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艾灸,终会烧干身体【一点资讯】
《红楼梦》说女人是水做的。事实上,女人一到中年就特别的缺水。动不动就上火,动不动就烦燥,动不动就口干,动不动就想跟家里傻老公发脾气。
女人这个水,不是我们喝的水,而是一种阴液,能滋润我们的身体。阴津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我们出的汗、脑髓、骨关节、满脸骨胶原,其实都是阴液,所以阴在人体相当重要,与阳气互相依赖和约束。
中医说 “人到四十,阴气过半”,体内阴液减少,就会虚火上浮,我们就会变得特别特别容易上火。
一直有艾友问:什么是艾灸、按摩的补泻手法?
打个比方:太极、八段锦、五禽戏....这些比较舒缓、平和的功法就是补,一套拳法下来,夏天出点汗,冬天身体热,人觉得轻松舒服。
而竞技运动,需要爆发力的就是泻,比如自由搏击!练习后人会累,需要喘息;因为发力靠腰,根在肾!
所以你只要以舒缓,轻柔的手法按摩就是补,根本不用去考虑经络的走向,平补平泻。
艾灸也一样!你太过火了,就是大泻啊!
我们的客户根本不用考虑补泻的问题!你用一个竹盒扣在穴位上灸20分钟,怎么都不会泻!
艾灸虽好,用错了也伤阴
艾灸是一门很好的技艺,但再好用的东西,使用方向不对,都可能偏离轨道。
艾灸最坏的结果就是伤阴了。因为艾火属纯阳之火,专门补阳气的。
当你长期晚上艾灸,或者艾灸量过大,或长期艾灸上半身,导致阳气补过头了,就可能引发伤阴
这些伤阴的坑,你踩了几个?
01 灸火大
灸火的强弱也会影响艾灸的效果。
02 灸量大
比如每天至少灸2个小时,天天艾灸不休息的
艾灸可以养阳补阳,体寒阳虚的人艾灸后往往会觉得舒服。但阴和阳存在相互制约的性质,灸量太大,可能导致体内的阳过于强盛,就会压制阴,造成阴阳不和,乃至阳气化火,灼烧阴液,最后伤阴。
03 温度过高
艾灸也分补和泄,虽然总体上是补的,但也有泄的层面在。比如艾灸时温度过高,感到发烫,那么艾灸就可能不补反泄,长期如此对阴阳都有影响。
有些人艾灸后出水泡,一部分原因也是艾灸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的缘故,需要灸友们自行注意了。
艾灸不是烤肉,不是温度越高越好,最好的状态是,灸的部位不热里面热,近处不热远处热。
如何治疗艾灸伤阴?
艾灸伤阴的情况很少发生,最多是上火,但上火有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排病反应。
实际上艾灸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伤阴还是上火,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解决。
01 艾灸滋阴穴位
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各灸10分钟。
02 经常泡脚、搓脚
目的就是引火下行,每周泡脚至少3次,每次20分钟左右,用温热水、艾草水、盐水、醋水均可。同时,搓整个脚底板。不过,要切忌大汗。
03 吃滋阴食物
蜂蜜、梨子、柚子、银耳、木耳、莲子、百合都是滋阴的。早上给自己煮一碗小米山药粥,既滋阴又健脾胃!还要多喝蜂蜜温开水。
04 服六味地黄丸
如果你本来就是阴虚体质,也对艾灸很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吃六味地黄丸,快速补阴再艾灸。
注:心肺功能不好的艾友,初期艾灸可能会胸闷气短,可减少艾灸时间,平时多揉肺经、心经。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上火症状因自身体质的不同表现各异,下面分情况介绍处理方法。
1、 嗓子干、咽喉肿痛
有这种情况要多灸太溪穴,这类人一般存在肝肾阴虚的症状,且以更年期女性常见。每天吃10g左右枸杞,配合艾灸,当气血充足之后,余火自然得以归位。
2、胸中烦躁
这是正邪相争的表现。艾灸之后,体内阳气增强,正邪相交,如果胸中有郁滞之气,就会出现烦躁、上火的症状。建议艾灸涌泉穴,同时在膻中穴进行刮痧,平时适当增加饮用温白开水。
3、五心烦热
这类人一般是阴虚阳盛之症,阳气本就旺盛,可以选择暂时停灸,选择一些滋阴的中成药、比如早晚吃一丸六味地黄丸,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水果,培补阴血,然后再选择艾灸下焦滋阴补血的穴位,比如太溪穴,涌泉穴,艾灸时间不要太长;
4、眼睛干涩,眼屎多
一般以肝阴虚为多见,肝开窍于目。所以平时要注重情绪的调理,艾灸太冲、太溪穴引火下行,同时用刮痧板刮痧肝俞、胆俞。
5、口干舌燥、口腔溃疡
艾灸之后,阴阳相互抗争,阴液消耗的比较大,所以容易口干,在艾灸之前后都要饮用适量白开水。同时也可以艾灸太溪、涌泉穴引火下行。
6、耳内疼痛
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好转反应。肾开窍于耳,灸后耳内疼痛,说明肾虚或者上焦经络不通,可以吃一点枸杞、黑色入肾的食物,同时在大椎穴进行刮痧,艾灸肾俞、太溪穴培补元阳。
7、腹胀
这属于中焦上火的症状,一般来说多因为中焦不通导致,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中焦肝胆俞、脾胃俞进行刮痧。
这样艾灸,永不伤阴
01 避免晚上艾灸
晚上艾灸偶尔几次无所谓,但是长期这样就伤阴了,最迟要在23点前完成艾灸,因为23点-1点是子时,是自然界和人体阴气最盛,也是人体经气”合阴“的时候,这时睡觉最利于”养阴“。而艾灸生发阳气,此时还灸影响睡眠、养阴。
02 注意灸量
儿童、体弱者、功能减退之疾患者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时间。腰背、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可大灸;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需小。
03 注意艾灸间隔
如果是治疗急性病或者突发病可以天天灸,如果是调理体质或治疗慢性病,那就不需要天天灸了,隔天灸1次或者灸2天停1天。
04 选择陈艾
尤其是儿童艾灸、面部艾灸、直接灸,一定要极好的艾绒。
05 注意艾灸顺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在新浪微博上,无意中看到一位中医发的微博和图片:
左边是直径1.8厘米的常规艾条;右边是直径7厘米的粗艾条。
案例一:
很多人把自己灸到虚脱的,灸到心慌气短、爬楼梯都无力的,灸到大脑反应慢,月经不来的的更多!
但,把自己灸到需要补钾还是第一次,那得流多少汗?一个壮小伙子一天拉水样性大便20次才会出现需要补钾的情况。
一问,最后才知道用的是电发热的艾绒护具,你用这么大个护具,怎么还问阴郄、合谷、复溜,搞得跟真的在艾灸似的!
案例二:
“分2天来灸”,实际上我完全是随口说的,但是救了她半条命!最后一问是电烤的,一天烤这么多穴位,还这么长时间.....
这个人脾虚,气血一定虚!还有肝郁肺虚,她这样烤自己,实际上给自己身体安装了一个倒数器.....喜欢生气的人一定要记住,发脾气就是泄!
一定伤阴耗气!艾灸是唯一能够给身体补充阳性物质的,太多的阳性物质补充进来,不能被你消化吸收,一定会化作“虚火”消耗你身体的“阴性”物质。
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做“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少:小的意思;
生:补,生发的意思;不是升发;
壮:大的意思;
食:消耗。
你可能会问,那我能不能灸的时间短一点呢?可以灸的短一点,但是你灸短了,你对经络的刺激又不够,上篇文章我说过:每一个穴位都有自己特有的循经路线,从东头到西头也有大致的时间,你只灸3-5分钟,等于刚起步就停下了,对于治疗性艾灸没有一点意义!
黄帝内经还有一句话“少食补气,味淡补气”;意思是晚餐吃7分饱是补,吃撑着了是泄;口味清淡是补,厚重口味是泄。
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艾灸,实际上在消耗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