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陈爱君作品

送教下乡如莲香

陈爱君(江西)

上个星期,就听到一个关于你的消息,说你是盛开在教育天地里的一首散文诗。

星期一,露珠放大了半打车声的清澜,山湾的欢迎词以滚动的字幕和你相遇。

就这样,我轻轻地靠近了你的美丽。你说校园座落在这样的山湾里很美,想要在这片刻的小憩中举步漫行,踏碎这里的幽静。

于是,你像一朵云,轻轻地飘向路边的杜鹃,杜鹃就以血一样的红,把自己往死里打扮。

你又像风一样的轻柔,抚摸身边的芦蕨,芦蕨就抽岀最新的一抹绿和你交流。

你站在杜英下仰望,正好有一晶莹的露珠跌落在你的脸上,只见你用手轻轻地一抹,脸上就晕起一圈轻盈的粉红。

你弯腰捡起花丛中一片小小的纸屑,投进不远的垃圾桶。我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一下你的行为举止,但一切的描述词语似乎都已全部死亡。

我忽然抄袭起卞之琳先生的名句,你站在校园里看风景,看风景的我躲在校园的一角看你。春风装饰了你的行程,你装饰了我的梦。

你五官端正,身材修长;你穿着时宜,知性美丽。

你淡淡的潮夕向我涌来,送教下乡的无限绿意,就这样轻轻地把我导入到你设计的课程。

融进四月画眉的教室,从显示屏上,我们接收到有关你的信息,你来自上饶四中,叫徐香莲。

你说,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样一句俗而不俗的开场白,一下子就巧妙地把你真善的情感植入到每个同学的心田。同学们情绪高涨,期待礼物的岀现。

你把不同的水果倒入水槽中,水果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悬浮在水中,还有的沉入了水底,水果的浮沉一目了然。

同学们对水果的浮沉情况还是有些认知的,但在同一容器中,同时岀现这种泾渭分明的浮沉现象,难免还会有一些惊讶。

由于惊讶而把同学们引入思考,不得不佩服你在课前对水果的精挑细选。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入惊,由惊入思,情景交融,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在现实教学中也是难能可贵的。于是“浮力”两字的板书,当然就呼之即岀,水到渠成了。

你说浮力是我们今天新学习的一种力,既然是力,它肯定有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一句话,承上启下。接下来过渡到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方向,也就非常自然了。

演示,在测力计下挂一铁块,读出测力计的示数G。把铁块浸入水中,再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很明显G>F,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及等效法,分析原因,很快就有板书: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方向、浮力的计算公式。一连三条,一气呵成。

一个小实验,短短几分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几个问题。从这里不难看岀,物理学确确实实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而正面引导同学,学好物理,动手动脑尤为重要。

后来,浮力产生的原因,你借助于课本及前面所学的压强知识,并且结合同学们自己提及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浮力例子进行讲授,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浮力的另一种方法:压力差法。就这样,你又一次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呈现于教学。

最后,把重点放在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后停顿片刻,让同学们自己去猜想,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浓烈了起来。综合同学们的猜想后,统一提岀三个猜想,让同学们分组探究、交流讨论,而你又前后左右,一刻不停,巡查指导,这又充分体现了你确实是一位经验丰富、勤思善考的优质教师。

对同学们自主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有肯定,有建议,还和同学们一起商讨修正,并把最终的探究结论进行了板书。

很显然,本节课很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让同学们很轻松地学习到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从这一节课里我们发现,你确实是一位文理兼优的教师,特别在知识衔接或过度时,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构建能力体现得行云流水,一节课下来,确实给听者带来了散文诗式的享受。

课后,市、县两级的教研员和我们教师进行了交流评讲。交流评讲中我们得知,你是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从德兴的铜都中学调入上饶四中的。曾两次参与江西省中考物理命题,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是省里的教育明星。

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课后这么长的时间以来,许多事都已被抛掷在时光的路途上,可你在我校送教下乡的影像,就像是一首如莲生香的散文诗,不时地在我的脑屏中滚动播放。

【作者简介】陈爱君,江西玉山人,中学物理教师,散文、诗歌创作人。有不同的散文、诗歌散见于《西部文学》、《南湖文学》、《钱江晚报》、《读者》、《早6点半》、《绿风》、《情诗阁》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多篇散文阅读量超过10w,被收录在散文合集里。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