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海外367年的家族,今携族谱到中国认祖归宗:我们是中国人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大地朝代更迭,征战不休。曾有无数文化精髓、宝典古籍被战火焚毁、化为乌有,同时也有不少文化习俗没能传承下来。但是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却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这种感情已经浸入我们的精髓中,再也不会遗失。

14年前,就曾有一个已经流落海外300多年的大家族,来到河北邯郸认祖归宗。虽然他们已在海外传承十几代人,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基,这次回来寻根认祖,就是为了表示他们身体里流淌着是炎黄子孙的血,他们一直是中国人。

这个家族的祖先叫做田好谦,1610年生于广平府(近河北邯郸永年区广府镇)。说起田家,在当地可是名门望族。田好谦的曾祖当过云南御史、祖父为襄府长史、其家父也是大明官员,几代人皆为朝廷命官,可以看出田家在当地的权势。

田家世代为官,特别注重学风教育。田好谦自幼聪慧,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甚至对军事用兵也有涉猎。如此看来,田好谦如果有机会,也定将有一番作为。

有一次田家失盗,经查明是邻村的董士元因生活所迫而为。当地官府忌于田家的权势,派人捉拿董士元,甚至张贴告示通缉。早就逃出家乡的董士元,知道此生难再回家乡,在盘缠用尽后,为了生存投了军。

没有退路、没有顾忌担负的董士元,从军后表现勇猛,多次立功,数年后竟渐渐升为参将,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再说田家,这几年家道中落,因受牵连为官者全部被削职归家。崇祯十年(1637年)心有大志的田好谦想重振田家,思虑良久决定去投奔董士元。两人相见后,董士元倒也收留了他。一来当时是董士元有错在先,二来没有当年田家的千里追缉,董士元也不会狠心投军,有今天的成就。

两人毕竟是乡邻,这些年董士元没有归乡,就经常邀田好谦一起喝酒谈心,畅所欲言。随着两人关系的亲近,田好谦觉得董士元有些自满,非常轻视后金。所以经常找机会劝说他不可轻敌,在几次与敌对战中给董士元出谋划策,接连打了好几次胜仗。

虽然胜捷连连,但董士元的轻敌之心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中了后金的埋伏,被后金与朝鲜联军打得全军覆没,连田好谦也成了俘虏,被带到了朝鲜。

田好谦气宇轩昂、气质独特,虽为俘虏,但在一群莽夫中也格外突出。朝鲜大将具公发现田好谦的与众不同,就亲自试了试他,觉得此人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就留在帐下。时间长了,具公对田好谦了解更深,认为他屈于自己帐下实在可惜,就向朝鲜国王推荐了他。

田好谦能力过人,进入朝鲜朝廷渐渐受到重用,历任通政大夫、龙骧卫副护军等,成为朝鲜的二品大员。其实这些年,田好谦也曾想返回祖国,但国内局势动荡,特别是数年后崇祯煤山自缢,大明已不复存在,也只能在这里扎下根。

田好谦娶妻生子,其权势地位,是在大明无法享受到的。但在他心里,一直谨记自己的身份,每到中秋佳节,他就带着一家老小向故乡的方向跪拜,一直告诫子孙后人,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希望有一天能够认祖归宗。

后来田好谦虽然病逝,但这些都成为田氏后人的特有习俗。1706年,田好谦之子曾跟随朝鲜朝贡队伍来到大清,借机将父亲的画像和一封书信交给在吏部任职的田思齐,希望他能代自己转交给广平府田氏。

如今300多年过去了,田好谦的后人也繁衍成韩国的一个大家族,虽然他们不会说汉语,但一直谨记祖训,想回中国认祖归宗。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04年有了转机。

田好谦后人田文俊,与河北风正乡的田氏族人取得联系。几个月后,田文俊带着田氏后人来到风正乡,将他们这一脉人谱写进田氏族谱,这个流落海外367年的家族,终于认祖归宗,实现了祖先的心愿。

不久韩国田氏还捐赠巨款,在当地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时任高丽海运株式会社总裁的田文俊,也与田氏后人进行了辣椒出口的商业会谈,最终达成了合作。这也是韩国田氏为故乡人民所作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