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历史文人

文蔚起之邦嘉定,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人文荟萃,代不乏人。

  明嘉靖年间,归有光徙居安亭讲学13年,他的散文上承唐宋,下启清代桐城派。人称:"隆庆之后,天下文章萃于嘉定,归有光之真传也。"明万历、天启年间,流寓西城的程嘉燧,与本县名流唐时升、李流芳、娄坚引为诗文交,各以诗文书画蜚声海内,号“嘉定四先生”。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朱鹤始创嘉定竹刻,以刀代笔,熔书法、绘画、雕镂于一炉,具有独特风格,其子朱缨、孙朱稚征,均有出蓝之誉,名噪全国。他们的作品被公认为祖国文化艺术之瑰宝。清代陆元辅,学识渊博,文章倜傥,诗词流逸,与张云章、赵俞、张大受、张鹏翀、孙致弥并称"嘉定六君子"。清乾嘉年间,钱大昕、王鸣盛在乾嘉学派中独树一帜,他们突破尊经卑史的世俗偏见,集毕生精力研究经史之学,写下《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等巨著鸿篇。是时,境内书法、绘画、竹刻等艺术,也盛极一时。 嘉定,人文郁盛得助于教育事业的发达,素有"教化嘉定"之称。始建于嘉定十二年(1219年)的学宫(又称孔庙),殿堂门庑,高壮华好,"甲于他邑"。继之,录判龚天定在城内拱星桥北创建北府书院,开本县书院之先河。明代,书院、社学渐兴。至清末,义塾、私塾遍及乡镇。明清之际,本县科名鹊起,中试进士180名(其中武进士20名);王敬铭、秦大成、徐郙殿试一甲一名(状元)。

唐时升(1551~1636)明代学者。字叔达,号灌园叟,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工诗文,用词清浅,善画墨梅。家境贫寒,然好助人,人称好施与。与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又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

唐时升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卒于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八十六岁无病而终。唐时升通达世务,性情豁达。父唐钦训,与归有光友善。早年拜于归有光门下,学习诗文,有诗名,但二十多岁就弃去举子业。在家专门研究古学。他家境贫寒,但乐于助人,人们都称他“好施与”。他将金钱官名看得很淡,自己在家种菜、耕耘田园,过着陶渊明般清贫但怡然自得的生活。唐时升与娄坚程嘉燧都是归有光的门下弟子,文章很得归氏清雅恬淡气韵。晚年的唐时升闭门谢酒,“味庄列之微言,以养生尽年”,他与娄坚程嘉燧常常一起布衣杖屦,外出游玩,谈诗论文,意气扬扬。一起出游的人都说他们象是古代的学人,不染尘俗有仙人的气韵,称他们为“练川三老”。
唐时升文才很好,与友人一起做诗的时候常常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他不喜欢艰深涩泽的文章,自己作诗用词清浅,且不加点窦,一气呵成。他为自己的诗文集取名“三易”,也是不喜艰深之意。在当时他的诗文很受推崇,与程嘉燧、娄坚、李涣芳交称“嘉定四先生”。四明人谢三宾把他的《三易集》与其他三人的诗文合刻,题名《嘉定四先生集》。
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南直隶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

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崇祯二年,卒于檀园,享年五十五岁。

娄坚(1567—1631),字子柔,明嘉定 (今上海市)人,博学多艺,乡里推为大师。后来考上国子监,但终身没有做官。其书法很受明末大学者钱谦益的赏识。钱在《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说:娄坚“书法妙天下,风日晴美,笔墨精良,方欣然染翰,不受促迫”。

程嘉燧(1565~1643)明代书画家、诗人。字孟阳,号松圆、偈庵,又号松圆老人、松圆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释名海能。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应试无所得,侨居嘉定,折节读书,工诗善画,通晓音律,与同里娄坚唐时升,并称“练川三老”。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刻为《嘉定四先生集》,有《浪淘集》。

嘉定区素称人文奥区,古贤今秀,代不乏人。自宋元而明清,龚宗元、杨滋、朱鹤、徐学谟、李流芳、孙元化、王鸣盛、钱大昕等,或以政绩驰誉或以骁将著称,或以治学有成名世,或以书画雕刻取胜。民国以降,吴宗濂、周湘、徐鼎康、王培孙、 吴蕴初、廖世功、杨卫玉、张昌绍、陆瘦燕、廖世承、秦汾、童世亨、陈邦典、顾维钧、胡厥文、陆俨少等皆为名垂史册的人物。

龚明之与他的作品

龚明之(约1091-1182),居住在今嘉定境内。乾道年间(1165-1173)中恩科进士,授高州文学,他是宋代“至孝”“至诚”的模范。著有《中吴纪闻》。

高衍孙(约1174-1252)浙江宁波人,嘉定首任知县事。任上治水修路、开壕筑城、建县衙、造孔庙,有开创之功,受到百姓爱戴。

张瑄(?-1303)元嘉定八都(今浦东高桥)人,少年习武,长于弓箭,创海运漕粮先例,每年海运江淮粮米300万石至京城。官至淮东道宣尉使兼领海运都漕运万户府事、江南行省右丞。

龚弘像

龚弘(1450-1526)居嘉定镇。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任严州推官、南刑部云南司主事、兖州知府,公平断狱,为百姓免除欠粮,在右副都御史任上总督黄河兼理运河,被武宗赞为“干事老臣”,升工部侍郎、工部尚书。著有《续中吴纪闻》,秋霞圃初为其私家园林。

沈龄生活在明成化、正德(1465-1521)年间。出生于安亭,工书法,擅画竹,尤精昆曲乐律,传奇剧本。著有《练塘诗草》《三元记》等。

沈釆约明成化(1465-1487)前后在世。《曲品》称其:“名重王陵,才倾万斛。”著有传奇《四节记》等,今存《千金记》《还带记》。

朱鹤 竹雕松鹤笔筒

朱鹤(1506-1566),号松邻,竹刻嘉定派创始人。祖籍今安徽歙县,迁嘉定。通古篆、工诗赋、精绘画、善印刻。以刀代笔,创深刻和透雕技法,被誉为“嘉定竹刻”。朱缨(1520-1587),朱鹤子,号小松,竹木雕刻皆精。朱稚征,朱缨子,号三松。笔筒、人物、臂阁、香薰、物象等无所不能。他培植的盆景,亦名闻天下。

归有光(1506-1571)昆山人,随续妻王氏迁居安亭“四美堂”。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明代文坛“唐宋派”的杰出代表,在安亭讲学论道20余年,从者数百人,娄坚、唐时升、张应文、张应武、张应忠都是其高足。他关心国家命运与民间疾苦,对平倭寇、兴修三吴水利,有许多真知灼见。

徐学谟像

徐学谟(1521-1593)嘉定镇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辞章秀丽,有“制作巨手”之称。首倡嘉定折漕,造福桑梓。

李流芳像

李流芳(1575-1629)居南翔。“嘉定四先生”之一,举人出身,绝意仕进,诗文俱佳,其画为晚明“画中九友”之一,其授徒山水画稿,被后人编入《芥子园画谱》,有《檀园集》传世。

娄坚(1553-1631)“嘉定四先生”之一,师从归有光,作文和平安雅,自成一家;诗有晚唐风韵;书法亦妙,有《学古绪言》等传世。

孙元化(1581-1632)生于明嘉定江东(今浦东高桥镇),后居嘉定城内与唐时升为邻,火炮专家。先为徐光启门下,进京后拜利玛窦为师,运用西方科学技术制器练兵。天启三年(1623)任兵部职方主事,随袁崇焕镇守宁远,自制火炮守城,击败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崇祯初年任兵部职方郎中,屡建奇功。崇祯三年(1630)巡抚登州,因吴桥兵变,被问罪遭冤杀。

嘉定四先生

唐时升(1551-1636)“嘉定四先生”之一,绝意科举,读书汲古。诗才雄健,文承归有光,画亦出众。有《三易集》传世。

程嘉燧(1565-1643)“嘉定四先生”之一。今安徽休宁人,寓居嘉定50余年,山水画清劲细净。以诗文见长,被誉为“一代诗宗”。

钱世桢像

钱世桢(约1561-1642)明朝月浦(今宝山)人,身材魁梧,从小习武,善骑马射箭,技勇高超,万历十七年(1589)武进士,参加援朝抗倭战斗,成为抗倭名将,后任浙江坐营游击、金山参将。

严衍(1575-1645)原籍马陆镇,后迁居厂头(今普陀区桃浦镇)。精易理,通史学,能诗律,善书法。发奋30年撰《资治通鉴补》,认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漏、复、紊、杂、误、执、诬七病。

侯峒曾像

侯峒曾(1591-1645)明紫堤村(今闵行区诸翟镇)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浙江右参政,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应黄淳耀邀请率子玄演、玄洁入城与民众共同抗清。城破后遭清兵杀害,被誉为“嘉定忠臣”。

黄淳耀像

黄淳耀(1605-1645)方泰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辞授职,超然名利,一心砥砺学行。清军围攻县城,与弟黄渊耀守城,城陷与弟自缢殉节。有《陶庵诗文集》等传世。

陆陇其像

陆陇其(1630-1692)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七月到嘉定任知县。当时,嘉定盗贼蜂起,他在嘉定提倡教化,鼓励农耕,勤政爱民。不到二年,嘉定得以大治。为清代著名理学家,有《三鱼堂文集》等传世。

孙致弥像

孙致弥(1642-1709)孙元化之孙,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慨然请命折漕为银,被诬下狱,出狱后留京编纂《盛典》,复职任山西副考官,后为侍读学士,总纂《佩文韵府》。与陆元辅、赵俞、张云章、张大受、张鹏翀并称为“六君子”。

吴历(1632-1718)常熟人,天主教徒。善山水,擅书法,与王鉴、王原祁、王晕、王时敏、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居嘉定20余年,随其学画者众多,对嘉定画坛影响深远。

王敬铭像

王敬铭(1667-1721)嘉定镇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状元,为嘉定第一位状元,喜好文学,尤好诗词书画。曾任会试分校官,江西乡试主考官。

封锡禄(1662-1735)封锡爵弟,清代嘉定竹刻派代表,擅根雕人物。微雕更绝,所雕核桃舟与橄榄核,无论人物、器具无不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康熙四十二年(1703)锡禄、锡璋兄弟同值养心殿,专为宫廷刻竹。

张鹏翀(1688-1745)安亭镇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历任云南乡试副考官,河南乡试主考官,日讲起居注官,侍讲,詹事等。工诗书画,人称“三绝”。深受乾隆皇帝恩宠,特赐手制《松竹图》《双清阁》额和笔砚、纱缎、绒貂。有《双清阁文钞》存世。

秦大成像

秦大成(1720-1779)嘉定镇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朝廷会试官,后主持钟山、平江、娄江书院,受聘修撰《南巡盛典》。

曹仁虎(1731-1787)嘉定镇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历任侍讲学士、顺天会试同考,山东、江西乡试主考,后任广东督学。博学多才,诗才横溢,与钱大昕、王鸣盛并称“嘉定三才子”,又与钱大昕、王鸣盛,长州吴泰来,青浦王昶,上海赵文哲、黄文莲并称“吴中七子”。所撰试帖、试卷,笔法简练,体裁典雅,与纪晓岚并称。

王鸣盛像

王鸣盛(1722-1797)嘉定镇人,乾隆十九年(1754)探花,授翰林编修,顺天乡试和会试分试官,充日讲起居注官,《大清会典》纂修。后任福建乡试主考官,升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清代著名史学家,著述宏富,精于考据,有《十七史商榷》《蛾术篇》等存世。

钱大昕墓

钱大昕(1728-1804)望仙人,乾嘉学派代表人物,著名史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任山东、湖南、浙江等乡试主考官,詹事府少詹事,广东学政等。后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院长,门下子弟2000多人。与王鸣盛、王昶(青浦人)号称“吴中三老”。治学广博,兼通六艺,精于音韵、训诂、天文、历算,造诣精深。《廿二史考异》成为史学巨著。有《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恒言录》等著作。

李赓芸(1750-1817)嘉定镇人,受业于钱大昕,精通六书、苍雅、三礼和历代官制。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历任浙江孝丰、德清、平湖知县,浙江巡抚称其“守洁才优,为浙江第一贤员”。升处州、嘉兴府同知、台州知府、福建汀州知府,官至福建布政使。办事精勤,正己率属,礼士爱民。后被人诬陷,含冤自尽。昭雪后,嘉庆皇帝朱批“良吏”。

《相思》剧照 少年王初桐和六娘的故事

王初桐(1729-1821)方泰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进士(召试,列二等)。历署新城、淄川、平阴、寿光知县及宁海州同知,政简刑清有政绩,一生著书40多种。主纂嘉庆《嘉定县志》《方泰志》。

郁松年(1799-1865)南翔人。早年在上海创办“郁森盛”沙船号,咸丰时,拥有大小沙船百余艘,还在上海郊县开设米铺、酱酒号、当铺近百家,成为上海巨富,有“郁半城”之称。郁氏好读书、藏书,曾收购古籍几十万卷,名闻大江南北。

求是学院旧址

廖寿丰(1833-1898)嘉定镇人,清末著名官吏。同治十年(1871)进士。在浙江粮道任上,订章程,清弊窦,节道府库银一万两,捐廉俸银5000两,改善浙西水运;在浙江按察使任上,行保甲,以空盗薮,惩猾吏,以清讼源;在河南布政使任上,除水患,实仓廪。后任浙江巡抚,期间,开茧丝厂,办茧学院,颁行《焙茶新法》,通航内河小火轮,创办求是书院,即今浙江大学前身。

廖寿恒行书扇面

廖寿恒(1839-1903)廖寿丰弟,同治二年(1863)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少保、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戊戌变法失败后,告归嘉定。

徐郙在北京寓所

徐郙(1836-1896)嘉定镇人,同治元年(186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多次主持秋闱,累升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精书法,工山水、花卉。慈禧作画,常请他题辞。

徐致祥(1838-1899)嘉定镇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侍讲、侍读学士、太常寺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在晚清官场,徐致祥以敢于上书谏言闻名。

王文韶(1830-1908)嘉定镇人,晚清重臣,有“末代宰相”之称。咸丰二年(1852)进士。先后任湖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兵部左侍郎、军机大臣、礼部左侍郎。光绪十四年(1888)授河南巡抚,擢云贵总督。后入军机处,补户部尚书,授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英武殿大学士。

黄世荣(1848-1911)世居西门外,博涉经史,兼通医理。1901年,出资开办中英普通学社(今普通小学)。创办嘉定第一张报纸《嘉定旬报》,自任主编。

商务印书馆图标

印有模(1863-1915)娄塘人,开办闸北纱厂,考察欧美时引进美棉。花3年时间主编《汉语电报编码》,为国内广泛使用。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与陈庆容创办娄塘小学堂。

牛尚周(1863-1917)嘉定镇人,11岁时成为清廷第一批留美幼童,1880年回国,赐进士。同表弟温秉忠、宋耀如三人先后娶徐光启的嫡系后裔三姐妹。1881年先服务于电报局,后转入江南制造局。

蔡尔康(1851-1921)早年迁居南汇,后定居上海,晚清上海滩文化名人。历办《申报》副主笔、《字林沪报》总主笔、《新闻报》开创总主笔、《南洋官报》采访委员、历掌《万国公报》广学会正翻译等。在《万国公报》所撰“大同学”一文中,第一次介绍了“马克思”、“安民新学”等名词和《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观点。

吴宗濂像

吴宗濂(1856-1933)世居西门外,外交家。曾任清廷意大利钦差大臣,受孙中山委托筹措铁路资金,后任大总统府外交咨议。

来源:嘉定报、葛秋栋、陶继明,部分图片来自王光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