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方|仙方活命饮之临证解读
【方剂来源】
仙方活命饮出自宋·陈自明《妇人良方・疮疡门》,原书中记载该方:“治一切疮,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为止痛消毒之良剂也”。前人说本方神功浩大,能够消肿止痛,起死回生,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化脓生肌、散瘀消肿,功似仙方神药,所以叫做“仙方活命饮”。
本方在民间又有诸多别名,如:秘方夺命散、真人活命散、真人活命饮、神功活命饮、活命饮、真人夺命饮等。本方在中医外科疮疡方面,有其独到和明显的效果。
【药物组成】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炒山甲(灸)、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克,金银花、陈皮各9克。
【组方解读】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祛风解表、消肿止痛、排脓的功能。在风寒感冒中运用该药,能止头痛,通鼻窍;该药还是治疗急、慢性鼻炎的有效药物,配伍不同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头痛。由于该药散结消肿功能较强,所以用于疮疡初期能够消散,用于疮溃后期能够排脓,为外科的常用药物。白芷还能够治疗妇女寒湿白带以及皮肤风湿痒症等。现代研究证实,白芷所含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具有抑制作用。
贝母:有川贝母和浙贝母分,味苦性寒或微寒,归心、肺经;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瘰疠疮痈肿毒及乳痈、肺痈等。中医外科临床最常用浙贝母,其清热散结力量较强,常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配伍治疗疮、乳痈;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疗瘰疠;与鱼腥草、芦根配伍治疗肺痈;与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治疗甲状腺瘤。
防风:味辛性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祛湿解痉之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湿邪损伤人体所导致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能够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病。所含挥发油对痢疾杆菌、枯草杆菌和一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防风的水煎剂能清解由大肠杆菌、伤寒混合杆菌引起的高热。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功效;若与当归、金银花、连翘配伍,能够治疗疮痈肿痛、消肿散结;配伍桃仁、红花等对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有明显疗效;还可治疗因血分有热而引起的吐血、流鼻血等。实验证实赤芍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及百咳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个别致病真菌也具有抑菌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之功效。适用于疮痈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当归流浸膏对炎症、水肿及血管的通透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是一种抗菌消炎的重要药物。
甘草: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和中缓急之功效。其主要作用之一是能够清热解毒。配伍金银花、连翘等药物,可以治疗痈疽疮、咽喉肿痛等疾病。古人多大量单用治疗疮肿诸毒,内服或外敷效果明显。所含的甘草甜素和甘草酸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功效;实验证明对药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细菌毒素中毒等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皂刺:即皂角树上的棘刺,味辛性温,入肝、胃经。有消肿排脓,治风杀虫之功能。该药辛散温通,药性较猛,有消肿托毒排脓的功效,凡痈疽肿毒,未成者能消,已成者能溃,为外科常用药物。治疗疮疡初期未成,配伍金银花、甘草等同用,以消肿毒;治疗疮疡痈肿已成将溃而未溃者,常与黄芪、乳香、没药配伍应用,以内托疮毒,促使尽早溃破。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其主要功能是祛瘀散结,消痈排脓,通经下乳,外用尚可止血;其消痈排脓作用较强,对痈肿初期未成脓者,可以使疮痈消散;脓成未溃者,可使其加速溃破,是中医外科的一种常用而重要的药物;消痈常配皂角刺、金银花、赤芍等;排脓常配伍黄芪、当归、皂角刺等。
天花粉:有解毒止痛、消肿排脓,清热生津之功能。可用于痈肿疮疡,偏于热毒炽盛者,常与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浙贝母等配伍。所含生物碱及皂甙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白喉杆菌有一定的制作用。
乳香、没药:分别为乳香树和没药树的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二药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能够起到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效果。含挥发油、树脂等能够抑制多种致病性微生物,尤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具有极强的解毒消作用,该药单味鲜品捣烂外敷,也可收到良好效果。金银花能够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内毒素,并有退热作用。
陈皮:即橘子皮,存放时间久者效果较好,故又叫陈皮。味辛、苦性温。能够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用于脾胃气滞证、痰湿壅滞证等出现的呃逆、呕吐、腹胀等。所含挥发油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对绿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也具有抑制作用。
【服用方法】
上药水煎时加黄酒适量,煎两次,每次煎30分钟左右,合并两次药液,早晨空腹、晚上睡前饮服,连服7日,两周为一疗程。
【功能与主治】
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溃痈、活血止痛之功效。适用于一切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本方主治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的阳证痈疮肿毒。
【临证释义】
痈疮肿毒一证,多因感受外界邪气,邪郁日久化热;或饮食多辛辣油腻肥味,导致生痰化热;或外伤风寒邪气,感受疫毒时气,引起邪毒壅聚,体内阴阳不和,营卫不通,经络气血阻滞,凝滞不散而成痈肿。
《内经》中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由于邪从火化,气血壅滞,煎熬津液,灼津成痰,痰热内生,痰热与瘀血结聚于肌肤经脉,壅聚于经络皮肉之间,聚而成形,发生痈肿。其最终的病理结果是热毒内郁,气滞血瘀痰结,红、肿、热、痛诸症都由此而来;邪正交争于表就会发生身热微恶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经会则脉数而有力。本病的特征为五易:即易发病、易肿大、易化脓、易溃破、易敛口。
痈疮肿毒的治疗,必须以清热解毒为主,配合理气活血、化脓散结,使热毒消散,气血流通,消肿止痛。如果单纯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则痰结血瘀难以清除,肿结不能消散。
方以金银花为君药,甘凉轻清气浮,清热解毒,既能解气分之热毒,又能清血分之热毒,芳香透达疏散邪热,前人称之为治痈圣药。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橘皮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气行则营卫畅通,营卫畅通则邪气不得滞留,使瘀去、肿消、痛止,共为臣药。白芷、防风透达营卫,疏风解表,又可散结消肿;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排脓,可以使尚未成痈即消散;穿山甲、皂刺解毒消肿,穿透经络,攻坚排脓,引药直达病所,使阻者通,滞者行,使已经成脓者尽早溃破;以上诸药均为佐药。甘草为使,助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借其通瘀的功效而使药力行遍周身,直达病所,如《医方集解》中所说:“加酒者欲其通行周身,使无邪不散也”。
诸药合用,则热毒清解,痰化瘀散,气血通而红肿疼痛可止,痈疮自然痊愈。所以,前人称本方为外科之首剂,服之脓未成者可消,脓已成者可溃。
本方属外科“消法”代表方剂。全方辛苦偏凉,集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化瘀散结诸法于一方,其药物配伍,体现了外科阳证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据实验研究报告显示:本方对葡萄球菌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乙型链球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组织的增生,减少炎性渗出作用;能促进炎灶的分解、吸收;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中球蛋白含量,具有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证治要点】
1、证治要点:本方适用于阳证而体实的各类疮肿毒,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者伴有身热恶寒,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本方清热解毒力量尚嫌不足,临床上应重用金银花或适当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连翘、黄连之类药物,以增强清热解毒的力量。陈皮可酌减量,防止辛燥太过,疮疡范围不大不深者去穿山甲、皂角刺,无须用攻坚破结的药物。疼痛不重者减乳香或没药;红肿热痛重的减辛温的白芷、陈皮,加蒲公英、连翘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血热现象重者加牡丹皮可凉血散瘀;大热大渴伤津者可去辛燥的白芷、陈皮,重用天花粉加玄参以清热生津;便秘者加大黄、番泻叶以泻热通便;气虚者宜重加黄芪以补气托里,排脓生肌。
另外,根据疮疡肿毒所在部位的不同,可适当加入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如在头部加川芎;在颈项加桔梗;在胸部加瓜蒌皮;在胁部加柴胡;在腰背加秦艽;在上肢加姜黄:在下肢加牛膝等。除煎煮取汁内服外,药渣可捣烂外敷。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见红、肿、热、痛属阳证、实证者。
4、本方只宜用于疮疡未溃之前,若痈疽已溃、脓成淋漓者,则不宜用。此外,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5、本方可用于急性食道炎见恶心呕吐,胸窝不适,灼烧感,吞咽疼痛,如有异物阻噎,不敢进食,伴口渴,大便微干,小便黄赤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脘腹胀痛,食后加重,时有呃逆,纳少,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周身乏力,舌暗红苔、薄黄脉弦;风湿性关节炎见四肢关节肿痛,足不能立,手不能握,红肿热痛,尤以腕踝关节明显;也可用于心烦不眠,饮食无味,大便干结,小溲短赤,舌红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以本方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热盛者加蒲公英、败酱草;湿盛者加苡仁;气虚者加党参。
6、尚可用于急性乳腺炎、乳痈、血栓性静脉炎、消化性溃疡、痢疾等一些因痰、瘀或热毒导致的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