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荣昌折扇——两尺之间,清风徐来
荣昌折扇又称川扇(荣昌县原属四川省),是重庆市四宝之一,经历代艺人刻苦钻研、精工创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其精雅宜士人,其华灿宜艳女,深受各阶层人民喜爱。
荣昌折扇 历史悠长
荣昌折扇的历史可上溯到宋代,至明朝永乐年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当时全国三大制扇的产地之一,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珍品数量多达上万把。到清中后期,荣昌制扇开始由家庭副业,走向专业化的生产轨道。
1842年,荣昌折扇业成立了“颖风公所”(类似行业工会),这有助于团结同业人士,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生产工艺,从而推动了荣昌折扇业快速发展。清晚期,荣昌有专业扇铺有200多家,专业生产人员2000多人,年产各种折扇400万把,远销云、贵、陕等地。
两尺之间 清风徐来
荣昌折扇集染色、粘合、绘画、雕刻和镶嵌等精湛技艺于一体,与苏州的绢绸扇、杭州的书画扇共誉为“中国三大名扇”。
与苏州绢绸扇、杭州书画扇相比,荣昌折扇以工艺制作精良为特色,制扇工艺繁琐且多用昂贵的丝绸作扇面。
荣昌折扇用则撒开,收则折叠。其造型轻盈灵巧,线条外圆内方,品种齐全,花色繁多,深受群众喜爱。
怀袖雅物 工艺精湛
荣昌折扇制作工艺大致分为16个工段145个操作工序,几乎每个工段都成立有自己的行会,如以削楠竹扇骨为主的青山会、写画工种组成的丹青会、糊白扇页组成的熏风会、漆刻雕工组成的三仙会等。
01开料
设计好即将制作的扇形及规格后,挑选圆弧度相似的片料,同一把扇骨的两边(最好是同一棵竹子),用月牙刀将片料劈成薄厚相等的竹片,然后打钉眼,用竹棍穿成3至5副为一组,每组都要用样板穿好反正,用刀削、刮、倒,做出扇骨大边。
02 制条
大骨初步做成后,开始制作小条,不同尺寸的扇骨小条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先将片料劈成薄片做成篦片,打眼穿起来,端头依照做好的大骨为形制作出头型,小条的宽度一定要和大边一样,同一把扇子篦条的薄厚要统一。
03 打磨
扇子基本型做成后,开始用砂纸轻轻打磨,砂纸的目数一次比一次要细。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好。天气好时将做好的扇骨放在阳光下晒太阳,不宜晒得过长。晒好太阳后开始抛光,用干净的棉布轮轻轻打磨,抛光后的扇子看着像玉一样温润,手摸像玛瑙一样平滑。
制作一把扇子需要从选料到劈、刮、削、磨、烘、烤等各种制作工艺,还得掌握扇骨的头、腰、肩、上下板、尺度和受力点等技术底蕴。一些制作名家为不同的扇面、绘画、书法制作与之相配的扇骨,这需要不断的磨砺和积累,才能做出扇子的灵气和内涵。
一把折扇,
开合间,展开多少故事,
纳入多少人物;
摇摆间,清风徐来,遗韵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