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棨《一赋》
唐朝(上)
王棨《一赋》
以“为文首出,得数之先”为韵
昔庖氏1为君,斯文2始分。画卦3而初成阳位,造书而肇见人文(【行批】从一字来历说起)。岂非本自道生4,终云神得5。俾大衍6以虚数(【行批】天地),从黄钟7而立则。君子守以制性8,圣人抱而临极9。然后彤弓是锡,天王嘉重耳之勋10;箪食见称,夫子美颜回之德11(【行批】师友)。(【行批】此段总挈一字之神,以下分点其目)
王棨《一赋》
以“为文首出,得数之先”为韵
昔庖氏1为君,斯文2始分。画卦3而初成阳位,造书而肇见人文(【行批】从一字来历说起)。岂非本自道生4,终云神得5。俾大衍6以虚数(【行批】天地),从黄钟7而立则。君子守以制性8,圣人抱而临极9。然后彤弓是锡,天王嘉重耳之勋10;箪食见称,夫子美颜回之德11(【行批】师友)。(【行批】此段总挈一字之神,以下分点其目)
注释:
1、庖氏:即伏羲氏。伏羲在古籍中有写作“庖羲”,《姓源》:“庖羲氏之后。”
2、斯文: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汉书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伏羲是中国人文始祖,造书而肇人文。
3、画卦:画卦而成爻,阳爻便是“一”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4、道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神得:《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大衍:《周易系辞》: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7、黄钟:黄钟是中国古代十二律之一,黄钟音定,各律皆定。以数求之。故以黄钟当一。指求一的方法。一是标准音阶。张景岳:“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灵枢针论》:“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
8、守一: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晋葛洪《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9、抱一:守真不二。 《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0、彤弓句:《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飨礼之,于是赐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凡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伐。《诗经彤弓》:…一朝飨之…一朝右之…一朝酬之。《左传》:丁未,献楚俘于王…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11、箪食句:《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万物生焉,惟兹处先。况乃闻而知十12(【行批】知),用以当千13(【行批】行)。名立兮卓尔14(【行批】名),形标兮孑然15(【行批】形)。许子之瓢16既弃(【行批】出),陈公之榻17犹悬(【行批】处)。或有钱囊讥世18(【行批】富),刍束称(【行批】)贤19。改其月(【行批】时)则为正月20,号其年而曰元年21(【行批】时)。
注释:
12、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也是孔子赞美颜渊的话。《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13、以一当千: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敌过千人,形容力气之大。《史记项羽纪》:“无不以一当千。”《涅槃经》:“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故此人称一人当千。”
14、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论语子罕》:如有所立卓尔。
15、孑然:形容全体、整个。《国语周语》:于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币宴货,以示容合好,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孤独的样子。《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16、许子之瓢: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依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指高人与世无争。
17、陈公之榻:《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18、钱囊讥世: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钱杜甫:囊中恐羞涩,留取一钱看。
19、刍束称贤:《后汉书徐稚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20、正月:原指中国古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即通常意义上的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殷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周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自汉武帝以来仅指夏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杜预注:“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21、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亦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建元七年改换年号为元光,这一年就是元光元年。
若夫李陵呼时22,荆轲去日23(【行批】勇思义)。歌贫兴三叹之唱24(【行批】欢乐),智惭百虑之失25(【行批】智谋)。为山用篑26(【行批】常),鲁论之义足征;载鬼27以车,《周易》之文斯出(【行批】怪)。
注释:
22、李陵呼时:《汉书司马迁传》:“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23、《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4、一唱而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意思是一个人唱歌,三个人相和。后多用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
25、百虑之失:《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26、为山用篑:篑,古代指盛土的筐子。《论语》: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蒉,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蒉,进,吾往也。”
27、载鬼以车:《周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高亨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夜行,见豕伏于道中,更有一车,众鬼乘之。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射。盖详察之,非鬼也,乃人也;非寇贼也,乃婚姻也。”后因以“载鬼一车”谓混淆是非,无中生有。
以“为文首出,得数之先”为韵
昔庖氏1为君,斯文2始分。画卦3而初成阳位,造书而肇见人文(【行批】从一字来历说起)。岂非本自道生4,终云神得5。俾大衍6以虚数(【行批】天地),从黄钟7而立则。君子守以制性8,圣人抱而临极9。然后彤弓是锡,天王嘉重耳之勋10;箪食见称,夫子美颜回之德11(【行批】师友)。(【行批】此段总挈一字之神,以下分点其目)
注释:
1、庖氏:即伏羲氏。伏羲在古籍中有写作“庖羲”,《姓源》:“庖羲氏之后。”
2、斯文: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汉书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伏羲是中国人文始祖,造书而肇人文。
3、画卦:画卦而成爻,阳爻便是“一”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4、道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神得:《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大衍:《周易系辞》: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7、黄钟:黄钟是中国古代十二律之一,黄钟音定,各律皆定。以数求之。故以黄钟当一。指求一的方法。一是标准音阶。张景岳:“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灵枢针论》:“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
8、守一: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晋葛洪《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9、抱一:守真不二。 《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0、彤弓句:《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飨礼之,于是赐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凡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伐。《诗经彤弓》:…一朝飨之…一朝右之…一朝酬之。《左传》:丁未,献楚俘于王…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11、箪食句:《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万物生焉,惟兹处先。况乃闻而知十12(【行批】知),用以当千13(【行批】行)。名立兮卓尔14(【行批】名),形标兮孑然15(【行批】形)。许子之瓢16既弃(【行批】出),陈公之榻17犹悬(【行批】处)。或有钱囊讥世18(【行批】富),刍束称(【行批】)贤19。改其月(【行批】时)则为正月20,号其年而曰元年21(【行批】时)。
注释:
12、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也是孔子赞美颜渊的话。《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13、以一当千: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敌过千人,形容力气之大。《史记项羽纪》:“无不以一当千。”《涅槃经》:“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故此人称一人当千。”
14、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论语子罕》:如有所立卓尔。
15、孑然:形容全体、整个。《国语周语》:于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币宴货,以示容合好,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孤独的样子。《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16、许子之瓢: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依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指高人与世无争。
17、陈公之榻:《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18、钱囊讥世: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钱杜甫:囊中恐羞涩,留取一钱看。
19、刍束称贤:《后汉书徐稚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20、正月:原指中国古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即通常意义上的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殷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周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自汉武帝以来仅指夏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杜预注:“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21、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亦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建元七年改换年号为元光,这一年就是元光元年。
若夫李陵呼时22,荆轲去日23(【行批】勇思义)。歌贫兴三叹之唱24(【行批】欢乐),智惭百虑之失25(【行批】智谋)。为山用篑26(【行批】常),鲁论之义足征;载鬼27以车,《周易》之文斯出(【行批】怪)。
注释:
22、李陵呼时:《汉书司马迁传》:“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23、《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4、一唱而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意思是一个人唱歌,三个人相和。后多用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
25、百虑之失:《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26、为山用篑:篑,古代指盛土的筐子。《论语》: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蒉,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蒉,进,吾往也。”
27、载鬼以车:《周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高亨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夜行,见豕伏于道中,更有一车,众鬼乘之。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射。盖详察之,非鬼也,乃人也;非寇贼
借如寒暑28相推,熏莸29可知。鹗百鸟而匪匹30(【行批】飞),龙三人而共为31(【行批】潜)。俭德弥彰,(【行批】装饰),平仲之众裘32安在。仁心远播,成汤之三网33犹施(【行批】器物)。
注释:
28、寒暑句:《易经系辞》:“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29、熏莸: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好坏等。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熏,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30、鹗百鸟而匪匹:《汉书邹阳传》:“臣闻鷙鸟累百,不如一鶚。”
31、龙三人而共为:即三人一龙。喻三人友善如一体。《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32、平仲裘: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礼记檀弓下》:“晏子一狐裘,三十年。”指生活节俭。
33、成汤之网:《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既闻兴国之言34(【行批】言语),亦有倾城之顾35(【行批】笑貌)。措辞虽屈于子夏36(【行批】文辞),重诺常推于季布37(【行批】信行)。天得地得,膺千年出圣之期38(【行批】监说);彼时此时,叶四海为家之数39(【行批】横说)。
既闻兴国之言34(【行批】言语),亦有倾城之顾35(【行批】笑貌)。措辞虽屈于子夏36(【行批】文辞),重诺常推于季布37(【行批】信行)。天得地得,膺千年出圣之期38(【行批】监说);彼时此时,叶四海为家之数39(【行批】横说)。
注释:
34、兴国之言:即一言兴邦。《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35、倾城之顾:即一顾倾城。《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36、子夏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37、季布句:《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38、千年出圣句:《后汉书儒林传》:“若干载一圣,不复作起,则泉源混浊,谁能征之?”
39、四海为家句: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琴瑟专矣40,车书混之41。分杯羹42而孰忍,缝尺布43以堪悲(【行批】日用伦纪)。虽云管仲能匡44,因成霸业;未若萧何如画45,永作邦基(【行批】功案)。
注释:
40、琴瑟专一:《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41、车书混一:借指统一天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 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42、分杯羹:《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43、缝尺布:《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孝文帝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44、管仲能匡:《论语》: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45、萧何如画句:《汉书》:百姓歌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守一。”
是知王居四大之初46,日冠三光之首47。目所加48而可取,毛不拔49而何有(【可批】是知四句,言天地间大而君臣,小而毛发,皆一也,总结通篇)。愚则立节无二50,干时不偶51(【行批】收题有道)。幸麟角52以成功,庶桂枝53而在手。
【尾评】:“有起有结,纲举目张。至其刻画二字,载配情当,尚其余也。”
【尾评】:“有起有结,纲举目张。至其刻画二字,载配情当,尚其余也。”
注释:
46、王居四大之初:《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47、日冠三光之首:三光指日月星。又以日月五星合称三光。日光即三光之第一。《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白虎通.封公侯》:“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师。”
48、目所加句:《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49、毛不拔句:《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50、立节无二:汉史学家刘向《说苑立节》: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51、干时不偶:干时:治世;用世。晋潘岳《西征赋》:“思夫人之政术,实干时之良具。”求合于当时。不偶:不遇;不合。汉王充《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53、麟角:《史记孝武本纪》:“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扁然。”司马贞索隐引郭璞云;“汉武获一角兽,若席,谓之麟是也。”刘琨《进劝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剐胎,不剖卵,则出于郊。”
54、桂枝:《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也,乃婚姻也。”后因以“载鬼一车”谓混淆是非,无中生有。
赞 (0)