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七年(2)谷邓二侯来朝 2024-07-30 12:59:26 --- 01 --- 火焚咸丘之后,国际社会除了震惊、谴责、表示关注之外,没有任何动静。鲁国对咸丘的残忍行为并没有激起任何国家的义愤,咸丘的断壁残垣,过几年也会被鲁国的新城市建设所取代,变成硬实的马路,栉比的高楼和人潮涌动的市集,这就是春秋。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二百四十年,灭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细恶不绝所致。”蝉开始鸣叫的时候,鲁国来了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时候孔夫子还没出生,所以有朋自远方来,可以乐也可以不乐。鲁桓公对这两位客人,就有点不乐。《春秋》:“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杜预注曰:不总称朝者,各自行朝礼也。为什么要分别记录一次?不记录为“谷伯、邓侯来朝”?因为他们虽然一起来的,但各自与鲁桓公行朝礼,所以要分别记录。春秋的“微言大义”在暗戳戳的表示,这两个国家不是睦邻友好国家。所以我们下文也上两张地图,分别标示一下。“谷国”,嬴姓,伯国,与赵、秦同一个源流,都是黄帝的后裔,在今天的湖北襄阳市谷城。古人筑城依山傍水,看谷城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在汉水以西的山上筑城,按理说是易守难攻的,后来却先被楚国灭了,看来山也是靠不住的。“邓国”,曼姓国,商代的邓国为侯国,商代晚期,邓人南徙至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县)东南。西周时期的邓位于今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团山镇,古称邓城,亦有说是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后来因被楚国压迫,迁到河南南阳市的邓州市(县级市)。所以桓公二年,郑国蔡国在邓地会盟,这个邓地就是商代的邓国遗址。现在是周口市邓城镇附近。1957年在邓州市湍河街道八里王村吾离陵发现了邓侯吾的墓,现在叫做“吾离冢”,是现存唯一的邓氏先祖陵墓,人称"天下邓氏第一陵"。全世界的邓姓人都可以去这里寻祖归宗。--- 02 --- 按照惯例,《春秋》记录诸侯来访是不记名字的,可这条记录分别记“谷伯绥”、“邓侯吾离”,为什么?看看大炮《公羊传》的记载:“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其称侯朝何?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为什么都直称他们的名字呢?因为他们都是失爵亡土的国君。那为什么还称他们为侯?还称他们来朝见呢?因为曾经尊贵的人虽然没了基业,但仍然应该按照原来的规格对待他们。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无义战,但有个底线,就是“王不杀王”,当攻下别国首都之后,如果对方的王投降,那么就要给个低一些的爵位,好好养起来。即便对方的王不投降,也尽量抓活的,然后给个爵位养起来。这是君子之风。这个行为实质上就是贵族给自己留的后路,因为一旦王杀王,必然会九族尽灭,天子一怒,流血百万。而且看着王被杀,一些平民的心思也会活动起来。就像阿Q进过了城,看过了杀革命党,对赵秀才就不那么怕了一样。所以,尊重别的王就是尊重自己。给别的王一条活路,自己的后代子孙可能就有一条活路。这点常识,王们很懂。邓国迁徙路线图谨慎的《左传》,一如既往的谨慎,解释曰:“名,贱之也。”谷伯绥、邓侯吾离来鲁国朝见。《春秋》赫然记载他们的名字,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是由于轻视他们。对此,杜预解释说:“辟陋小国,贱之。礼不足,故书名。以春来,夏乃行朝礼。故经书夏。”偏僻的小国,不入大国法眼。也不懂礼仪,既然是朝见,应该提前计算好日子,春天到,因为春天才能行朝礼。看,地域歧视,春秋时候就很严重。那么一直比较低调的《谷梁传》怎么说呢?曰:“传其名何也?失国也。失国则其以朝言之何也?尝以诸侯与之接矣。虽失国,弗损吾异日也。”为什么要直接称他们的名字呢?因为他们失去了国家。失去了国家为什么还说来朝见呢?因为曾经以诸侯名义跟他们交往过,即使他们失去了国家,也不能损害往日的交情。这老三位,除了《左传》,都犯了“以现在的名字去强行解释原来意思”的错误。就像文初邓州的吾离陵,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先有了春秋时代邓侯吾的陵墓,到1957年被考古发掘出来,然后才有了这个地名。这个地名之前肯定还是有个名字的,只是被改了而已。《公羊》和《谷粱》说“谷、邓”二位国君是失国之人,所以在书面文件上“贱之”,那是指之后发生的谷邓灭国事件。但谷邓二侯去朝见鲁桓公的时候,虽然谷国当时不知道被楚国灭了没,但邓国当时还是存在的,将近30年后,邓国才被楚国所灭。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提前“贱之”吧。所以《左传》开地图炮的地域歧视风,反而是比较合理的一个说法。而东汉经学家服虔的注解则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鲁国歧视谷伯和邓侯。服虔说:“谷、邓二国与楚国紧密接壤,两国又是邻国,不亲仁善邻以互相扶持,而窝里斗,结果被楚国各个击破。两个国家并没有作为汉东诸国,睦邻友好亲如兄弟的觉悟,反而祸起萧墙。鲁桓公正是弑兄上位的,所以对兄弟不合这种事情非常敏感,为了强行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要对谷邓二国表现出表面的厌恶来。”到底是经学家,非常懂人性,说的非常靠谱。人往往是没有什么就在喜欢在朋友圈子里炫耀什么,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合适,就会经常在人前撇清自己,生怕别人把自己跟那件错事产生联想。比如绿茶婊经常说“我是纯洁的哦”,而做贼心虚的人往往显得特别理直气壮。鲁桓公,也是这样。所以,谷邓二侯这时候应该是因为受到了楚国的压迫,才去鲁国寻求救援的,然后就这样被鲁桓公赤裸裸的“贱”了。那自然啥事也办不成了,俩人只好灰溜溜的回国,接受灭国的命运。换个角度想,被灭国之前做了一次长途旅行,从长江流域看到了黄河流域,也算聊做弥补吧,不然又能如何呢?--- End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者及鸣翠柳者不回复。E-mail:youwushuzhai@126.com 赞 (0) 相关推荐 诸侯史话番外篇七:鲁国的2个意外访客,看他们带来了怎样的讯息 "焚咸丘"三个字是<春秋>记载的,关于鲁桓公七年唯二的两件事之一.正如咱们上篇文章分析的那样,所谓"焚咸丘"不应该是杜预理解的那样(即鲁桓公在咸丘进 ... 图说春秋(17)楚王抢媳妇 之前介绍楚武王时,已交待了楚国的当前形势(详『春秋故史(7)楚国称王.上 』,『图说春秋(11)楚国称王.下 』). 楚武王后期楚国势力范围推测图 公元前690年,执政51年的楚武王去世,他的儿子楚文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桓公七年 ☆提要 [主要事件] ◇周迁盟向之民于郏 ◇曲沃诱杀小子侯 [涉及人物] ◇穀伯.邓侯.曲沃庄伯.晋小子侯等 [涉及国家] ◇穀.邓.郑.齐.卫.周.晋等 ☆原文 [经] 七年春二月己 ... 春秋左传注—桓公七年(1) 本节主要讲桓公七年,<春秋>记录的事情,春天,用火焚地,驱赶野兽,方便打猎. 夏天,穀伯绥和邓侯吾离分别来朝见鲁桓公. 说句题外话,如果没有<左传>,加以解释,仅仅凭<春 ... 宋国史话五:殇公是诸侯盟会上的常客,这次却成了各国围攻的对象 宋殇公与夷,是宋国史上一位既应该继位,又不该继位的宋公.说他应该继位,是因为他的父亲宣公本就是宋国国君,且宋与夷既是宣公的嫡子,又在宣公一朝做过太子,肯定是合法继承人.而说殇公又不该继位,原因也有两点 ... 吴王夫差:一代雄主 <姑苏晚报>2020年12月28日 B07版 嵇元 晚唐苏州诗人陆龟蒙登临城西灵岩山,看到当年吴王夫差的馆娃宫遗址长满荆棘,想起当年的激荡风云如今都已烟消云散,写下七绝<吴宫怀古&g ... 楚国史话六:郑庄公与蔡侯的一次会面,揭示了楚国发生的一次变迁 大家在翻看史书<春秋>的过程中,一定能在桓公二年的章节中看到:"蔡侯.郑伯会于邓"这样一条记载.不知各位有没有对此产生过疑问,为什么鲁国的史书中,会冷不丁地记下这样一次 ... 桓公七年(1)火焚咸丘 --- 01 --- 纷乱的公元前706年终于结束了.时间慢慢进入公元前705年,这一年是周桓王十五年,鲁桓公七年,郑庄公三十九年,也是西方一个强大帝王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人生中的最后一年, ... 桓公七年(3)盟向移民 --- 01 --- 公元前705年的下半年,<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没有记载. 唯独<左传>有记载: "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 桓公七年(4)诱杀小子侯 --- 01 --- 公元前705年的下半年,<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没有记载,唯独<左传>有记载的还有一件事: "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 杨公七十二局水法(玄命精华) 第一层:后天八卦 第二层:地盘二十四山 第三层:杨公七十二局分针 注:每个坐山周天15度,分每山兰针,即正针5度,右兼5度,左兼5度,每山有三局二十四山.共计成七十二局由此起." l.△起十 ... 杨公七十二批注水法吉凶 杨公七十二批注水法吉凶 杨公 公元854年,年方二十岁时登科第入仕为士.唐僖宗时,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主管宫廷建筑.重要寺庙的规划布局,以及天象观察.皇族祭祀等职.公元875年黄巢兵起, ... 杨公七十二化煞实用方法 杨公七十二化煞实用方法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离为火,坎为水,兑为泽. 八卦男女夫妇相配: 乾三连,乾为老父与坤为老母相配 坤六断,坤为老母与乾为老父相配 震仰盂,震为长男与巽为长 ... 赖公七十二葬法 2019-11-04 08:38 赖公七十二葬法 葬者,乘生气也,天之灵气所钟,不啻万殊,而人事亦如之.岂得有常法乎?是法者,糟粕也,臭腐也:理者,神明也,奇也,顾神明固不在糟粕,而舍糟粕.更无以觅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