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泉:青岛近代自行车工业的开山鼻祖 青报网

曹海泉,1890年生于上海,幼年失父,12岁时来青岛谋生,在陵县路8号何荣生开设的何生记当学徒。德国侵占青岛后,何生记为德国人修理汽车,曹海泉秉性聪慧,有很勤劳,学会了德国话。后来又学会了日本话,店主十分赏识他。

20岁时,曹海泉辞职,用全部积蓄购置车床和工具,在山西路24号设立同泰车行,修理自行车,代销进口自行车零配件,并包销英国邓禄普公司的自行车轮胎。当时自行车是中国新兴的交通工具,销路供不应求,同泰车行蒸蒸日上。

1932年,曹海泉购置胶州路144号楼房一处,扩大门面,将同泰车行迁入,命其长子曹湘亭担任经理。因生意越发兴旺,曹海泉又在辽宁路127号开设同和泰车行,交由其弟曹海荣经营。1933年,在内蒙古路17号购买地皮一处,建造厂房,购置机器设备,创立了同泰工厂。由潍县聘来富有铁工经验的徐祈惠担任经理,雇佣工人100多人制造自行车车架、车把、车圈等。所出产品悉由胶州路同泰车行自行安装出售,车架上印有“青岛同泰车行制造”金字,售价较舶来品低廉,不但畅销山东各县,外省市亦来采购,生产飞速发展。

1934年,曹海泉因中国不能制造自行车轮胎,完全依赖英国邓禄普轮胎,漏危甚大,乃决定出资在内蒙古路同泰工厂的北院开设同泰胶皮工厂。曹海泉亲自前往日本订购机器。运回安装投入生产。后来又因帘子布供应不及时,又前往日本购置制造帘子布的机器,在同泰胶皮工厂增设了织布部,使生产趋于稳定。骆驼牌自行车轮胎物美价廉,名闻遐迩,从而结束了英国邓禄普自行车轮胎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当时的曹海泉统管着同泰车行、同泰工厂和同泰胶皮工厂,得心应手,在我国自行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青岛沦陷,日本三菱工业提出兼并同泰各工厂,曹海泉坚不应允,日本宪兵队即将曹海泉捕去,严刑拷打,关押了一个多月,曹海泉迫不得已,是将工厂“租借”给日寇,改名三菱牛岛工厂。

1945年日本投降。曹海泉收回工厂。这时的同泰胶皮工厂与烟台亿中公司合资。改名为同泰橡胶厂。

曹海泉1947年去台湾,1966年病故于台湾。

青岛解放后,同泰工厂并入青岛自行车厂。同泰橡胶厂迁至辽宁路72号。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

根据《青岛文史资料 第6辑》整理 原题目:《曹海泉与青岛自行车工业》

责任编辑:张兆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