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满地槐花淡淡香》

满地槐花淡淡香  

见到满地的槐花是在上东方山的路上。
路的两旁翠竹青青,芦苇丛爬满了山坡。走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还未能爬到山顶,正在急急地喘气,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忽地一抬头,坡路上满地的槐花,浅浅的黄色,小米粒般,重重叠叠,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那壮观的场面,让我们震惊,我们不约而同地兴奋起来,端起照相机,飞快地向槐树下跑去,口里大声吟诵着“满地槐花满树蝉”。
唐代诗人白居易黄昏独自一人站在佛堂前,见到满地的槐花,一种悲凉之感袭上心头,于是写下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其悲秋之情,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是无法体会的。我们且不管,我们为找到了名人诗句里的意境而兴奋,我们为找到了远离尘世的幽静而激动。
然而,我不觉皱起了眉,歪着头说,怎么就不是很香啊?同行者说,槐花不像其他的花,香得那么浓艳,那么张扬;你若不仔细地闻,是闻不到她的香味的。这也就是她不大被人注意的原因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儿子学校路旁的几株槐树来。槐树长在火车路与汽车路之间,上学、放学的时候,我们都要从那里经过,可我们很少留意那树上的槐花几时开放,几时落下来,又是何种香味?然而,我们的脚步却常常在那里停留。
三、四株槐树枝枝相连,浓密得像一把大伞,遮住了当空烈日,挡住了零星小雨和飘散的雪花。树下有一修车老人,一个棋摊。老人常年在那里修车,棋摊旁总是围满了下棋与看棋的人。儿子放学的时候,总喜欢钻进人丛里看棋,渐渐地我与老人熟了起来。
老人今年六十多岁了,头发已经花白,但显得很精神。人生路上,老人是受过打击和磨砺的。一双圆口布鞋,一条灰色短裤,一件蓝色泛白的T恤衫见证了他的修车历程——老人在这里修车已有十几年了。一个工具箱、一桶水、一副塑料架,是他修车的全部家当。老人每天从早晨天亮出来,日头落了收拾工具箱回家。他给人修车,给车补胎、打气,时时有槐花飘落下来。来修车的人各行各业,有拉车工,有卖菜女,有读学郎……客人络绎不绝,一辆车刚走,又一辆来了,旁边还有几辆停在那里站队等。等的人不急不燥,顺便看看棋,或坐到水泥长凳上,看看树,看看花。
木板做的棋盘搁在一个矮水泥台上,周围围着矮矮的水泥长凳,说是长凳,其实是谁家拆旧房的时候拆下来的梁柱。棋盘四周,坐着看的,蹲着看的,站着看的,围了一层又一层。当儿子钻进棋摊看棋的时候,我看老人修车。拆换铃铛,量内胎,用剪刀剪去长的部分,给轮胎打气,为使打上的气均匀到位,习惯性的把轮胎拍几拍……老人一心一意地修车,好像这棋摊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下棋的人自顾自地乐着,好像他们跟老人也毫无干系。
儿子的篮球没气了,足球没气了,总是喜欢抱给他打。他忙不过来,让儿子自己动手。自己打气可以少收钱或不收钱,小孩子又觉得挺好玩,自然很乐意。一天,儿子抱起篮球又要去打气。槐树下,下棋和看棋的照样乐着;老人照样在忙着修车;儿子照样拿起打气筒,自己给球打气。趁儿子正在给球打气,他来检查气打好了没有的时候,我赶忙问,老师傅,您的客人怎么总是这么多啊?他笑答,做了广告的呗!我不解,什么时候见您做广告了呀?他只是笑着。
见我眨吧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站在那里,坐在旁边水泥长凳上的一位老爷爷告诉我,找他修车的人可多哪!这个棋摊是他摆的,这些长凳是他弄来的,他做活又认真,收钱也灵活,这些都是他做的广告。我还是不解,问,那别人来下棋,他收钱不?老爷爷很干脆地答,他不收。随后,又补充道,有了棋摊和长凳,这里就有了人气,有了人还愁没人来修车,还愁没生意?!我默默地点头。
这时,我的脑海中又出现了那天午饭时间,老人和儿子下棋的情景。那天,我去找儿子回家吃午饭,儿子正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棋,见他看得出神,我也就跟着看。一盘棋完,一位下棋的要回家吃饭了,刚站起身来,儿子立即兴奋地坐下去,说,我来一盘。所有在场看棋的,都哑然,同时似乎被这个小孩子的勇气给震住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面那位下棋的,站起来,笑了笑,似乎在说,我怎么会和你这种小孩下棋呢?!我的心提到了节骨眼上,真替儿子捏着一把汗,心里想,如果没有人和他下棋,这对他不是一个打击吗?渐渐地又责怪起儿子来,也太不自量力了,谁会和你这么小的孩子下棋呢?正准备去拉他回家的时候,随着一声响亮的“我来”,修车老人已坐到了对面的座位上。看棋的人一时兴奋起来,直至陪他们下完两盘棋。家人责怪我们回家如此之晚,我说,那修车的老人真是一个老玩童!居然同这么小的孩子下棋。
想到这里,我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为我的无知而害羞,我为我追求浓艳与张扬而难过。一个人常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在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上,起早摸黑,风里雨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方便他人的同时,还使他人快乐,将馥郁遍洒!
“细雨驻罢花雨下,微风拂却香风雅”。我低头,满地的槐花,一股细细的香味扑鼻而来——经久,自然,实在!
2010年4月,原载《黄石日报·西塞山副刊》

冷月,湖北大冶人。某国企职员,黄石市作协会员。与文字相伴已久。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一个遵从内心的人。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浮香槐花

    孙丽丽 槐花开时,夏天就要来了.那天中午回乡下,忽然远远闻到一股香气,浓郁带着蜂蜜的甜味,恬淡安静.在那香味的牵引下,远远地就看见了一树白色的花开. 槐树开花时,繁花缀满枝头,好像下了一场雪,花儿泛着 ...

  • [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磁湖絮语》(三篇)

    江南旧雨  小城有一车站,叫"江南旧雨",从沈家营经牛尾巴,沿磁湖北岸西行,过桂花广场便是.每次坐车,茫然地看着窗外,恍惚出神之时,忽听到报"江南旧雨",心一下 ...

  • [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我要住到黄石钟楼去》

    我要住到黄石钟楼去 这是我四十年多前的一个梦了.那时候,我大约八.九岁吧.一九八0年五月一日,黄石钟楼的钟声正式敲响的那天,我恰巧到黄石玩,住在姨妈家.姨妈家在黄石钟楼附件,黄石八中前面,火车站斜对面 ...

  • [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笑口常开》

    笑口常开 中学时代,在一个新年晚会上收到这样一份祝词:笑口常开.时隔二十年,这四个字时时浮现在我的脑际,使我不能忘怀.那时候同学们在祝词里彼此用得多的是"大展鸿图"."新 ...

  • [黄石文坛]彭丽丽的随笔《​腊月糍粑香》

    腊月糍粑香  街边一家面馆里在打糍粑.   搬来县城十年,卖糍粑的见得不少,打糍粑却是头一回见.   记忆中打糍粑的日子总是阴雨天,并不是特意挑选的,实在是腊月里晴天太少.打糍粑需要排队,我便多了一项 ...

  • [黄石文坛]浩然的随笔《忆母校》

    忆母校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几度春秋,几届良师,几多同窗.今天因为外甥读书的事,走进我的母校--茗山中学,看到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和跑道,我心潮澎湃,如平静的湖面投了一颗石子,久久不能平静.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乡愁是一碗包面》

    乡愁是一碗包面   屈指算来,出外谋生已三十载,尝过许多南北菜肴.东西风味,最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包面,就是家乡人眼里最美味.最经济实惠.最能凝结家庭情感的一道传统美食,又名馄饨,也有的地方叫抄手 ...

  • [黄石文坛]朱光的随笔《打电话的往事》

    打电话的往事   如今,人们打电话.聊微信是工作.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常态,甚至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可是,你知道五十多年前,打个电话有多艰难吗?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下乡插队在梁子湖畔一个小山村.那里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是我一位跑友,为人低调淡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她除了跑步,更愿意与跑友分享健康跑步知识,喜欢带着跑友训练,把科学的跑步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大家,被我们亲切地称为" ...

  • [黄石文坛]王涛的随笔《茶色青青​​》

    茶色青青 认识一个地方,是从那里独有的风物开始的.比如去雅安,往往是从一杯青绿的茶开始的.初到雅安最常见的情形是,主人给你端上一杯茶,然后问你,听说过一句诗没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接着就眉飞色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