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最近因为想要入手一辆新车,加上最近上海车展,所以就最近看了看车子。首先我排除了油车,因为上海的沪牌要10万,未来随着油车逐步被淘汰,沪牌的价值肯定是越来越少了,等于10万就砸在手上了。其次,买车也只是代步用的,超过200公里以上的基本上都高铁或者飞机了,平时上下班也就20多公里,加上本身还有一辆油车,所以续航200-600公里的车子基本上就可以了。再有就是新能源车子真的省钱,购置税不用交,还有补贴,平时也不用油费了,电费又很便宜。所以决定买一辆新能源车子。
新能源车子,实际上能选的品牌还是很多的,但如果各位仔细去看,基本上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他都是国产的了。传统的老牌车商的新能源车子还是有点没有跟上这次节奏。最近也陆续看了很多,包括特斯拉Model 3、Model Y、比亚迪汉、小鹏、蔚来、吉利极氪、长城欧拉、极星、理性ONE,其他的还有传祺、哪吒、零跑T03、科莱威、荣威等很多,你会发现,这一波新能源的汽车革命,真的有很多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崛起,而且仔细去看,这些车子都不错。如果你仔细去看,这些车子,包括吉利、长城,以及造车新势力出的车子,都非常非常惊艳,很逗人都觉着国产车也可以造的这么牛逼了?可以说,确实就是这么牛逼。我今天在深圳叫滴滴,一天叫到了2次小鹏P7,乘坐起来很舒适,空间很大,跟司机问了问,司机说20多万的车子,可以跑五六百公里,非常满意,用来开滴滴礼橙专车还是非常划算的,且乘客体验也都很满意。
如果你放眼全球去看,这次新能源汽车革命,除了老牌的那些汽车公司,剩下的也只有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子异军崛起了(这里还没有说到两个重量级嘉宾:华为、小米的加入)。也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到全球革命性的新能源汽车创新。这里必须要称赞下,中国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国良好的商业环境,以及中国制造业大国的能力。
各位可以想象下,20多年以后,各位大胆想象下,是不是可能都没有油车了。未来新能源的续航可能直接就是2000、3000、5000公里,且充电速度要么很快,要么就是到处都是类似现在加油站一样的充电桩。那么届时,能够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有谁?我的猜想是,全世界大概率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都是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实际上,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我认为各行各行都是这样。
(1)手机这个行业也是一样,国外的手机行业除了苹果、三星以外,其他的都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了;
(2)服装鞋子行业,比方说李宁、安踏、特步等也都逐步在国际化;
(3)机械制造行业,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杰克股份等也都在国际;
(4)空调行业的格力、美的、海尔、TCL等;
(5)电子烟行业;
(6)家居行业,A股有一个上市公司梦百合各位应该也知道;
(7)消费电子行业更不用说了;
(8)互联网行业;
(9)游戏行业;
(10)文化产业逐步通过东南亚向全球渗透;
(11)啤酒行业;
(12)部分医疗行业(高端医疗、药品等行业还需要时间);
(13)部分科技行业(尖端科技还需要时间);
(14)轮胎行业;
。。。。。。
如果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到上个世纪90年代是美国、欧洲的崛起,上个世纪60年代到这个世纪初是日本的崛起,我认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这个世纪的50年代就是中国的崛起,各位还都很年轻,我相信,各位可以都见证中国成长为超级大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全球经济体,最富有的全球经济体之一的时刻。
这只是时间问题。
而中国最好的资产是什么?一定是那些成长在中国、影响在全球的各行各业的优秀公司,这里面大部分都已经上市,有的在全球上市,大部分在A股上市。而作为投资者,永远不要做空中国,我们一定要全面做多优秀的中国公司,无论是A股还是中概股,找到那些优秀的公司,长期拥抱,长期持有,享受这个未来世界最大经济体成长的红利。
分割线
1. 长城汽车公告,公司2021年度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6.3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5亿元。实现总营收311.17亿元,同比增长150.62%。
我最近看长城的欧拉,大狗,以及以前的哈弗系列的车子,惊叹于长城的优秀。很多人还觉着长城是诸如众泰之类的车子,可能就真的是扯淡了。长城是经过市场长期的检验的,公司的团队都是非常优秀的团队,过去已经证明过自己,现在还在证明自己,未来会继续证明自己。
另外,要说下,吉利汽车也不错,很多车子也都做的非常好。
2. 温氏股份公告,2020年营业收入749.24亿元,同比增加2.47%,净利润74.26亿元,同比下降46.83%,拟10派2元。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5.44亿元,同比下降71.28%。
温氏股份一直跌跌不休,市场应该都已经大概猜测出来了。目前温氏股份市值已经不足千亿,公司股价也是快跌出了新低。
3. 三六零公告,一季度营收25.52亿元,同比增长13.41%;净利润2.7亿元,同比下滑24.85%。公司同时公告,奇信志成及上海冠鹰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合计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1%。
实际上,从360回到A股上市以后我就一直在唱空这个公司,有心的读者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特别是前几年的文章。而今年年初我还在说,360这样的公司已经不再成长,公司的管理层也只是想割韭菜,并不是很想做事情了。
对于平庸的公司或者失去成长的公司,当然还有垃圾公司,我只有一句话: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4. 一季度很多公募基金经理的调仓都出来了。我重点看了些谢治宇的。朱少醒的还没出来。
仓位实际上变化不大,还是9成仓位股票,1成仓位现金,比去年底还少了一些现金。也做了一些调仓配置。增加了腾讯控股,继续做多海尔智家(他甚至减持了部分美的,记得去年12月份美的已经进入他的十大股了),减持了中国平安、三一重工、双汇发展,新增锦江酒店、平安银行、海康威视、兴业银行、华润啤酒,而万华化学、比亚迪股份、芒果超媒、隆基股份、美的集团都已经退出了他的十大重仓股了。
我对谢治宇的投研团队还是比较放心的,这些公司大多也都是我比较认可的公司。我个人也有买入他的兴全合宜的基金。但基金经理有的时候也受制于一些基民的操作,必须要在热点的时候买入或者在基民大幅赎回的时候赎回,所以相对来说,波动也不会小。实际上,最近3个月,兴全合宜也是跌了5%以上的。
另外一个要说的是董承非,这哥们前阵子还做了一些分享,重点买入一些地产、银行等防守类型的公司,但实际上,业绩还是比较平平:
他一季度末的现金比例达到了32.69%,实际上仓位减轻了很多。一季度为什么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实际上就是董承非以及类似董承非的基金经理的减仓,继而引起的基民赎回,继续形成恶性循环引起的。董承非的减仓,也侧面说明董承非还是想通过自己的择时来让自己的收益变得更高。但实际上,他择时以后的收益还是不如谢治宇不择时的收益。
这也说明,择时并没有什么卵用。我是不认同择时这个理论的,作为投资者,除非出现巨大的泡沫,否则我个人觉着,择时几乎没有意义,择时其实也是赌博。
各位晚安。感谢各位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