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评委告诉你书法国展评审的秘密
刘洪彪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国展、兰亭奖评委中的常客。多次参加书法展赛的评审工作后,他透露,在评审过程中,一旦发现选手出现一些行为或者习惯,那么该选手就不可能入选或获奖了,这就是评审中的潜规则。那么,评委们在评审时到底有哪些潜规则呢?今天,小编进行了详细的整理,期望对广大书家有所帮助,千万不要犯规哦。
1
文意不宜
还有在写完诗词正文后,行款时采用“顿首”一词,这是并末真懂“顿首”含义所致。再有,行款时“节录”、“节选”、“节抄”与“某某某书”前后并用,亦显得重复。又有,在写完正文后,落穷款,署名时却有“并记”、“并识”字样,没有任何说明、注释文字,“记”啥“识”甚?另外,许多作品并无磅礴气势,未见墨色淋漓,却强说“一挥”、“挥汗”,也有矫情和失实之感。
2
形式主义
作品要张挂起来供人审视,形式确实很重要,但采用何种形式,必须合情入理,犯形式主义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是小字大篇幅。密密麻麻的小字贯穿整张六尺、八尺宣纸,读一行都非常困难,何况全篇。
二是大字小篇幅。寥寥数字,疾行于短程的纸面上,兀立在狭小的尺牍间,极不协调。
三是狂草分段写。狂草一首诗,一段文,却切分为多块小纸组合成幅,无异于自断气息,自设障碍。
四是多色拼贴。将几种色宣拼成一纸,然后书写,或在不同色宣上各书一纸,合为一幅。制作感太强。
五是多体杂写。一件作品兼有多种书体,表现欲昭然,往往不谐和而显杂乱。
六是盲目铃印。有的写巨幅字,无大印章,用小印章叠加排列成大印形状或装饰条块,有的写长卷,册页或小幅字,字里行间到处盖章,均无道理。
七是做旧打蜡。用国画颜料,洗笔水、茶水、巩水、盐水之类将新纸染旧以求古色;也有在纸上打蜡使墨道粗涩斑驳以求“金石气”,还有先用排刷画出竹木简形状的色道再写简书,在纸下垫带有纹路肌理的木板、纸板、泡沫塑料板以求墨道飞白……弄巧反而成拙。
纪念兰亭1666周年
复制下段链接,打开淘宝看详情
2👈🔑JgVzcK602l8🔐回👉tb👈或坫击链节 https://m.tb.cn/h.45l9Wdj?sm=0b9a69 至liulanqi【参国展上等鼠须兼毫毛笔套装湖笔欧楷楷书行书草书书法正宗专用笔】
3
文字错误
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草法不当。不谙草法,想当然减省点画,任笔涂抹,不可识读。
其二,繁简并用。一件作品兼用繁体、简体字,记得起就繁,记不起就简,毫无规范意识。
其三,写错字别字。有的是繁体字,异体字和多义字的误用,如茶“几”写成几何之“幾”;“皇后”写成前后之“後”;搅“和”写成和平之“龢”;意我之“余”写成多余之“餘”;千万“里”写成里外之“裏”;说话之“云”写成云雾之“雲”;书“卷”写成卷动之“捲”;头“发”写成发展之“發”;不相“干”写成干部之“幹”……有的是错写繁体字,“闊”字门里门外都有“水”;“憂”字体内体外皆有“心”……有的是画蛇添足,“华”、“神”一类以长竖结尾的字和“海”,“难”一类草体字习惯性地多加一点。
其四,落字缺句。
4
摆字抄书
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依赖格子写字,或画格,或叠格,离开格子就难以成行谋篇。长此下去,削弱了大局观和应变力,抑制了灵性和才情。
第二种情况是查字拼凑,从大字典或不同碑帖中查找所需的范字,凑成一篇,写就一文,纸上各行其是,形离神散。
第三种情况是拘泥于一画一字,一笔一笔地凑,一字一字地摆,点画间少关联,字与宇无呼应,气息不通。
第四种情况是打破书写顺序,不按传统书写方法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顺序书写,而是在打好格子的纸上用铅笔写好字样,从上部开始,一格一格地充填,整体下移;或事先叠好格子,从左到右横写,自上而下行复一行……
如此书写,看不到字间的前后呼应,书卷气荡然无存,墨色变化也毫无道理。
5
滥用工具
最多见的有四种类型:
一是小笔写大字,或点画细弱,线条绵软;或鼓弩为力、抛筋露骨。
二是生宣写正书,点线过于渗洇,时有墨猪,满纸疙瘩。
三是熟纸写大草,线条飘浮,墨色焦燥。
四是墨中加水多,水多必渗洇,渗洇行笔必快,快则草率,结字不成形,点画不精到,且墨淡伤神。
以上,既是潜规则,也是明规则。因为这些都是书法创作中的大忌,是每个书法人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刘洪彪评委对大家这些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的一些提点,希望大家记住这些问题,有这些问题的记得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