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知 | 有时,只需要拉着Ta的手
有时,只需
拉着Ta的手
爱,是给予
是支持
是信任
是陪伴
图/网络 文/晓彤
“下一个表演的节目是,幼儿中级组,桑巴。”
报幕员话音脆落,女儿的小脸瞬时白得近乎透明。
她,第一次参加市级比赛,又是当年新设的幼儿组选手,年龄小、没经验,环境压力、期望压力潮涌而至,年仅五岁的她呼吸突地急促难平。
站在家长席看台上,我不能不焦虑,不能不心急,禁不住对着孩子喊:“别紧张呀,当评委的都是萝卜白菜!”
这一吼,孩子看见妈妈更是委屈,抽咽着哭出来。
老师冲我招招手,我如离弦箭头冲将过去,扑搂着孩子又亲又哄。
旁边一位妈妈拉开我:“别这样,你这样她更不敢上场了。”
老师微笑着牵住我的手,和孩子的手扣在一起,轻声说:
“星儿,别怕,你平时表现那么好,为什么不敢让他们看到呢?记住,你是最棒的,不信你问妈妈。”
孩子仰着挂满泪珠的脸,用目光向我探询。一时间我完全哽住,不能言语。
我是教育专业工作者,但我也是母亲,面对压力重重的女儿,我竟然失语。强忍泪水,我用力握住她的小手,对她拼命地点头。
幼小的她仿佛被注入了无限能量,坚定地迈出参赛步伐,背影单薄而有力。
比赛结束了,女儿和她的舞伴获得了幼儿组第一名。
我跟在孩子的身后,和那位拉了我的妈妈聊天。
她对我说,以前她也总是替孩子着急,什么事都跳出来参与拿主意,结果孩子能力特别差。
后来,她从一位心理老师那里学到,孩子自己是有主见的,家长的主要角色不是参与者,而是观察者和鼓励者。
这道理我也懂啊!可面对孩子时却又时常失了方寸。
自那以后,我对孩子的事,坚决不再动辄帮忙拿主意,或是替她接受、推辞,一发现有干预的苗头,就给自己按下内心暂停键。
孩子有了决策权,有些事自己掌握尺度,拿不准的会主动与我商量,不像之前,我越是积极参与,她越是不愿听我的意见。
孩子上学后有一次参加创意大赛,初赛复赛顺利通过,决赛她决定自己去很远的现场,不要家长送。
参赛前我告诉她查好乘车路线,出门时嘱咐她注意安全。
最终,孩子没有获得期待的名次。
回到家,她心情非常沮丧,我走过去,用力握着她的手,什么也没说,只是用眼神告诉她,失败是难免的,放下心情继续前进。
女儿很快走出失利的阴影,全心投入学习。
事后她对我说:妈妈,那次失败幸亏您没唠叨,不然我真对自己没信心了。
许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而是需要在心理上得到鼓励,在行为上得到肯定。
我们可以做的,不是唠叨不停,而是给予一个坚定的心电传输。
彤话
tonghua
晓说
xiao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