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拜师仪式有讲究,不信你看看

尊师重教是客家人的传统民俗,旧时,家家户户在正厅的神龛上安放“天地君亲师”的神主牌。把“师”提高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顶礼膜拜。
在实际生活中,客家人都把入学拜师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当子女达八、九岁时,作父母的便请人选择一个良辰吉日,送子女到学堂“破学”,意为打破人的原生蒙昧状态,开始学习文化知识。首先,焚香点烛,谒拜孔圣人像,然后拜见老师,对老师行跪拜礼,并奉送大红礼包。逢年过节亦要向老师奉送礼物。孩子毕业,哪怕是小学毕业,或是考上高一级学校,也就是门楣生辉,就要摆设酒筵,称“毕业酒”或“升学酒”,宴请邻里亲朋,同时一定要请老师坐上座,酬谢老师的辛勤教诲。
客家人 从师学艺,是另一种的拜师,如果想要学一手泥水、竹木匠、裁缝、理发、阉割等手艺,首先要具“师贴”备礼拜师。学艺一般三年为期,学艺期间,自带伙食,不得工资,俗称“坐三年冷板凳”,有些还须交学费,称“师傅钱”。师傅每年发给学徒冬夏衣服各一套及少许零用钱。学徒在学艺时要不怕苦累,多问多做,做好份内份外甚至师傅家的家务活,博得师傅欢心,师傅才会将关键的绝活传授予学徒,不会留一手。三年期满后,师傅会赠给学徒一副工具,学徒则要请师傅吃“满师酒”,以作酬谢,师傅说些勉励话后就算“出师”,可以独立从业了。
时代在不断进步,尊师重教的传统民俗也继续在客家地区沿袭和发扬,只不过形式有所不同,而拜师学艺却逐步被各类技术培训班所取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