让我们学习。
当下,不少人都推荐美欧等国家的所谓“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创客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当中,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是我们应该去关注的而忽视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创客课程是高阶拓展研究性的课程,而美欧基础教育中的信息化学习素养的培养却不为现在的研究者所关注。
教学生态圈的打造离不开思维的提升
正如胡里奥·平克教授在2016年斯坦福未来学习研究论坛所指出的,“未来的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中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思维的养成。这离不开教学生态圈的信息化支持”。
这里,教育生态圈并非简单等同硬件或软件的开发。近年来不少地方提出大规模新建各类智慧教室项目,尽管名称不同、研发企业不同,但基本配置都是混合式白板(或者是智能书写系统)加上实物投影系统,加上虚拟现实学习工具套件,有些还会基于合作学习或者是翻转学习理论需求配置相应的教学座椅和设备支持。但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否完成了信息化学习的转型准备,却仍是一个未知数。不少所谓智慧学习应用平台,看似有着丰富的教学应用app,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是否真正乐意使用呢?最直观的事实是,当猿题库等搜题软件可以成为学生手机上安装频次最高的软件时,教育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大力推广的各类智慧学习工具却往往备受冷遇。
是我们的产品功能存在不足?是我们的学生的惰性使然?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谷歌和微软在线教学套件设计上管中窥豹——教育生态圈构建必然是为符合一定的教学学习行为逻辑而设计的。或许谷歌的教育产品在某些功能并不突出,但因为这些互联网教学巨头他们的教学产品设计是有他们的学习行为理论体系支持的,所以学生可以在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学习逻辑下进行在线或是混合式学习,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国内智慧教育领域最缺乏的。大家一窝蜂地在开发相似的产品,施展浑身解数利用各自的资源去赢得市场,却忽视了最最重要的智慧学习行为逻辑的研究与应用。
重金打造不出有智慧的教育
在国际著名的混合式学习网站BLU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混合式教学的案例。其中来自大陆地区的案例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却受到国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不少国外教育研究者在和笔者的沟通当中都提到一个问题——智慧教育的成本究竟由谁来承担?
我们要注意到这个成本不仅仅是硬件投入的成本,不仅仅是师资培训的成本,这里还有一个学习者、教育者在学习行为中综合花费成本的考虑。最让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案例是某地曾花费近千万为整个区域的学校配置了基于平板的电子学习平台,这个大手笔令国外同行羡慕不已,因为即便是在美国、欧洲,这样大的投入在地方性教育主管部门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但中国人做到了。然而,当研究者们细致地去分析案例的时候却不得不惊讶地发现,在这样的一个巨大投入背后,却是对于项目立项当中“学习行为究竟发生在何处”这样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忽视。国内的研究者更多的关注的是应用这样一套系统对学生的成绩提升了多少?而国外的研究者在评论中却更多遗憾,学生并没有获得在线学习的有效行为习惯。
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硬件投入,教育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厢情愿。如火如荼兴起的智慧教室的项目建设当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教育信息化对于学习者思维行为的养成影响?
最后我们还要回到问题的原点,智慧信息化的环境当中如何实现真正的学习行为,关键是我们是否在教学场所设计中体现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教育!那么当下我们的“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学习逻辑又是什么呢?
感谢大家的聆听胖胖老师的思考与吐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私信交流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