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大奇案:刺马案的真相!

话说太平军被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打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

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慈禧太后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太平军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孑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江苏巡抚丁日昌儿子丁慧衡于秦淮河畔为了个烟花女子与马新贻的下属官员争风吃醋而起冲突,马新贻下令逮捕丁慧衡,丁日昌是湘军系统,岂能善罢甘休?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马新贻在校场检阅清军射箭训练,阅兵后返回督衙时忽然有人拦路喊冤,刺客张汶祥趁其不备以匕首刺杀,拖到第二天马新贻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张汶祥事后供称,痛下辣手原因是马新贻是个“不仁不义”的卑鄙小人,但张汶祥招供时闪烁其词,实情并未供出。

审案官员魁玉审理刺马案月余,毫无进展。

九月一日,朝廷大员张之万赴江宁与魁玉会审。马新贻手下袁保庆等人要求严刑问讯,张之万以“案情重大,不宜动大刑。如果受刑不过死去而案子仍没结果谁付责任”拒绝,最后仍无结果。

张之万同魁玉上奏说:“凶犯张汶详以前做过太平军,又私通海盗,因为马新贻前些日子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杀了伙党很多。又因他的妻子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经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住喊冤,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这个时候在逃海盗龙启云等又指使张汶详为同伙报仇,也为自己泄恨,张汶详被激答应。……今年7月26日,他混进督署,突然行凶,再三审讯,他都坚持自己的供词,没有其他主使别情,尚属可信。”。

朝廷动怒,再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与曾国藩亲至两江总督府查案,慈禧太后曾经问曾国藩:“此案难道不是很奇怪吗?”曾国藩回答:“的确怪。”

慈禧太后催促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并速至南京查案,但曾国藩却以自己身体不适迟了几月;第二次慈禧太后又问起,曾国藩才赴任。

抵达江宁后,曾国藩并不着急审案,每日翻看《阅微草堂笔记》,郑敦谨抵江宁后,曾国藩才开始调阅案卷,邓之诚在《骨董三记》说:“曾国藩不想深究,就一定有不能深求的人在。”

郑敦谨连审14天,仍查不出实情,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此案张之万等审讯的结果是实情!”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六日,朝廷下旨,将刺客张汶祥凌迟死。

郑敦谨感叹官场黑暗,索性辞官回家。

颜士璋在《南行日记》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

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马新贻完全就是慈禧太后与湘军博弈的一个牺牲品。郑敦谨草草结案,也是被逼无奈,亚历山大。刺马案完全就是权力斗争的一场闹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